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3日 09:55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日记 >

旱腰带的优势产业:苹果和葡萄之争:拱棚葡萄优势

发布时间:2019-05-27 07:05:48 浏览数:

  经各国葡萄及葡萄酒方面的专家多次考察论证,咸阳旱腰带是优质葡萄产区之一,尤其是酿酒葡萄的适宜产区。根据中国果树研究所的研究,旱腰带又是世界唯一5个主要气候指标和2项辅助指标全部符合苹果栽培的优质苹果生产区域。葡萄和苹果又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对此,必须进行比较选择。
  比较优势产业优先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采用非均衡经济战略,实现跨越发展的基本途径。咸阳市旱腰带地区是一个特殊的经济类型区,由于在商品生产条件下的分工和交换处于不利地区,因而,随着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程度的提高,而越来越边缘化,成为一个贫困地区。然而,这一地区特殊的自然资源条件,又是多种优质农产品的适宜产区。农业产业之间,有相关性,也有竞争性,关联度较高的产业因其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或其他产业发展促进其主导产业的发展,之间形成相互促进关系。而竞争性产业之间因其资源使用的共同性,受资源约束,一个产业的发展将替代或排斥另外产业的发展,互相之间形成排斥关系。
  旱腰带的苹果和葡萄产业的发展,就是一个竞争关系。对此,进行恰当的决择对促进这一地区取得有利的分工和交换地位,实现经济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世界苹果和葡萄产业发展的趋势
  1.世界苹果发展的基本趋势
  苹果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水果的13%,世界五大洲都有苹果分布和生产栽培,其中欧洲和亚洲是主要的两大生产区域。进入新世纪之后,栽培面积增速减缓,产量趋于平稳,其中,欧洲北美苹果产量缓慢下降,非洲和大洋洲保持基本稳定,南美略有增加,亚洲苹果发展迅速。世界苹果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种植面积开始下降,而总产量趋于平稳,质量水平在不断上升。从1990年到2000年世界苹果生产经历了飞速发展的过程,面积由 3694千hm2增长到 5628 千hm2,年递增5.1%;产量由 4102万t增长到 5280 万t,年递增4.3%。2000年到2006年,世界苹果栽培总面积在5469千hm2到 5594千hm2之间徘徊,总产量在5560万t和6194万t之间徘徊,2000年世界苹果总产量为59963万t,2001年为5782万t,2002年世界苹果总产量为5560万t,2003年为5874万t,2004年世界苹果总产量为6194万t,2005年为5882万t,2006年5865万t。同期,苹果优质果率由30 %提高到41%。
  面对全球苹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严酷现实,苹果生产更加重视区域化栽培,并将此作为发挥地区优势和品质优势的捷径。在世界苹果栽培面积不断下降的同时,亚洲的栽培面积却在上升,尤其在中国黄土高原地区,苹果栽培面积6年来提高了6%。并日益集中在7个主产省,2006年7个主产省的苹果栽培面积占全国的92%以上。
  陕西现已成为中国第一苹果生产大省,陕西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以逐步向渭北黄土高原的27个县集中,1990年这些县苹果的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的比例分别为52.3%和56.2%,2006年分别提高到86.8%和85.4%。
  所以,世界苹果发展的基本趋势是,苹果重心向亚洲转移,亚洲和中国转移,中国向黄土高原地区转移,黄土高原向原向渭北旱腰带地区转移,渭北旱腰带是世界苹果最竞争优势的区域。
  2.世界葡萄生产发展趋势
  葡萄是仅次于柑橘的世界四大主要水果之一,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水果产量的13.7%和15.9%。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面积和产量均在持续增长,其发展趋势是发展中国家均长比例高于发达国家。世界葡萄生产自1990年以来在持续增长,其中酿酒葡萄在美洲近几年发展最快,鲜食葡萄在亚洲发展最快。
  世界上有90多个国家生产葡萄,大都分布在北纬30~50度,南纬20~45度之间,分布范围超过其他果树。
  葡萄产量超过100万t的国家有16个,超过200万t的有8个,这8个国家葡萄产量占世界葡萄总和量的64%。葡萄生产仍然以发达国家为主,发达国家葡萄产量和面积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65.6%和70.7%;发展中国家则分别占产量和面积的34.4%和29.3%。欧洲葡萄产量和面积占世界总量的一半(分别占47.1%和57.7%),亚洲葡萄产量和面积分别为1476.2万t和176.8万hm2,占世界总量的1/4.
  美国葡萄种植面积增长速度年均超过10%,葡萄酒产量超过17%。世界葡萄面积1994年到2000年增长超过7%,葡萄酒产量增长超过14%。北美地区栽培面积1994年到2000年增长了63%,亚洲增长了52.8%。
  当前,全球性的红葡萄酒供大于求,解决葡萄酒生产过剩问题已成为各国普遍的难题。2006年及过去的三年里,国际葡萄酒价格下滑,世界第六大葡萄种值国南非的葡萄种植者收入下降了50%。已有大量的葡萄藤烂在地上。
  中国葡萄进口量在逐年上升,近两年来,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的优质鲜食葡萄每年达5万t以上,占据高端市场。近五年来,中国葡萄产业在其重大宗水果处于低速、停滞,甚至负增长的情况下,栽培面积仍保持3%~5%的增长率,处于全国水果之首。
  中国葡萄栽培历史悠久,地域遍及全国,主要分布在新疆、河北、山东、辽宁、河南、山西、四川、浙江、甘肃、陕西、江苏、安徽、湖北、天津、吉林、云南等省(市、区)。近几年来,甘肃、辽宁、山东、河北、云南、内蒙古等省葡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
  2005年,中国葡萄栽培总面积达407.9千hm2,葡萄产量579.4万t,葡萄酒产量43.43万t。中国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已经占世界第五位,鲜食葡萄占世界第一位。葡萄已产和消费每年以10%~14%的速度迅速发展。
  中国鲜食葡萄面积占其总量的80%以上,产量占85%以上。酿酒葡萄的生产集中在西北,华北地区,其中新疆、甘肃、宁厦、河北、山东及北京和天津等7个省市、自治区,酿酒葡萄面积和产量几乎占到全国的90%以上。酿酒葡萄对环境条件有相对较为严格的要求,气候较为干旱地区适宜于酿酒葡萄栽培。中国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域是葡萄发展的优质产区。   所以,在世界水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苹果栽培面积在下降,而黄土高原渭北旱腰带地区却在增长;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各国均在增长,其中酿酒葡萄在北美国家增长最快。中国葡萄栽培面积和产量近年来增长速度保持在 5%以上,酿酒葡萄增长最快的在西北、华北干旱地区。
  二、旱腰带的资源特点及产业适宜性评价
  (一)旱腰带的资源特点
  1.半干旱湿润易旱是基本的气候特点
  旱腰带跨温带半湿润易旱区,据50年来的气象资料统计,年均降水量537.5mm,是黄河中游雨量较多的地区。蒸发蒸腾势892.8mm,湿润指数为0.602,属半湿润区。但是,由于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分配不均,全年月平均降水量为44.8mm,4—9月份为72.13mm,较全年高61%,5、6月份水份供应最差,6月份为干旱气候,5月份是半干旱气候,因此,5、6月份的干旱决定了当年干旱危害的程度,由于年度之间差别很大,由此造成了旱年和丰年。一般3.57年一遇大旱,1.2年一遇中旱,小旱一年1.3次。因此,这一区域又是一个易旱地区。
  2.资源丰富,人均耕地较多
  本区以原为主,兼有丘陵山地。在总土地面积中:
  原地占44.1%,丘陵占23.4%,山地占32.5%,农耕地10.13万hm2,以原为主,大都平坦。主要是旱地,占71.4%,水浇地占28.6%。
  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拥有耕地0.13hm2;按农业经营单位户均计算,平均每个农户拥有耕地0.585hm2。人均耕地和户均耕地拥有水平分别是四县平原地区平均水平的1.94倍和1.86倍。
  丰富的土地资源,尤其是人均拥有的耕地较多,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商品生产提供了较大的回旋空间。
  3.资源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该地区南低北高,绝大多数地处阳坡,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时数2276.6h,日照百分率51%,年总辐射量118.6千卡/cm2。年平均气温13.2℃,大于10℃积温4132.9℃,可满足小麦和晚玉米复种热量要求。年降水量平均为537.5mm。
  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生长,雨热同季。热量条件较多的为4~9月份,农作物生长量为旺盛的季节,降水量占全年的84%。7月份属湿润或湿润气候,九月份均为湿润气候,利于秋季农作物的生长和水果的膨大;6月份是干旱气候,但是干旱强度年度之间差别很大,由此造成了秋季作物的丰歉。
  优越的气候条件既有利于苹果、桃、杏、李、葡萄、柿子、石榴、花椒等园艺作物的栽培,同时也是优质小麦、玉米等谷物生产和薯类生产的基地。
  4.污染,生态环境有利于名优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旱作农业的特点,使这一地区没有灌溉污染,同时,该地区也没有工业污染和大气污染,空气清洁环保,是生产有机食品的天然基地。
  但是,由于其地处沟壑、原面边际的地貌特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流失面积1478.61km2,占土地面积的75%,土壤侵蚀模数为2000~5000t/km2*年,沟头溯源侵蚀活跃。所以,一切产业开发均要考虑到环境改良生态效益的外部经济性问题。
  (二)葡萄、苹果生产的雨热配比
  干旱是旱腰带地区主要的威胁,但是,在完全旱作条件下,小麦亩产量可达到300kg,葡萄亩产量可达到1000kg,苹果量可达到3000kg,降雨条件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雨量时空分布上表现为雨热同季,温度较高的季节,也是降雨较多的季节,年平均温度为13.2℃,4~9月份为21.3℃,较全年高79%。全年月平均降水量为44.8mm,4~9月份为72.13mm,较全年高61%。葡萄、苹果生产五、六、七月份为生产发育最快时期,苹果九月份为果实膨大期,干燥度在七月份和九月份出现两个明显的谷底,六月份是干旱气候,但干旱程度差别很大,七月份属湿润或半湿润气候,八月、九月为湿润气候。四至九月份的水热状况直接关系到葡萄生产的丰欠和品质;而四至九月份的水热状况直接关系到苹果生产的丰欠和品质,也影响到后期营养生长。(见图1)。
  图1 咸阳旱腰带干燥度变化状况图
  采用彭曼公式(Kt=R/E,R为降水量,E为自然植被蒸发量)和FAO水分平衡式,计算可能蒸发蒸腾量,苹果水份满足程度一般在4~6月份较差。对此,通过深松耕作,增施有机肥料,利用九月份和十月份充沛的雨量,蓄水保墒,蓄墒备用,完全可以满足苹果生长全生育期的需水(表1)。
  从产业适宜性评价,旱腰带既适宜于葡萄生产,又适宜于苹果生产;从世界范围分析,适宜葡萄生产的地域比较宽广,适宜区间较大,而适宜苹果生产的区域适宜区间较小。所以,产业适宜的精准方面比较,旱腰带地区苹果适宜性高于葡萄。
  三、旱腰带苹果葡萄的效益典型调查
  (一)苹果生产效益典型调查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苹果迅速发展,其中旱腰带苹果面积20年增长了10倍。旱腰带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均是苹果生产比较好的地区。
  1.新兴苹果产区成本收益
  三原县马额镇、新兴镇是新兴苹果产区,苹果亩收入最高达到2.15万元,目前马额镇28000亩耕地,其中苹果面积达25000亩,全年有460人全年在上海市场销售苹果。马额镇、新兴镇的苹果亩产量2000kg,平均销售价3.6元/kg,亩销售收入7200元。成本费用为:物质费用881.66元,用工数49.36个,每个工日按50元,计2318元,亩净收入4000.34元。
  2.苹果老果区成本收益
  礼泉县北部山区是旱腰带苹果发展最早的老果区,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也是全县最富裕的地区,苹果产业曾经创造了辉煌。截至目前,苹果依然是当地的支柱产业,苹果收入占当地农业收入的70%以上。但是,随市场形势的变化,这些老果区面临着果树品种更新,提高技术水平的问题。面对低档水果退出市场的趋势,这些地区有重新陷入贫困的尴尬。   叱干镇东王庄村的苹果园建设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1990年至2000年苹果俏销期,该村苹果正处于盛产期,1992年人均纯收入突破了千元,成为全县的富裕村,被礼泉县委、政府授予小康村和精神文明示范村荣誉称号。但是,自2000年之后,市场对苹果的质量和品质要求显著提高,该村的秦冠品种只能进入果汁厂,每千克售价最低时仅0.2元,收不敷出。果农对果园投资失去信心,加速了果树老化,果园衰败。调查时,我们实地考察了全村共1120亩苹果园,其中860亩已进入衰败期,腐烂病化较严重,没有恢复希望,应加速改造。
  旱腰带老果区均存在着技术水平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问题。在初始阶段,苹果紧俏,主要发展了管理比较粗放的秦冠等品种。同时,当时农林特产税负税过重,税率高达30%,有的乡镇甚至高达40%~50%。苹果收入的剩余相当一部分被以特产税的名义征收了,因此,果农无力进行技术改造和资本积累。果农一味追求苹果产量,果树生产失去计划,负担过重,使其营养与生长失去了平衡,造成了腐烂病等的大量发生。因此,在旱腰带老果区,普遍存在着“政府挣累了农民,农民挣累了果树”的问题。要发挥旱腰带的苹果产业优势,就必须增加投资,提高技术水平。
  (二)葡萄生产效益典型调查
  根据泾阳县白王、口镇葡萄基地的调查,葡萄成本费用包括建园费用分摊,种植成本费用。葡萄基地建园投资,酿酒葡萄2750元/亩,鲜食葡萄3016元/亩。按15年分摊,每年间接费用分摊分别为183元/亩,201元/亩。
  葡萄种植成本费用酿酒葡萄215元/亩,用工量13.33个;鲜食葡萄441元/亩,用工量14.35个。
  2004年至2006年三年平均,泾阳县白王、口镇葡萄基地酿酒、鲜食葡萄亩产量1005kg,平均售价2.1元/kg,销售收入2110.5元。亩净收入771元。
  礼泉县昭陵镇尧昭村、汤坊村是旱腰带老苹果产区,2000年苹果进入衰败期后,栽植了红提子为主的鲜食葡萄,2006年1500亩面积平均亩产1500kg,销售价3.2元/kg,亩销售收入4800元,亩净收入3460.5元。
  比较而言,目前酿酒葡萄最不具优势。
  四、旱腰带几种主要农产品国内资源成本比较
  利用农村轴样调查队1995—2006年的典型调查资料,根据国内资源成本法和专业化系数法,计算旱腰带几种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可以发现,旱腰带地区苹果和养牛具有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见表1)。
  在WTO的背景下,农业的整体优势在下降;在地区行业之间,苹果、奶牛和肉牛产业的相对优势增加。这是由于旱腰带地区旱作条件下,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处于劣势,以谷物饲料为主的肉猪养殖,自2000年之后,其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均已失去。奶牛、肉牛养殖主要依赖于饲草,又由于这一地区土地面积大,有较大面积的未利用草场;需退耕种草的陡坡地、沟边溯源地必须种草,这些土地适宜于多年生牧草,特别是豆科牧草的生长。草场资源比较丰富,其机会成本较低。自2000年之后,奶牛、肉牛养殖的绝对优势下降,而在区域内部行业之间相对优势在提高。
  在全球市场范围内,葡萄生产无论是绝对优势,还是相对优势均不及苹果,而且比较优势处于明显的确下降趋势。
  苹果产业无论是绝对优势,还是相对优势,在全球背景下,均是具有优势的产业,其根本在于无与伦比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但是,自1995年以来,苹果的绝对优势在逐年下降,而在区域内部行业之间的相对优势经过1995年至2000年的下降之后,从2001年开始逐年上升。
  由此说明,旱腰带地区农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在下降,苹果、养牛的优势度增加是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苹果要稳定占领国内外高端市场,核心在于苹果产品的质量安全,品牌构建。

推荐访问:之争 腰带 优势产业 葡萄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