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0日 01:23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爱情美文 >

隐喻嵌入中的转喻模式研究:隐喻和转喻

发布时间:2019-05-02 06:25:08 浏览数:

  【摘 要】转喻构成机制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内运行的,人们以事物邻近性为基础,而隐喻构成机制是发生在两个不同认知域,人们以事物的相似性为基础,这种“邻近性”和“相似性”的联想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本论文根据Goossens提出的隐转喻模式,采用实例分析法,探讨语料中隐喻和转喻的关系,旨在研究转喻和隐喻间的相互作用模式,这些相互作用模式对语言在人类大脑的生成的研究具有启发性,并能很好地应用到语言的分析中。
  【关键词】隐转喻相互作用模式;转喻构成机制;隐喻构成机制
  1.转喻的邻近性概念
  转喻是发生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内的认知操作过程,其中一个概念实体(vehicle)为另一个概念实体(target)提供心理可及。[1]转喻映射以邻近性(contiguity)为基础。转喻的生成关系是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中的整体与其成分或者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中事物的各部分之间的显著关系为前提,而这一显著的关系是以邻近性为基础的。
  2.隐喻的相似性概念
  隐喻涉及两个概念域 ,其中一个概念域说明另一概念域 , 隐喻映射以相似性(similarity)为基础,说明的概念域称作源域( source domain) ,被说明的概念域称作目标域( target domain) 。[2]隐喻意义的理解实际上就是人们将有关源域的知识映射到目标域, 从而重新认识目标域部分特征的过程。
  3.Goossens的隐转喻模式
  Goossens(1990)指出,虽然在原则上隐喻和转喻是两个不同的认知过程,但两者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在语言中结合在一起。有鉴于此,Goossens创造了“metaphtonymy”(隐转喻)一词来指称二者的相互作用现象。他区分了四类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关系,:(1)metaphor from metonymy;(2)metonymy within metaphor;(3)metaphor within metonymy;(4)metonymy from metaphor。[3]本文中我们讨论前面两类例子。
  对于第一类来自转喻的隐喻这类相互作用模式来讲,我们可以说转喻是隐喻的基础。换句话说,语义起源于转喻的思维和语境中。我们看到的是不同认知域的隐喻,但该隐喻与其转喻起源有某种程度的关联。
  比如:He got up on his hind legs to defend his views.
  这句话的意思是站起来去辩论。根据人类的世界知识表征以及所生存的文化模式,动物因受惊吓而突然直立准备进攻,此场景隐喻性地映射到另一场景,即人兴奋而立,然而,因为存在某人站起来公开说话的整体场景,用站起来这个动作指代整个语境显然是转喻。我们注意到,在来源域和目标域的映现之间存在着一层薄弱的概念连接,即以概念的邻近为基础的转喻映现。因此,来源域到目标域的映现过程是蕴涵着一种升华,转喻从中起了桥梁作用。
  对于第二类在隐喻中的转喻相互作用模式,我们得到嵌入隐喻的转喻。比如这类转喻包含两个认知域(A和B)中是共享的成分”X”,因其功能的不同而区分为X和X’,通常,这个成分只在靶域中发挥转喻的作用,而在源域中其解释只是字面的或者重新解释为隐喻。[4]
  比如:American’s prosperity requires restraining the spending appetit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例句中,“Appetitie“(a lot of money),源域中“Appetitie“可以按照其字面义来解释,理解成满足人的胃口,而将其映射到语言行为上,我们得到的是类似于政府大量的花销和对金钱的欲望,这里的转喻是从“Appetitie“到作为整体的”human desire”。源域中的“Appetitie“应该被隐喻性地解释为运动中的某个实体,而靶域中“Appetitie“却被转喻地用来指代”human desire”和”desire of money”。这类隐转喻相互作用的模式属于来源于转喻的隐喻。
  又如:“families across the country are tightening their belts and making tough decisions”
  这句话中勒紧裤腰带隐喻是经济不景气、低收入和高失业的场景。在结果以及原因之间的控制关系上,人们把勒紧裤腰带所指的场景想象成为类似于节衣缩食的场景。节衣缩食实际上具体地说明了经济不景气这一原因, “节衣缩食”和“经济不景气”具有因果的转喻联系,这一扩展义可以看作是动词基本义的部分效应或意图,这是一种典型的转喻关系。这类隐转喻相互作用的模式属于转喻中蕴含的隐喻关系。
  结 论
  转喻基于事物之间的邻近性,而隐喻基于相似性,随着转喻的研究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也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是人类感知、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甚至比隐喻更加基础。两个存在根本区别的认知域通过邻近性概念可以为隐喻生成机制中的相似性架起桥梁,使两事物之间系统性的映射成为可能。所以,转喻能够解释我们的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隐喻的本质,转喻更具本原性,即语言在本质上是转喻的。
  【参考文献】
  [1]Radden G, Kovecses Z. Towards a Theory of Metonymy [ C]//K Pant her , G Radden.Metonymy in Language and Thought . Amsterdam: Benjamins Publishing House , 1999 :21.
  [2]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66.
  [3]Goossens.L.Metaphtonymy:The interaction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expressions for linguistic ac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0(1):323-340.
  [4] Goossens.L.Metaphtonymy:The interaction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expressions for linguistic action[C].Rene Dirven & Ralf Porings:368.

推荐访问:隐喻 嵌入 模式 研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