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9日 17:59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日记 >

文心雕龙物色_情融景,景糅情——,读《文心雕龙·物色》有感

发布时间:2019-04-20 06:35:48 浏览数:

  摘 要: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文学著作流传至今并深深地影响着后代的文学,但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批评著作却鲜为人见。《文心雕龙》作为我国著名的中古时期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刘勰对许多有代表性的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评价,并且论述了文学本身的各种问题,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物色》作为《文心雕龙》中重要的篇目之一,作者精彩地论述了自然景物与文学的关系,以及主张用简约的词语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物色。刘勰还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学会融会贯通,“物色尽而情有余”,努力让有限的风景表现出无尽的情韵,同时对文章和作品评价时要更加全面地思考和评判。
  关键词:文心雕龙 物色 理论 文学 情景
  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文学著作流传至今并深深地影响着后代的文学,其中有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等,大家所熟悉的作家和作品数不胜数。但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批评著作却鲜为人见,而且这些理论批评著作都有其各不相同的、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如曹丕的《典论论文》、严羽《沧浪诗话》、钟嵘的《诗品》等等。在文学批评著作中,刘勰的《文心雕龙》作为中国中古时期的伟大理论批评著作,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它在文章学、修辞学和文学批评的发展历史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文学学习和研究的道路中,它是一部不可或缺的著作,值得我们深入地去学习和研究。
  在《文心雕龙》中有刘勰对文学中的很多问题和代表作家、代表作品进行评价和论述,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在这部著作中有很多的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比如《神思》、《隐秀》、《时序》等等,其中《物色》这篇文章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也触发出许多的感想。《物色》属于刘勰的杂论文章,主要论述了文学与自然景物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物色”即自然景物的色彩。从这篇文章中我领悟到文学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和自然景物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在文学创作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注意一些问题。
  一、“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作者开篇第一句就表明观点,认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换,人们的心情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波动,“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制动,心亦摇焉”。当看到春天的朝气蓬勃、万物复苏,夏季的热情和火辣,秋季的收获和箫肃,冬季的无边飞雪和庄重等等这些景物,有谁能无动于衷呢?于是就有借景抒情、有感而发的文章和作品产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等等,这些描写四季景物的诗句是数不胜数。春夏秋冬的景色和景物的不同,给人的感觉自然也是不同的,人们的感情随着季节而变化,受景物的影响是很大的。就像文中所说“一叶切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对于这种景象又有谁能不动容呢?所以“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二、“随物宛转、与心徘徊”
  在描写景物和刻画形貌的时候,刘勰的观点是要做到所描写的要与景物相一致,描绘色彩和模拟声音的时候,要在内心反复地斟酌和权衡,慎用词句。作者以《诗经》举例,并对《诗经》的景物描写的辞藻运用大加赞赏,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诗经》中描写景物所用的词句是非常精炼和准确的,如“灼灼”形容桃花的鲜艳,“喈喈”模仿黄鹂鸟宛啭的叫声,“参差”和“沃若”来形容景物的形象,文字即精准又使人在读的同时脑海中能浮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而且这些词句的运用是很难被替换的,几乎到了极致,没有更好的词语来替代它们。同时,刘勰又以司马相如的作品为例,评价司马相如的作品是“诡势瑰声,模山范水,字必鱼贯”,认为司马相如为了追求奇异和瑰丽,依样描绘山水的形貌,用一连串的文字来形容景物的风貌,刘勰认为其词语不够简约和精炼,过于华丽和夸饰。当然,刘勰是站在他个人的角度来评价这些作家作品,有其自身的审美原则和观点,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每个时代的特点是不一样的,每个作者的思维方式和写作特色也是有差异的,正因为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差异性,文学舞台中的作家才能各放异彩,文学作品才会各有千秋。但不管是怎样的写作风格,在写文章描写景物的时候,基本要做到在符合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再进行艺术的加工和感情升华。
  三、“目既往还、心亦吐纳”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用文字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是很关键的,也是很困难的事情,有时候“情往似赠”,却不能做到“兴来作答”,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决定着是否能将所见所思很好的、准确地反映到文章当中来,有时候由于文字运用的不贴切或者不够形象,而有时候是由于用字过于精简,亦或是文字过于繁复和啰嗦,这些都不能做到很好地描绘景象和抒发感情。写文章最理想的状态是“文思结合”,目光徜徉在景物之际,心灵定会对其有所感悟,遂将此感悟以文字的形式准确地表现出来。
  总的来说,《物色》作为《文心雕龙》中重要的篇目之一,作者精彩地论述了自然景物与文学的关系,以及主张用简约的词语来表现丰富多彩的物色。刘勰将《诗经》、《楚辞》奉为极则,认为它们的景物描写达到极致,无可超越,这反映了刘勰思想上的片面性和保守性。在文学的舞台上,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写作习惯,有的人用词简练淳朴,有的人辞藻华丽精美,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审美眼光和评判标准。刘勰还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学会融会贯通,“物色尽而情有余”,努力让有限的风景表现出无尽的情韵,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同时对文章和作品评价时要更加全面地思考和评判。
  参考文献:
  [1]王运熙,周锋.文心雕龙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4]王国维著,徐调孚校注.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0.
  [5]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宋洁(1982-),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1级研究生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推荐访问:文心雕龙 物色 有感 情融景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