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0日 22:42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日记 >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05 06:34:43 浏览数:

  摘要:一个国家的发展动力来源于创新,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科技创新,都必须有人才的力量予以支撑。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必须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因此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创新
  人才强国战略是近年来我国一直秉承的发展原则。“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而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更是明确提出要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可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
  一、拔尖创新人才的概念及特征
  拔尖创新人才的概念,包含了人才、创新人才等子概念,需要在正确理解人才和创新人才等子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把握。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人才被界定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具备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而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在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战略科学家,还包括观念新颖、技术精湛的创新型技能人才。[1]从某种程度上拔尖创新人才也可以理解为多种类型创新人才的总称,包括复合型、学术型、管理型和应用型等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需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和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健全的身心素质,如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二是基本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知识的涉猎,并具备人文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三是创新精神与意识,需要具备顽强拼搏精神、开拓创新的意识,以及坚强的意志力等;四是组织协作能力,包括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2]拔尖创新人才的特征,正是高校拔尖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在,只有牢牢掌握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拔尖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以促进其自由发展、特长发展以及卓越发展为宗旨,创新培养模式,传统的教学培养方式已完全不能适应其要求,必须予以摒弃。目前国内各高校已经陆续展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工作,可供借鉴的经验主要有:
  1.通过正式渠道挖掘、选拔人才,实施动态管理
  部分国内高校已在中学设立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将一些大学人才培养方式前移到高中,在中学阶段全面追踪培养优秀学生,并通过自主招生的方式录取,有利于学生探求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的潜力挖掘和培养,而不被高考所局限。[3]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需要结合各种方式和途径,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兴趣和发展潜质,正确看待“偏才”“怪才”和“创新人才”,并实行动态进出机制,加强拔尖创新人才之间的竞争,促使他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2.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进行培养机制创新
  这要求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实施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融合的通识教育,进行学科交叉的专业教育和个性化培养,增强学生的国际化视野。目前我国推行的学分制改革,主要表现为“2+2”两阶段培养模式,即大学前两年学生分为文、理两类组织教学,实施通识教育,拓宽知识面,扎实理论基础,后两年则注重专业教育,学生可自主进行选择,促使学生的个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有效培养与健康发展,并适应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此外,还要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全球化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
  3.实行导师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师生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专业水平高、德才兼优的老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学制度。这首先需要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能力,并且配备完善合理的导师绩效评价体系,增加导师制的实质性内容和产出。通过学生与导师的广泛交流和有效沟通,并参与到相关的科研活动中去,无疑会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也会受到导师严谨踏实的学术作风的熏陶,[4]从而更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总的来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人才成长的内在因素、教育过程、文化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考虑,从德才兼备、文理兼容、独立思考的要求出发,着力培养其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是简单地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其次需加强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包括资金投入、政策支持以及高素质教学设备和人才的引进。最后还需增强拔尖创新人才挖掘自身潜力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可以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聚集人力、财力、物力的重大工程,必须注重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参考文献:
  [1]郝嘉利,康永征.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04).
  [2]徐晓媛,史代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4).
  [3]高东磊,周刚,王强.我国高水平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与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02).
  [4]黄立宏,龚理专,李勇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9(06).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推荐访问:拔尖 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