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09:04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日记 >

经典补充,丰满阅读教学的空白|补充空白的图画

发布时间:2019-05-04 06:35:05 浏览数:

  当文本被选入教材,它的自身核心价值就被转化为教学价值,其存在的意义就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影响学生成长变为其首要价值,但是文本原有的内在规定性却无法改变。那就是课文作者有表达思想感情的权利,而寓于作者这种自由表达又有定向性,必是表明一个鲜明的立场或观点。
  一、曲解经典,引发低效阅读
  古典,在《辞海》中是指古代流传下来而被后人认为有典范性或代表性的;古典文学,泛指各民族的古代文学,有时专指其中的优秀作品。学生天真烂漫,阅历尚浅,面对有一定文化积淀的经典作品,找不到切入点,无从着力,对经典的解读“不入味”。生活在现时,流行语热潮不断升温,冲击着校园这方儿童语言的“净土”,干扰了学生语言学习规律的形成。
  1.背景空白,模糊历史的真相
  教学成语时,理解错位时常出现。比如,鸡飞狗跳,有的学生这样理解:鸡先飞走了,狗很寂寞,也跳过墙头,找鸡玩去了;拔地而起:地震后,大楼像个萝卜,整个拔了起来……这类望文生义的解读引来阵阵哄笑。哄笑不都是否定,也有的是当笑话听。
  按照哲学家怀特海的理论,人的学习按照三个阶段螺旋发展:浪漫、精确、综合。这类曲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望文生义的解读始于曲解的兴趣,也终于曲解的兴趣。
  2.浅表表达,导致浅表的解构
  学生在经典的阅读中,只能按照自身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已有的经验积累去解读。
  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中,面对洪教头三番五次的挑衅,林冲一忍再忍。探究原因,一个学生说:要不是看在柴大哥的面子上,我早就K死你这个混混。K是网络语言,很新潮。这里潜藏着对特立独行的期待和声援。从语言韵味到内容把握到内涵,作品的古典韵味难觅踪迹。对经典的解构,是学生低效解读作品的开端;对解构经典的新鲜感的追求,则是学生与经典浸润背道而驰的内驱力。
  3.价值偏离,误入人性的阴暗
  建构主义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识结构得到发展。在教学《祁黄羊》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当学生读到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别人说你偏心眼儿?’”时,把“偏心眼儿”说成了“缺心眼儿”,表面的错读反映了学生真实的想法。问起原因,他说:“想提拔自己的儿子也不能做这么明显的事情,多丢人啊!”而有的学生认为,祁黄羊就应该这么做,解狐死了,得抓住这个机会,不为儿子着想才是“缺心眼儿”呢。扭曲的人性、歪曲的智慧,是现实生活的阴暗面对学生的影响,在他们本该纯净的心田埋下了一颗颗功利、算计的种子。
  4.主题定型,冲淡古典的韵味
  文学作品的魅力不但在于文字的优美、意境的兴味,还在于传达出的理想生活状态的信息。如杜牧的《江南春》,诗人将历史兴衰的感慨融于迷离的江南烟雨中,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前两句诗中写春天的美景,为什么写得好好的,后两句就下起雨了呢?多扫兴的事啊!“春天的美景”就是歌颂的代言,定型的主题下是惰性和浅层的解读。
  二、经典补充,丰满阅读教学的空白
  宋代陆九渊说:“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可阐释的空间,是文学经典构建的必要条件。文学经典凝聚高远识见,它是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不是某个人的一次性决定。
  1.“故事”填空,成语显背景
  成语来自经典中的故事,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不但包含成语的具体内容、情感指向,而且还有它们特定的意蕴。学生对成语直译,会出现错误。比如:鸡鸣狗盗,鸡和狗都做了强盗。老师先让学生解释一下,然后借口为了丰富他们的想象,讲个故事给他们听。这是孟尝君门客的故事,春秋时代战乱纷纷,情势危急,随着故事的深入,学生渐渐明白“鸡鸣狗盗”的原意是指一些有特别本领的人。后来,意思发生了转变,含有对小偷的鄙视与批评的感情色彩。一个成语的“前世今生”,原汁原味地再现了它的原始含义,也道尽了它的历史变迁。
  2.原著补白,情境现真相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对文本有个性的欣赏角度,有奇妙的情感体验。如教学《祁黄羊》时,学生就“偏心眼儿”和“缺心眼儿”讨论起来。教师可以先出示一段“宋襄公义战”中的文字,让学生理解“断指手可掬” 的残酷。此刻,教师再出示原著,《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问:“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是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举其偏,不为党……”让学生对他一心为国的品质感悟升华到生命的高度。学生在合作研读和探究求知的过程中,感受生命不可逆转的珍贵,特别是感受心灵碰撞、精神陶冶、情感净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内在人格成长,形成自重的生命意识。
  3.同类迁移,对比涵养意蕴
  教学《游园不值》时,针对学生的困惑,联系之前所学的贾岛的作品《题李凝幽居》和《寻隐者不遇》,实现了教材纵深对比的目标,了解到“不遇”感情体验不是单一的失望,也会有淡淡的宁静和诗意的等待,丰富了学生对“不遇”的解读;又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诗相比较,让学生从不遇的扫兴中,期待与兴致相遇,留有再寻春的想象空白,诗中的阅读期待和山水画中的留白,在涵养古典韵味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推荐访问:丰满 阅读教学 空白 补充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