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7日 06:56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日记 >

性云出万象,骨超常【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

发布时间:2019-04-15 06:31:40 浏览数:

  【摘 要】 古诗词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如今中职生对于古诗词学习兴趣不浓厚,加上中职校对文化课教学不够重视,导致现今中职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效果不好。现对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新的尝试。
  【关键词】 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职语文倡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发展方向,这种目标决定了在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方法应该有所区别。一方面保留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次是注重美育。在古诗词教学中注重鉴赏,既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提升了审美能力,使学生审美能力内化为语文素养,从而增强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一、感知诗歌内容,体验作者情感
  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在知作者的基础上去感知诗歌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体验诗歌情感。感知诗人就是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了解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影响了诗人创作风格的形成。如李白的诗歌飘逸洒脱,气势奔放,想象奇特,充满浪漫主义特色,这与他少年时代所受的多方面教育有关,与他为实现政治抱负有关。了解作家的创作的历史背景,才能设身处地地揣摩诗人的心境,更好地理解和鉴赏作品。例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就让学生明确此诗是苏轼贬官后的作品,政治上极为失意。如此学生就能理解诗歌下阕“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慨。这是作者借景抒情,抒发自己无法如周瑜般建功立业的惆怅与失意。感知内容,即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古代诗歌常见内容有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题画诗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进行区分。
  二、体会语言特色,采撷形式美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生命力的语言。各个时期均有美丽的奇葩绽放。各种体裁,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绚烂多姿。步入其间,犹如步入琳琅满目、珠光宝气的殿堂,让人叹为观止;又如踏访山林,既聆听溪水淙淙,又闻惊涛拍岸,恍如置身至境,真是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如《诗经》中,多用对偶句式,又善用比喻起兴等,句法简练绵密,语言质朴,很有文学色彩,读起来琅琅上口。李白在《将进酒》中全篇大起大落,诗篇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对古诗歌的语言形式深入挖掘和分析,自然学生在欣赏时能未成曲调先有情,能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
  三、学会关注民生,体现人文精神
  在中职语文古诗词内容中,很多作品反映人民疾苦,关心百姓命运。这是中职古诗词教学的又一重要内容,选入教材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这一主题。如白居易满怀同情地描写“同是天涯沦落人”(《琵琶行》)的琵琶女,作品通过对琵琶女凄惨身世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表现出诗人对弱者的深厚的同情心。姜夔在《扬州慢》写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揭示了战乱之后的扬州人烟稀少,生活困苦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注;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沉痛地感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表现了诗人关注民生的可贵思想。通过诵读古诗中的民生内容,可以引导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古代诗人,带着一颗同情心去关注我们的社会,关心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同时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重任。
  四、感悟作者情感,体验其思想美
  古诗词中作者的情感与今天人们的思想感情有相通的地方,从而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受情感美的陶冶。教师帮助学生架起一座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桥梁,引导学生感悟美的深蕴。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放旷达。这些情感之美,无不闪烁着人文的光芒,在教学时就要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鉴赏诗歌,必须真正进入作品的社会场景中去,与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验作者的感情。如柳永的《雨霖铃》,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时写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分别写别时之景,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把握作者抑郁哀伤的感情基调,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词人的失意心情。
  总之,古诗词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广大中职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词的教学,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让古诗词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展现古诗词无与伦比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窦良云.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职教论坛.2009(11)
  2.马莉莉.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考试周刊.2011(8)
  3.尹玉玲.中职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学习. 2012(5)

推荐访问:万象 性灵 风骨 超常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