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8日 10:18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日记 >

全球热点问题评述_全球三大环境热点问题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4-26 06:53:08 浏览数:

  2012年以来,全球热点问题可谓乱象丛生,牵动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阶段。在国际经济领域,从年初开始先是新一轮的欧债危机的演化,尔后便是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基本面看,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多,因此,2012年以来多数国际金融机构对全球经济前景的判断带有很大成分的悲观论调,并纷纷下调了2012年全球经济的预测。艰虞之际,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机遇?这需要探讨和审视。在国际政治领域,从年初到目前为止,叙利亚危机的持续发酵仍在搅动着阿拉伯世界和中东地缘政治形势,中国在叙利亚上所持立场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东海和南海的岛屿及其海域争端导致东海和南海地缘形势紧张加剧,由此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多变,中国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压力越来越大。对此,中国该如何应对?考验着中国,考验着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
  一、新兴经济体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机遇
  2012年以来,欧债危机的深度恶化和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的严重下滑,以及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由强转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球经济的恢复性增长,全球经济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由此,全球经济有可能再度衰退的论调又一次浮出,国际市场弥漫着对经济前景担忧的恐慌情绪,展望全球经济前景,发达经济体重蹈2008年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覆辙的可能性有多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能否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避免经济增长的硬性着落?全球经济又将向何处去?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当前,在全球范围各经济领域布满了多重风险,导致全球经济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令人堪忧的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多变和坎坷。
  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一是欧债危机的深度发酵和发达经济体普遍财政状况的不断恶化,将导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动力严重不足,经济下行风险进一步上升,受其影响2012年全球经济复苏有可能振荡反复。二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既面临着自身经济增长的减弱,也受到欧债危机的冲击和发达经济体经济严重停滞的影响。由于当前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赖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支撑,而一旦新兴经济体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态势减弱,必然导致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缺乏动力。三是各经济体经济复苏性增长的不平衡和政策上的差别,导致全球各个经济领域的摩擦和冲突加剧,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各个领域的稳定与发展。
  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则包括:一是欧债危机深化的最终结果向何处发展尚无定论,存在风险外溢的不确定性;二是发达经济体出现经济衰退或爆发新一轮以债务为形式的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始终存在;三是各经济体经济的不平衡和政策上的差别将使全球经济形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综合目前全球经济的基本面看,其充分反映了当前全球经济的基本特征——即风险与不确定性。基于现实全球经济的风险因素和发展变化,有关国际机构曾多次发出风险预警,提示世界各国警惕全球经济陷入新一轮危机,且纷纷下调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依据2012年6月间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布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依旧乏力,继续放缓的形势没有改变。虽然2012年全球经济的增长略低于2011年的2.7%,为2.5%,2013年回升到3.1%的可能性也存在,但在复苏性增长与风险并存在的情况下,未来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仍为出现再度衰退提供了可能。从美国经济的基本面看,虽然预计201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2.1%,2013年达到2.3%,但经济增长依然十分不稳定,恐怕难有更佳的表现,如果经济形势出现恶化衰退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从欧洲经济和债务危机的现实情况看,深受债务危机困扰的欧洲,估计2012 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只有0.3%,在衰退的边缘徘徊。虽然2013年或许能够达到0.9%左右,但一旦债务危机进一步深化或由此出现新的变故,陷入新一轮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极大。经济复苏依然乏力的日本,估计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不到1.7%,2013年达到2.1%。虽然看似在灾后重建的刺激下日本经济有望实现温和性增长,但如果欧美等国纷纷陷入经济衰退,受其影响脆弱的日本经济则难以一枝独秀,甚至也有可能随着欧美等国一同陷入经济停滞或衰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在全球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和内部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的情况下,2012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将放缓至5.3%,低于2011年的5.9%,远远低于2010年的7.5%,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也相应减缓。
  在全球经济艰虞之际,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在发达经济体债务危机不断深化和经济面临衰退的情形下,发达经济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不仅对多边贸易体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也严重危害和影响着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和发展,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由于导致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失衡的主要方面和原因是,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将长时间处在一种不均衡的发展状态,使得各国间经济和贸易关系的争端将不断增多和加剧。特别是由于美国长期存在着巨额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在短期内不仅难以改变这一状况,甚至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还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对此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会进一步上升,债务形势也会不断恶化,因此美国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贸易矛盾和摩擦将有可能激化,并有可能导致相互间爆发“贸易战”,同时美国债务形势的恶化也将威胁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外汇储备的安全。另外,近一段时期以来,全球范围各种贸易争端和摩擦层出不穷,这不仅体现在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之间,也体现在发达国家之间和新兴经济体之间。因此,全球范围的贸易保护主义将是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不可回避的最现实挑战。
  二是随着各国经济复苏差距的拉大和不同步,主要经济体国家经济与金融政策协调的分化,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使用,更导致未来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增多。其中,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发行泛滥和竞争性贬值,一方面使全球范围的“汇率战”此起彼伏,另一方面使全球性通胀有增无减,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所面临的是不断上升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使得部分新兴经济体国家不得不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应对通胀的上升,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是由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长明显快于发达国家,且外汇储备充裕,在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可能和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之际,国际上要求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拯救世界经济和欧债危机的舆论纷至沓来。面对国际舆论的压力,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一方面不可能对世界经济面临的衰退风险和欧债危机的深化无动于衷,袖手旁观,需要尽到应有的国际责任;另一方面又需要从各自的经济条件和能力出发,在应对世界经济可能出现的衰退和欧债危机过程中,既体现应有的国际责任又要维护本国的切身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因此,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可能出现的衰退和欧债危机的蔓延,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是一个决策性的考量,对中国的决策层来说更是一个智慧上的考验。
  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使中国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挑战和发展机遇期,既有严峻的挑战也有难得的发展机遇。尽管美欧经济复苏乏力、世界经济前景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但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有利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使得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面临着较好的环境和机遇,中国经济的发展仍将处在一个上升阶段。同时还应看到,当今世界总体形势没有改变,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显,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总体上仍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因此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没有改变。这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在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互动加深,各国间经济相互联系更为紧密的国际环境条件下,为中国在全球范围提高配置资源能力、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提供了机遇;其次,在全球科技产业变革趋势下,为中国发挥潜在优势、实现技术和产业整体跃升创造了条件;最后,在国际经济体系和治理结构进入调整期的环境下,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多样性更加受到重视,为构建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必要条件,使中国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事务成为可能。此外,国际金融危机催生新的科技革命,世界可能进入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时期,绿色发展成为一大趋势。许多发达国家已出台了“绿色新政”来制定未来发展战略,大幅增加研发投入,支持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网络等领域创新发展,因此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正在兴起,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在有些领域,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相对较小,在这样的背景下,只要中国把握趋势和机遇,并应对得当,就可能抢占先机、赢得优势,推动实现跨越式经济发展,而且这种经济态势的此起彼伏,显然对进一步缩小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差距是有益的。从中国发展情况看,2010年底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趋于改善,经济与社会发展趋于协调,一些突出矛盾正在逐步缓解,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虽然中国经济增速略为放缓,但在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是较为合理反展水平之上的经济调整,经济发展没有超出预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强劲,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景仍将是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的强大力量。
  总体上看,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既有挑战也有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热点地区地缘政治博弈升温
  今年以来,全球热点地区地缘政治博弈持续升温,叙利亚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从另一个侧面折射了大国在中东地区地缘政治博弈的持续升温;东海和南海岛屿及其海域争端的升级也是该地区地缘政治博弈升温的体现。
  自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叙利亚问题牵动着整个阿拉伯世界和国际社会,大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博弈也由此展开,导致叙利亚危机高度“国际化”。叙利亚危机为何被高度“国际化”?大国博弈下叙利亚的未来和命运又将如何?这显然与叙利亚的地缘政治因素分不开。从叙利亚问题被“国际化”的角度看,在叙利亚问题上充满了各方政治和外交的交锋,尤其是大国的博弈。自去年3月叙利亚陷入动乱以来,随着危机的不断升级和叙利亚局势的复杂化,有关叙利亚危机决议草案多次提交联合国安理会投票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无一例外地都投了否决票未获通过,最终虽然联合国大会以多数票表决也通过了不具有法律和强制性的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但叙利亚“问题化”程度也因此进一步加深,最终导致叙利亚问题的“国际化”,大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博弈就此展开,使当前叙利亚政治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随着叙利亚危机的进一步升级,以及叙利亚危机“问题化”的形成,叙利亚危机被“国际化”自然顺理成章,大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博弈也就成为必然。然而,叙利亚问题被“国际化”,一方面使巴沙尔政权在国际社会陷入孤立境地,巴沙尔政权在国际社会的干涉下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另一方面,在欧美等国和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对叙利亚国内反对派顷力支持和对叙利亚内政干预下,叙利亚危机开始向内战边缘发展,其后果既不能排除发生内战的可能,也不能排除叙利亚巴沙尔政权重蹈利比亚卡扎菲政权覆辙的可能。
  与此同时,欧美等国对叙利亚的干预和给予反对派的鼎力支持,也遭到俄罗斯和中国的强烈反对,俄罗斯和中国不仅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多次投了否决票,使外部干预叙利亚问题在联合国得不到合法授权,同时俄罗斯和中国对叙利亚问题的介入越来越深,并强调叙利亚的命运和未来应该由叙利亚人民自己决定,而不是外部势力,更不是西方大国,从而使联合国框架外对叙利亚的干预也难以公开下手。因此,在叙利亚问题上,大国的博弈一方面围绕在外部干预和反干预上,另一方面围绕在叙利亚的未来和命运上。为此,中国对叙利亚问题的立场,立足于国家内部解决和通过政治方式解决叙利亚危机,避免叙利亚危机向内战演变依然是首要选项,而不是将叙利亚危机推向内战的边缘,也不是将叙利亚问题进一步扩大化和“国际化”。事实上,通过外交斡旋和政治途径解决或缓解叙利亚危机,既符合叙利亚国家和民众利益,也符合叙利亚周边国家以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利益。从中国和俄罗斯对叙利亚问题的表态看,虽然中俄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投了否决票和反对票,反对对叙利亚进行制裁,也不赞成对叙利亚采取国际干预手段,但都在不断呼吁叙利亚各方放弃暴力手段,采取政治对话方式解决内部问题,并均派代表团或代表到访叙利亚进行积极外交斡旋。毕竟,前有前车之鉴,后有现实可能,谁也不愿意看到叙利亚危机最终演变成一场内战,也不希望利比亚的覆辙在叙利亚重演。因此,叙利亚危机还悬而未决的情况下,在叙利亚问题上大国的博弈还持续下去,大国博弈的效应也会进一步发酵。   此外,长期以来,由于东海和南海地区地缘政治格局错综复杂,涉及各方岛屿主权争议和海洋权益的国家核心利益,有关各方在岛屿主权争议和海洋权益的博弈从未停止。从当前东海和南海地区局势的风云变幻看,各方岛屿主权及其海域权益的博弈正在不断升级,尤其是中国与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争端表现更为突出,东海和南海进入了一个地缘政治博弈的多事之秋。中国在东海与日本和在南海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岛屿主权及其海域权益纷争以来,各方不仅在有关问题上争执不下,而且在外交、政治以及军事领域展开了多方位的角力,从而使东海和南海地缘政治的博弈不断升温,东海和南海地缘政治形势的敏感度由此增大,东海和南海地缘政治形势的稳定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平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旦东海和南海地缘政治形势进一步恶化,或格局的平衡被破坏,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将受到严重威胁。
  当前,中国分别与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在岛屿主权及其海域权益上的纷争近乎“白热化”程度,各方在东海和南海地区展开了全方位的博弈,东海和南海地缘政治紧张局势骤然加剧,更大的危机随时有可能因事态的激化而一触即发。从近期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的举动看,一方面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联手以各种方式不断挑起事端,加大了与中国在岛屿主权及其海域权益上的抗衡,导致东海和南海地缘政治形势升级;另一方面,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在有关岛屿及其海域归属问题上从舆论上大肆渲染和大造声势,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同情”,在国际舆论上给中国施压。同时,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又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向有关国家表示希望加大在相关海域的军事合作力度,试图联合多方力量与中国抗衡,特别是日本在东海强化与美国军事同盟的愿望更为迫切;此外,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将有关岛屿及其海域争端的解决推向“国际化”或“国有化”,试图以国际裁决和既成事实的方式为其未来解决岛屿及其海域之争上增加更多的筹码。
  从中国的角度看,一方面中国在钓鱼岛、黄岩岛和西沙群岛主权归属问题上,为了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升级,始终保持着克制和冷静,以务实的态度对待事态的发展,静观其变待机而动;另一方面,中国解决东海和南海岛屿及其海域问题有多种选择方式,毕竟解决争端的途径外交不是唯一手段,以武力捍卫主权的选项始终没有排除,以军事手段解决钓鱼岛及其海域问题的思想准备不会放弃。与此同时,在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不会让步,因此中国处理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问题的底线是国家核心利益不受到损害,对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挑战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行为中国将一如既往地积极应对。与此同时,尽管中日、中菲和中越外交谈判解决岛屿及其海域问题存在着一定的条件和空间,但即便能够通过外交途径缓解争端,此后中日、中菲和中越岛屿主权及其海域权益的纷争还会继续,东海和南海地缘政治的博弈将常态化延续下去,考验中国捍卫岛屿主权及其海域权益也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另外,中国与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岛屿及其海域的纷争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事件的本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东海和南海地缘政治博弈到了一个新的敏感时期。因此,如何处理东海和南海岛屿及其海域问题,恐怕是中国需要全面考量的问题,或许也是未来中国处理有关类似问题所要采取的方式。但无论东海和南海岛屿及其海域争端如何演变,保障东海和南海地缘政治形势的稳定与格局的平衡是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需要认清形势,不要破坏了东海和南海地缘政治形势的稳定与格局的平衡。
  中日、中菲和中越等国岛屿及其海域争端和对峙,反映的是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及周边安全国家核心利益的地缘政治搏弈,各方始终围绕在主权和相关权益上各不相让,这攸关国家核心利益。显然,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误判了中国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在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上始终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挑战中国的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分别与日本、菲律宾和越南在岛屿及其海域对峙的升级,以及东海和南海地区形势的骤然紧张,既有突发因素的作用也有深层的地缘政治背景。不可否认,中日和中菲在有关岛屿及其海域对峙的升级,本身带有突发事件性质,但另一方面却从深层次反映出了地区政治形势的变化和现实状况,即在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和阻碍中国崛起的背景下,日本和菲律宾借助与美军事同盟在东海和南海问题频繁制造事端、挑动是非,这显然又带有某种“美国因素”的战略意图,因此从一定意义上看又有战略围堵中国的色彩。而中越在西沙群岛问题上的争端和对峙,既是历史遗留下的老问题也是当前南海地缘政治问题日益突出的体现,越南利用南海形势在西沙群岛问题上借助各方力量给中国进一步施压,同样也带有挤压中国在南海战略空间的地缘政治性质。因此,在钓鱼岛、黄岩岛和西沙群岛及相关海域问题悬而未决之际,一些与东海和南海利益直接相关或看似并不相关的国家此刻却颇有微词,似乎是要借东海和南海问题与日本、菲律宾和越南等国遥相呼应,把有关东海和南海问题进一步扩大化和“国际化”。在此背景下,钓鱼岛、黄岩岛和西沙群岛及相关海域问题成为中国处理东海和南海问题的典型事例,东海和南海问题的敏感和棘手考验着中国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以及周边安全的地缘战略方针和定位。
  有舆论认为东海和南海岛屿及其海域问题的持续发酵,是中国在东海和南海诸多问题上遭到的一些国家的肆意挑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核心利益的地缘政治搏弈,中国与有关各方在东海和南海的地缘政治搏弈,攸关中国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及周边安全国家核心利益,中国的强硬态度和应对举措无可厚非,倒是挑起事端的国家需要反省自己的所为,不要一错再错地低估中国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决心。从地缘政治和各国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如果东海和南海问题能够通过和平谈判得到妥善解决,以及就有关各方全方位展开对话,在共同开发和共用资源上有关国家能够达成广泛共识,这既符合东海和南海各国的共同经济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局势的稳定。目前中国在处理东海和南海岛屿及其海域问题上保留着各种选项,其中包括:一是以传统的和平谈判外交方式解决争端,寻求问题的妥善处理,避免兵戎相见以及与有关国家关系全面恶化;二是为避免在一些问题上的纠缠不休,将争议暂时搁置起来,维护地区稳定;三是通过双边和多边磋商机制进行广泛协商,共同开发和享有海域资源,寻求共同经济利益的平衡和双赢;四是防止问题的扩大化和任何外部力量的介入,避免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五是尽管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尚不可取,但如果事态发展到这一步,或许以武力捍卫主权和权益恐怕也是中国不会放弃的选项。
  事实上,中国一直希望有关国家能够回到谈判桌前,而不是无休止地制造事端,以及扩大和激化事端。事实上,东海和南海问题的扩大化和“国际化”只能导致问题向极端化和复杂化发展,外交协商始终是中国多项选择的首选,而并非武力。当然,无论是钓鱼岛争端还是黄岩岛和西沙群岛争端,最终的全面解决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各方的不断磨合,搁置争议和避免激化矛盾以及保持东海和南海地缘政治的稳定最为现实,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
  【参考文献】
  [1]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World Economic Outlook(WEO)[R].January,2012.
  [2] Robert Zoellick:The world economics are entering one newly“the warning area”[Z].September 22,2011.
  [3]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世界经济有可能再度衰退”[R].2011-12-01.
  [4] 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2012)——Gender Equality and Development[R].January 18,2012.
  [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代表处:《中国经济展望》报告[R].2012-02-06.
  (责任编辑:胡婉君)

推荐访问:评述 热点问题 全球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