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21:28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日记 >

农村人为什么有自卑感 [关于农村初中外地学生自卑感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9-05-05 06:32:39 浏览数:

  摘要:学生随父母来到外地农村初中就读,由于居住环境、学习环境、家庭教育等各方面原因,极易产生自卑感。老师要更多地给予他们关注、引导,通过架设“三座桥梁”帮他们拨开自卑阴影,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同一蓝天下的阳光雨露。
  关键词:农村初中;外地学生;自卑感;自信心
  近年来,我所接触的外地学生越来越多,我逐渐发现他们身上有着一些共性的东西,那就是自卑感尤为突出。
  自卑,是指与他人相比较而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并由此而惭愧、羞怯、畏缩,甚至心灰意冷的情感体验。他们对自己各方面的评价往往过低,轻视或看不起自己,害怕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但又总感觉到自己这也不如别人,那也不如别人,丧失了实现自我的信心。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天生有一种自卑情结。适度的自卑能激励人发愤图强,努力上进,取得成就,而过度的自卑就会使人堕落颓废,自毁前程。初中学生一般都处于青春期阶段,这一年龄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逐步确立的阶段。面临多元价值体系的选择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使得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确立变得困难而复杂,影响了他们对事物的评价与判断,使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易引起情绪波动,不善于控制自己,产生思想和行动上的紊乱,更易成为自卑心理的牺牲品。
  于是我对现在所教的整个初二年级的外地学生进行了一次自卑感的心理测验并做了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一、结果分析
  共有86人参与测验,结果显示:32.5%的学生自卑的原因在于环境的变化,平时没有自卑感,是个自信者,只有进入人才济济的环境时,才有所感觉;66.3%的学生自卑的原因在于理想过高,不满现状,一心出人头地,与周围人计较长短胜负,过于追求虚荣;1.2%的学生自卑的原因在于信心不足,做事之前往往先下自己不行的结论。
  二、成因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数据与“农村初中外地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一)居住环境
  他们的家乡多数地处贫困地区的农村,经济条件贫苦。他们随父母来到打工地后租住的房屋狭小,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环境嘈杂,而且父母的工作随意性较大,经常变换住处,过着居无定所的日子。学生缺乏可以静心学习的必要环境和条件,这对他们的学习成长是不利的。
  (二)学习环境
  我们采用的是不同于他们老家的苏教版教材。学习犹如一根链条,学习基础的差异注定他们在这里读书要比本地学生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得到同样效果,而往往多数是达不到同样的效果的,这对在老家学习很优秀的外地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他们往往选择的就是排斥这样的学习环境。
  (三)家庭教育
  来到我们这边农村乡镇打工的外地学生的父母也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根本不识字。表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有这么几种:(1)每天繁重的工作加上经济条件的不如意,使得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学生由于身体和生理上的缺陷、性格缺陷等导致自卑,父母不能及时的给予引导教育,会使孩子在自卑的漩涡里越陷越深。(2)不少父母来到打工地后也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情绪低落,有的也表现出自卑的情绪和举止,那么学生就会受到不良情绪的感染,并效仿父母的举止行为,表现出自卑的行动,如父母遇事总说“我不行”,学生碰到学习上的困难也会说“我不行”,以此逃避困难。(3)父母感受到生活水平与本地居民的较大差异后,往往就把他们的理想或是全家的希望就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忽略孩子的实际,向孩子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当孩子做事不好或考试成绩低下时,父母便责骂甚至是怒打孩子,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我想,这也就是测验中理想过高导致外地学生自卑的比例很突出的原因。有的孩子逐渐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他们会过分缩小自己的缺点,并幻想一步登天,但经过一番努力没有结果,便会认为“我不行”,开始自卑起来。他们为掩饰自己不被觉察的自卑,常以一些夸张的表现,故作炫耀。有时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对自己的不是和别人的评价很敏感,这一切都是为了掩饰自卑并由此而获得一种补偿。
  三、对策
  作为教师,要努力走进外地学生的心灵世界,当他们随父母来到我们这里寻找更加美好的生活时,我们应热情地给予他们更多的阳光及雨露,对他们“多关爱一点,多理解一点,多帮助一点,多宽容一点”,用真诚的心去和他们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
  教师要努力架设“三座桥梁”,帮助外地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一)全力架设师生这座帮扶桥梁
  1.认知法。(1)帮助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他的长处与短处,提醒他正视自己的短处,更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2)帮助学生自己修正目标,改变不合理的观念,让目标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降低期望,理想自我和实现自我的矛盾冲突常常让自卑者痛苦不堪。目标并非越高越好,打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高高在上的果子,任凭你怎么跳也摘不到,而你却偏偏要摘。如果经常努力而又常常失败,不妨降低对自己的期望,“不求最好,但求更好”。适宜的目标,更容易获得成功,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之后,可以适当调整目标,争取第二次、第三次成功。使学生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2.正面鼓励法。有自卑心理的学生特别需要尊重,教师不要随意批评、训斥自卑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的心理。有自卑心理倾向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时,即使没有答对,也要鼓励地说:“你能积极举手发言,有勇气,很不错,我非常佩服!”“你的答案已经接近正确答案了,我相信下次你一定能答对!”这样的对待有自卑心理倾向的学生,不仅让他们从中受到了教育,也帮助他们树立了克服自卑心理的自信心。
  3.自我暗示法。教育学生学会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当学生自卑情绪出现时,教师鼓励他对自己说:“别人行,我也能行。”“别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以这种积极地心理暗示,增强自己的信心。   4.转移法。当自卑发生时,教师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去,以此解除自卑情绪。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事实上,学生一旦有了广泛的兴趣和多方面的才能,就会引以为豪,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5.读书法。让学生从书中了解自己的问题,提高认识,如从名人传记和《心理卫生》书中,就可以得到许多资料,帮助他们解决个人问题。
  (二)努力架设生生这座友谊桥梁
  1.鼓励学生与他人交往,尤其要有意识地选择与那些性格开朗、乐观、热情、善良、尊重和关心别人的人进行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会被他人所吸引,会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跳出个人心理活动的小圈子,心情也会变得开朗起来,同时在交往中,能多方位地认识他人和自己,通过有意识的比较,可以正确认识自己,调整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
  2.创设真诚、温暖的集体氛围,如开设班会课、联欢活动等。记得我在寒假过后的开学初,布置学生谈谈自家过年的风俗,那些外地学生娓娓道来,让本地学生对他们老家那些纯朴而又隆重的风俗羡慕不已,下了课还缠着他们讲,无形中既增加外地学生的自信心也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关系。
  (三)尽力架设家校这座重要桥梁
  针对外地学生家长工作繁忙这一特点,教师应主动对他们进行家访,取得他们的信任,教给他们面对孩子自卑时采用的积极地引导教育方法,如以了解和尊重孩子为前提,坚持以表扬为主,引导孩子正视挫折,全面评价自己的孩子等,努力让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另外,针对外地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通不高这一特点,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心理辅导讲座,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认识到家庭环境,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使他们掌握一些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科学方法,为了孩子的未来共同努力。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北京玉泉路打工子弟小学时,在学校黑板上写下的题词。诚然,山谷中的野百合也有自己的春天,同为祖国的花朵,我们更应给予这些外地学生更多的浇灌,让他们能够真正享受到同一片蓝天下的阳光雨露。
  参考文献:
  [1]谢冬华,郭本禹.关爱心灵:心理健康扫描.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2]刘以林,张文珍,冯克诚.素质教育丛书: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与调控.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
  [3]李洪梅,袁文俊.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
  [4]石国兴,白晋荣.每天学点教育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大新中学)

推荐访问:自卑感 对策 外地 初中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