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8:41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日记 >

[中国新能源汽车方向的迷失与再定位] 5万到10万的新能源汽车

发布时间:2019-02-27 06:29:12 浏览数:

  新能源汽车在高端技术上还在云端,还需要做很多探索和努力,政策似乎有一些偏差,   我们需要做一些调整,不管你采取了哪种技术路线都要脚踏实地地追求   
  
  张豫(Automotive Foresight总经理):我们都知道电动车和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不是很成功,现在的真实状况是“雷声大、雨点小”。
  新能源车,先前政府预计到2015年至少有50万辆的电动车在路上跑,事实上,我们发现行业里大家都觉得五年内如果能有5万辆的电动车保有量的话,就非常不错了。这就是过去4〜5年中国电动车发展的历程。
  很多人都问,为什么电动车有这样的现状?首先请吴总总结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吴建中(众泰汽车董事长):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方向为什么迷失了,我认为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和整个中国都有一种浮躁的心理,这是致命的,现在需要从狂热回归到理性。
  
  王健(重庆交通大学教授):我想这个问题要倒退一年说起,中国的媒体对新能源的报道都是正面的信息。从北京的奥运会到上海的世博会展现给世人的中国新形象中,新能源汽车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我熟悉的客车行业,现在欧洲人对中国的新能源车都刮目相看,看到中国应用的数量远远超过欧洲。
  我们大家知道,欧洲不管它的技术水平、社会发展、应用的技术装备水平都比中国高很多,现在这个世界完全颠倒过来,中国看起来好像很华丽。那么我们现在开始慢慢来撕开这么一层幕布,让我们看到真实的新能源汽车以及我们示范的城市当中的这些现象是怎么样的。
  中国政府的官员们过去做决策的时候,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充分的前期论证,863的计划、国家项目,然后再来做示范推广,现在我们突然发现他们从开始就错了。
  我们这个行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犯了冲动的错误。比如说我们讲到电动车的应用,为什么欧洲人会把无轨电车和有轨电车复兴,而中国人要把电车拆掉,然后把电池背在公共汽车上面去运行?我们在倡导节能减排又要背二三吨电池在路上跑,这是做无用功,相当于一辆载着四五十人的车在道路上行驶。
  
  张豫:我们再分析一下,为什么没有资助一个比较现实的技术混合动力,大家也有很多江湖传言,主要是因为这些技术在一个厂家手里,如果全做混合动力的话,所有的技术等都绕不过丰田。
  
  雷霆生(奥迪利EFS汽车企业咨询总裁):在任何情况下,因为丰田是第一个发展混合动力技术的厂家,当然是希望所有人都要参与到其中,这样的话才能够得到利益。大家为什么追求这个混合动力?因为现在没有任何一个技术能够工业化。
  实际上,混合动力的技术、整个的排放和耗油量也不是很有效的一种途径。混合动力实际上不能够真正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毕竟还有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也耗油了,没有完全解决对石油的依赖。
  刚才吴总讲到在整个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只看它的短期效应,刚才张总也讲到很多对市场的预期现在结果看起来不是很好,但是仅仅是通过几年的时间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不可能的。
  作为一个汽车制造商来说,不可能只瞄准一个技术来发展,万一以后不是这个技术怎么办?可能会全盘皆输。国际上很大的汽车生产商把精力放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包括纯电动汽车、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混合动力,所以不能只赌在一个方面。
  对于国内的汽车制造商来说,现在我的想法是不应该每一个都要去做这个事情,可以让大企业去做,让有精力、有钱、有投资能力的企业去做,而且他们也不要赌在一个技术上面,而且是去平衡发展所有的技术,这样的长期发展可能会好一点。
  
  张豫:我们还是回到电动汽车以及电池的性能上来,确实纯电动车虽然说比较现实,如果能够做一个纯粹的纯电动车当然是更好的事情,请薄赫特先生作为业内人士谈一下,现在比较先进的电动汽车大概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因为我们现在看到的如比亚迪E6,为了能够跑更多公里而放了更重的电池,导致这个车非常重,做了很多无用功。
  
  薄赫特(瑞士德锂龙电动汽车公司总裁):欧洲电动车也碰到了电池性价比的问题。从在目前的电池研发能力上讲,欧洲的客户对一辆电动车的要求就跟现有汽油车是一样的,或者是类似的。欧洲客户可以接受电动车比传统车贵一点点,但不一定是很贵的。为了达到这个要求,目前在欧洲的主流主机厂里面,包括奔驰、宝马、奥迪和标致雪铁龙,他们的电动车设计方案框架里面都会有增程模式电动车,在电池组非常贵的情况下,各个主机厂现在都认识到要这样来解决问题。
  目前所有的欧洲主机厂都认识到,不管最终纯电动车怎么发展,是用燃料电池还是通过一个增程模块来实现,对现在的技术都是一个挑战。他们也在欧洲进行技术储备,比如逆变器等技术,不管这个新能源车以后怎么发展,像这样的核心技术是每个主机厂都在进行技术储备的,是任何主机厂必须做的。
  当然不可否认,最终一辆可能实现类似于现在内燃机车性能的完全清洁的车,最好的选择是由燃料电池提供,这是欧洲大家都达成的一个共识。它是非常类似于目前的传统汽车的商业模式,包括整车设计以及加氢站,能考虑方方面面的使用习惯和汽车发展。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技术在欧洲也只是处在实验室的阶段。当然如果中国政府能高瞻远瞩,把技术资金往这方面投,应该是有一定前瞻性的。
  
  王健:欧洲人做了一个客车的燃料电池车,此后就一直在做试验,这是我们跟欧洲不一样的地方。同样是发展新能源,面向未来的,人家是在探索技术的道路上走,我们在技术路线都不确定的时候在市场做示范,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异。
  
  张豫:我们在上海世博会的时候推出过几辆,但是在之后就销声匿迹了。
  
  薄赫特:瑞士的Swatch集团投了上亿专门研发前瞻性电池,他们是从金融资本的角度来考虑一些技术上的突破。瑞士是一个资源相对比较少的国家,为了技术走到前面,经常会有一些游资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这也是瑞士之所以在这个环境下能有目前这种技术的原因。
  
  张豫:问一个非常直接的问题,从欧洲来的客人,欧洲估计新能源汽车技术什么时候能发展到比较成熟,未来20年、30年、40年,甚至更长,您大概估计会是什么样?
  
  薄赫特:比如就宝马来说,其实它所有的技术储备已经到位了,两年以后它推向市场的电动车,比如一款全碳素纤维车身的宝马新型电动车车型,他们已经有技术实力在两年之内把这个推向市场,而且能够达到宝马传统汽车的水平。
  但是目前欧洲只有宝马准备这么做,因为它是以技术领先作为这家公司LOGO的企业,但是否真正能推广到千家万户,在欧洲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甚至可能牵扯到一些产业资本,不愿意让内燃机上面的投资打水漂,而是要把过去几十年在内燃机上面投的钱赚回来。
  德国的汽车联合会明确告诉德国政府,我们在2025年之前不会推电动车,不是说他们没有这个技术能力,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把现有的技术推倒。
  
  雷霆生:我想从历史的角度进行推理,其实第一辆电动车在120年前就已经有了,而且大家在网上是可以看到的。从那个年代开始大家能看到很多政治家、咨询专家对电动车未来的预计,说它的市场占有率会是什么样子的。三十年前,每一年政治家和咨询专家都会对新能源汽车做一个市场预计,这个预计是每一年都会有最终10%的保有量,但是每一次这个10%都是错的。
  因为我是一个物理学家,以一个物理学家的观点来看,我不会现在去预见一个技术会是将来的一种趋势,因为所有的技术都在发展,所以说我会从两个角度来考虑,如果想要它产业化的话,起码你的客户要付得起,成本就应该低,所以第一个角度就是从低成本的角度设想。
  
  张豫:回到中国的现实,比如电动自行车多年以前没有任何人注意到,现在发展到千万辆的规模;比如低速电动车,不能上高速,也没有牌照,因为它的价格带动了需求,非常具有生命力。那么会不会从草根阶层壮大并在中国另辟蹊径,真的产生比较实用的电动车,从这些企业里最终成长出一些真正的电动车制造大厂?
  
  王健:我们谈到新能源的时候也谈到成本,但是关注度不一样,高新技术是有代价的,地铁很好,我们的城市只有特大城市的客流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才能承受。我们每个人出行的交通方式,比如欧洲有庞大的轨道交通和公共汽车系统,由于中国还在发展初期,中国人的交通方式五花八门,从原始的自行车、摩托车到公共汽车,到再好的有轨道交通和轿车都有。
  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限制自行车了,限制摩托车、限制微型车,一步一步地对低级的车进行限制。这就违背了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人为什么要出行?我们从社会的角度、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我们每个人都追求自由,但我们是在社会环境当中生活,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大家都能有效地生活在这个城市有限的空间里?
  城市里每个人都有一辆小汽车的话,我们可以塞满整个公路,如果我们用一辆公共汽车来替代它,我们就可以有很多城市空间,我们可以在当中散步、骑自行车。这两种情景,我们愿意选择哪一种?
  当然在我们中国发展的阶段,人们的认识不一样了,我们会看到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遭遇了小汽车的灾难,他们已经提出把小汽车赶出城市,所以他们恢复了有轨电车,把原来的三条小汽车的路线现在改为只有一条小汽车路线跟一条有轨电车路线,人们生活得很美好。这是一个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正在推进的一个系统。
  我们换一个思维来思考,如果我们从更高的社会角度来比较这个问题,我们就会知道有些产业在什么阶段可能得到发展,什么时候可能要受到限制。我觉得中国如果适当放宽政策,这些所谓的低速电动车可能会产生一些好的技术和方案来。
  
  张豫:浙江金华本来就有这样的电动车企业,甚至在杭州都开始卖了,您怎么看?
  
  吴建中:我既同意王总刚才的说法,但是我又有一点自己的看法。我们今天讨论的是电动汽车,所以在电动汽车的范围内谈论这个事情,我们做的首先是一辆汽车要符合它的法规,所以它才带来了一系列包括技术上、成本上的问题。
  作为国家来说,把新能源包括电动汽车作为一个发展方向,这肯定是没有错的。现在我们众泰的产品在杭州的出租车行业里已经在运行了,大家如果到杭州西湖去,肯定看得到我们众泰的纯电动汽车在运行,很多外国朋友还抢着坐新能源汽车,并且抢着和我们的驾驶员合影。现在我们要更踏实一点,耐得住性子,静下心来把我们的产品做好,把我们的零部件做好,把质量做好。
  我们和国际水平、和国外的大品牌相比,在传统汽车上差距很大,同样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差距也是很大的,我们很多基础跟国外有很大差距,这要求我们就要更踏实,就像今天贾可博士在致辞里说到的要“挽起袖子,开始行动”。
  现在尽管新能源汽车这一两年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纠偏,但是我们绝对不应该停下,这是国家战略,国家要重视,要有责任来支持,作为企业也有责任脚踏实地地把它做起来。如果我们停顿,我们不去实践,不去走这个路子的话连烧的机会都没有。等到这个技术起来的时候,你再行动就来不及了,我们现在就要开始行动。
  众泰是一个民营车企,我们本来就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经历过千辛万苦,但是我觉得春天也好,冬天也好,我们能够坚持,也许我们有一天能够大闹天宫一回,能够把新能源汽车的真经取回来。
  
  张豫:做一个非常简单的总结。新能源车在高端技术上确实还在云端,还需要做很多探索和努力,政策上似乎存在一些偏差,我们需要做一些调整。不管你采取了哪种技术路线都要脚踏实地地追求,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按照今天著名的口号,那就是“挽起袖子,开始行动”。

推荐访问:新能源 中国 迷失 定位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