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2日 18:34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日记 >

【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我党各时期群众路线

发布时间:2019-06-03 06:51:10 浏览数: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新性地坚持群众路线、发展群众路线,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转变执政理念,着力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正视现实,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
  【关键词】群众路线 主体地位 社会舆论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我们党长期奋斗历史经验的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发展群众路线,进行了许多新创造,形成了许多新认识,积累了许多新经验。
  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群众路线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无产阶级政党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展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因此,坚持群众路线,首先是要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实行改革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一个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实行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制度。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体制机制。可以说,这一系列的重大改革措施,着眼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尊重。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谈到我国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时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企业,异军突起。”“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胡锦涛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坚持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得到人民充分信赖和拥护,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凝聚起强大力量、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键是做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活动来看,其中最能够体现这条经验的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确定工作重心转移的同时,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针对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抓住了我国的主要矛盾,符合历史进步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推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迈上新台阶。从1978年到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471564亿元,年均实际增长近10%,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依靠自己力量,不仅稳定地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而且使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除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之外,党还高度重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着力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群众路线,既是世界观的问题,也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问题。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要求我们党必须不断在实践中创新群众路线,这已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面临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江泽民曾指出,面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如果再简单地套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的方式方法来管理社会经济活动,那肯定是不行的”。历史经验表明,只有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认真研究和切实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实现群众路线的创新,才能牢牢掌握各项事业的主动权。
  在转变执政理念、创新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方面,以下两点是值得重视的:
  第一,从习惯于搞政治运动到注重制度和法制建设的转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曾长期以阶级斗争理论为指导,通过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式来解决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问题,甚至用这一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虽然这种群众性政治运动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巩固新政权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新时期,这种政治运动不能作为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的通行方式。在政治运动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都以阶级和路线划分敌我友,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和扭曲,也不利于党群关系的健康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央即明确宣布不搞群众性政治运动,并且于1980年通过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取消了其中关于公民“有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权利”(简称“四大”)的规定。
  第二,具体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转变。就大的方面说,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转变主要是: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方针,不断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开展经济建设,遵循国际通行的经济规则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交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等等。
  从一线部门和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来看,主要是:在经济工作中逐渐学会自主地抓信息、找市场;在与群众打交道时更加注重采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加强服务的方法;在处理矛盾和纠纷上更加注重扩大基层民主和运用法律的手段,等等。
  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
  邓小平曾指出:对群众的关心要具体一些,现在发生的许多问题“往往是由于我们工作跟不上,没有做好工作引起的”。“我们的历史经验是,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心群众。”江泽民曾多次阐明关心群众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干部“对于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凡是能办到的,一定要千方百计帮助解决。”
  胡锦涛曾反复强调:群众利益无小事。党对群众的关心,既表现在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层面,也体现在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为人民分忧解困的具体工作层面。其中最典型、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成功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经济风险。党中央提出要认真研究和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所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
  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正赶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现代通讯技术和多媒体在我国迅速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新成果,世界上任何政党都可以利用信息交流技术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潜移默化地对社会群体心理产生影响。
  我们党一方面通过法制手段加强对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和管理,另一方面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加强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党群关系的良性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如建立党建网站、网页,利用网络建立空中课堂和党群、干群联系通道,利用手机群发技术,在必要时向群众传递党的信息等等。近年来,这些技术已经在党群关系建设中被广泛运用并且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以上考察和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只要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中汲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完善党的政策,我们党就一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单位:中共山东省莘县纪委)

推荐访问:新时期 群众路线 发展 丰富和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