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8日 14:42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日记 >

视网膜母细胞瘤最重要的CT表现【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CT诊断要点】

发布时间:2019-06-05 06:57:47 浏览数:

  [摘要]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在CT影像上的诊断要点。 方法 对本院84例患者进行薄层CT平扫,观察患儿眼球内肿块的大小、范围及钙化程度、侵犯范围。 结果 视网膜母细胞瘤平扫示眼球内实质性肿块,密度均匀致密,同时伴有斑片状或点状钙化,此为特征性表现。 结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眼球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此病最关键之处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定性,以减少误诊和不必要的眼球摘除术,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CT薄层平扫;钙化;儿童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c)-0116-02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眼球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视网膜,组织学上大多属于未分化型。其生长方式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肿瘤有钙化倾向,发生率在96%以上[1]。临床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有的出生后不久即被发现,偶见于成年人,主要表现为“白瞳症”、视力下降、失明等,少数患儿可因斜视和眼球震颤而就诊[2]。十余年来笔者搜集了较多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例,现讨论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1998年1月~2010年6月有完整病史资料的视网膜母细胞瘤84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39例;5岁以下儿童80例,成人4例;年龄最小为2个月,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经过随访,80例儿童患者中已有23例发生颅内侵犯,占28.75%;11例行眼球摘除术,占13.75%;5例患儿放弃手术,6例患儿已经死亡。
  1.2 方法
  因MRI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不如CT敏感,本院临床怀疑此类疾病时一般都采用CT平扫。CT机型号为GE.Prospeed.FI,扫描设定层厚、层距均为2 mm,扫描时间1 s,患儿大多在睡眠状态下完成扫描。因视网膜母细胞瘤多发生于儿童,所以常规采用轴位螺扫,较少采用冠扫及增强扫描。
  2 结果
  84例患者中,除4例成人行增强扫描外,其余80例患儿全部采用CT平扫和B超检查。跟踪随访,75例患儿采取手术治疗,均经病理证实。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仅显示局限性视网膜增厚,但患儿就诊时CT已显示眼球内实质性肿块,大多起自眼后部眼环内缘,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在玻璃体内呈较高密度,边界多数较清晰,同时伴有斑片状或点状钙化,此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特征性表现。经统计,80例患儿球内肿块钙化者达78例,占97.50%。每例患儿都不同程度地伴有眼环增大变形、球壁增厚、视神经增粗、视网膜脱离症等,占100.00%;肿瘤非钙化部分增强扫描可显示轻中度强化,本院接诊的4例成年患者均呈中度强化表现。肿瘤如与眼内渗出并存,则边界显示较模糊;如果病灶占据整个眼球,则呈弥漫性球内密度增高,致眼球增大、前突,晶状体前移或脱位,此类患者62例,占77.50%;肿瘤可沿视神经向眼眶发展,侵及眶锥甚至蔓延至中颅凹,致视神经增粗,视神经管扩大;也可经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直接侵及颅内,出现鞍上池结节状肿块、脑膜增厚、脑室扩大等异常表现;若肿瘤向前生长可穿破角膜或巩膜进入眶内,显示眶内软组织肿块影,占据整个眼眶,致眶内正常结构显示不清,在眶内的肿块亦可出现不均质钙化[3]。经统计,肿瘤向眼眶内侵犯25例,占31.25%;向颅内侵犯23例,占28.75%。
  3 讨论
  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儿童眼球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视网膜核层,组织学上属于未分化型,肿瘤常围绕血管生长,常发生缺血坏死,然后钙化沉积[4-5]。肿瘤可在眼内多灶发生,由于肿瘤易侵犯脉络膜血管,使血行转移至颅面骨、躯干骨、肝、肺等多见。临床上此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占98%),偶见于成年人,性别差异不大,此病可有遗传性。患儿多以眼内黄光引起注意,大多表现为白瞳、眼内黄光反射、眼球突出、视力下降或失明等,一小部分患儿还出现头痛、呕吐症状。眼底检查可见球内肿块,眼内浑浊。一般单眼发病,若双眼发病且伴有松果体胚肿瘤,临床上称为“三边征”[2]。有的患儿出生后不久就被发现,本科接诊的最小患儿为出生后2个月。
  应用CT检查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术前诊断并不太难,婴幼儿眼球内发现肿块且有钙化时多可确定。但少数眼球内其他病变也可产生钙化,而且极少数视网膜母细胞瘤可无明显钙化,均应予以鉴别:
  3.1婴幼儿眼球内出现钙化的其他病变
  3.1.1 眼球外伤或炎症后眼球萎缩:多为单侧,眼球内不规则软组织增生,密度增高,视网膜剥离,眼球萎缩变小,晶状体和眼球壁可出现钙化[6]。
  3.1.2 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多发生于早产儿有吸氧史者,一般双眼发病,可不对称,在晶状体后和视网膜间有条索状的机化纤维组织增生带,常伴视网膜剥离,玻璃体密度增高。
  3.2 婴幼儿眼球内非钙化病变
  3.2.1 渗出性视网膜炎:多见于5岁以上较大的儿童或成年人,也以“白瞳“就诊,但病灶边缘清晰,有时呈弧形从眼环后缘向前生长,病灶内无钙化,视神经一般不受累,视网膜呈翼状或V形剥离。
  3.2.2玻璃体增生症:CT上常见患侧眼球较小,眼内因出血和渗出致密度弥漫性增高,晶状体较小或不规则,注射造影剂后明显增强[7]。
  视网膜母细胞瘤最关键之处在于早期发现,早期定性,提高鉴别要点,以减少误诊和不必要的眼球摘除,最大限度地降低致残率。CT检查发现病灶已转移至颅内,患儿生存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MRI对此病的诊断不如CT,但MRI在显示肿瘤向球外、颅内侵犯及显示视神经、视交叉时效果较好[7]。MRI T1加权显示眶内软组织肿块呈低、等混合信号,T2加权呈高、低混合信号,T1和T2加权图像上的低信号提示钙化,但敏感度不如CT[8]。经统计,1岁以下幼儿发病率最高,但预后较好,致残率偏低。3~5岁以上小儿大多已发生眶内球外或颅内转移,预后较差,所以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关键是及早发现,准确定性,提高鉴别诊断率,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
  [1] 彭仁罗,方昆豪,刘顾岗. 简明实用CT诊断学[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6-77.
  [2] 陈星荣,沈天真,段成祥,等. 全身CT和MRI[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244-245.
  [3] 张超,张新中,韩小改,等. 嗅沟脑膜瘤术式选择及长期临床预后随访[J].医学信息,2007,1(20):11-12.
  [4] 向红,凌佳龙.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临床表现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4,4(11):156-158.
  [5] 靳梅,杨阳,翟东胜. 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1例[J]. 罕少疾病杂志,2007,7(4):36.
  [6] 赵天平,程敬亮,张勇,等.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MRI影像系统特点与鉴别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2):169-171.
  [7] 周康荣. 胸部颈面部CT [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297-298.
  [8] 毛青,田伟. 正常成人脑外段视神经的MRI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2004,2(4):4-6.
  (收稿日期:2012-09-21 本文编辑:陈 俊)

推荐访问:视网膜 要点 临床 细胞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