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0日 01:41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体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及其教育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29 13:40:08 浏览数:

李长江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体育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115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统揽全局,从体育视角科学分析和统筹谋划青少年健康工作,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这些批示指示和重要论述构成了习近平关于青少年体育重要论述的精髓,创造性阐释了在新时代如何培育青少年体育事业、夯实健康中国之基、构建体改新格局、厚植终身锻炼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体育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密、框架清晰、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引领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系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少年体育重要论述的生成之源、核心精髓和现实价值,有利于聚焦新时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明晰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思路和路径,引领青少年以更加健康的身体、更加乐观的心态、更加蓬勃的精神、更加坚强的意志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擘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最大同心圆。

任何一种伟大思想的创立必有其源头,厘清其源头是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的首要前提[1]。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少年体育重要论述的形成,基于其丰富的人生阅历、身体力行的锻炼实践和对青少年体育工作倾注的浓厚情感,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清晰的理论渊源和坚实的实践基础,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少年体育工作经验的继承和创新,是在新时期对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在更高层面的实践和升华。从历史发展观的角度看,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少年体育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中共历届领导集体体育观的代际延续,又是对新时代青少年发展特点和现实需求的笃行探索,既有一脉相承的赓续,又有层层递进的深入,是顺应时代发展、符合历史大势的新思想和新理论。全向度探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少年体育重要论述的形成脉络和发展理路,要以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交织的全维视野,深耕于时代、立身于理论、求索于现实。

1.1 承继于新中国成立以来青少年体育的伟大探索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现实、发展三重维度,深入研究青年在社会关系层面的阶级与价值、时代与革命、发展和希望,确立了认识和处理青年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准则,形成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深刻阐释了青年的培养教育、权利保护和职业选择等问题,明确了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2]。毛泽东同志在孜孜求学、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时期均十分重视青少年发展,特别是在他青年时期,中国积贫积弱、内忧外患,身处新旧文化交汇碰撞和急遽变换转型时代的毛泽东,发表了著名论文《体育之研究》,该文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从体育角度深入阐述了青少年发展问题,以“国力荼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开篇,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论述了体育的养生之道、重要之部、略体之弊、运动之效、不好之因、锻炼之法、注意之项等,分析了体育和智育、德育的关系,以“一己之心得”提出了具体的体育锻炼方法。可以说,《体育之研究》通篇闪耀着毛泽东体育思想的光辉,是毛泽东同志体育思想建构的重要起点。改革开放以来,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体现在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体育思想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怎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这一重大命题,江泽民同志解决了“为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这一核心命题,胡锦涛同志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这一关键命题,他们指出了青少年体育工作在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为青少年健康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加强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论述和亲自部署青少年体育工作,并将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3],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这一战略命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思想的指导下,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并出台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针对青年群体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4],该规划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从顶层设计视角战略谋划和指导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以青年体质健康水平提升和引领健康中国建设为发展目标,集中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关心、重视和支持。综合来看,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关青少年体育工作的一系列科学论述,是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少年体育重要论述形成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1.2 催生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大势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西方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封锁等重重困难,在囹圄困囿的境遇下带领中国人民逐步走出一条康庄大道。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科学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内国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巨大变化,集中体现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烈期盼和更高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上,集中体现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万众期待上,集中体现在重建国际话语权和提升国际地位的急切呼唤上。当前,国际局势风云诡谲,国际秩序、体系和规则面临严峻挑战,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人类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交织叠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准把握世界发展大势,作出了“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国际局势判断,这个判断成为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少年体育重要论述形成的基本时代背景。

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如今的我们正处于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关键期和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史交汇期,处在彻底打破百年藩篱的历史机遇期和百年之大变局的重要调整期,寻求破局之道迫在眉睫,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发展目标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青少年群体能够实现成长成才、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然而,现阶段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滑、吃苦抗压能力下降、近视和肥胖现象高发、心理和生理问题突出、青年征兵体检合格率堪忧等现象,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新时代需要新格局,新格局需要新智慧,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产生这个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少年体育的重要论述就是破解时代难题、顺应历史发展和解决青少年现实问题应运而生的行动指南,也是从一个重要侧面对新时代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和破解百年未有大变局的庄严回答。

1.3 萌发于大国领袖一以贯之的躬亲实践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少年体育重要论述的萌发离不开其自身的体育实践,全面认识和理解习近平新时代青少年体育思想的实践基础,就需要追溯习近平总书记年少求学和多地从政时期的丰富实践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是一名资深的体育爱好者,自幼就十分喜欢体育运动,四五岁时学会了游泳,中学时是足球校队的一员,青年时期练过拳击,参加工作后仍然坚持每天散步游泳。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是体育运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更是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关注者和推动者,他在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曾经亲自写信给福建省霞浦县儿童足球队,祝贺他们在全国足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嘱托他们呵护好、培育好儿童足球队这颗“幼苗”;
2014年青奥会伊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到南京看望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并和青年运动员亲切交流,勉励他们要刻苦训练,争取在青奥会上有精彩表现,并用优异表现带动全国广大青年积极投身体育锻炼;
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察看2022年冬奥会筹办情况时指出,年轻运动员是中国体育强起来的希望所在,一定要加倍努力。习近平总书记的多次公开讲话,以及和体育人士的交流探讨,提及的青少年体育发展问题切中肯綮,体现了自身深厚的体育素养和体育情结。

从发展脉络看,习近平总书记无论是在求学时期还是在工作时期,他对加快青少年体育事业建设进行的理论思考、战略谋划和实践探索,与其关于青少年体育论述的重要思想在逻辑上是契合的、内容上是相通的、要求上是连贯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因势利导,总揽全局,精准把握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症结,科学谋划符合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实际的改革探索,无不蕴含着他对体育运动的深度理解和对体育事业的深刻实践,彰显了他一以贯之的青少年体育思想。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体育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长期实践的智慧结晶,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体育工作、教育工作和健康发展工作等一系列的科学论述和指示批示上,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通过演讲、座谈和回信等与青少年的频频互动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的殷殷希望和叮咛嘱托里。可以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涵盖了青少年体育教育观念、价值功能作用和改革方法路径等方方面面,是一个格局宏大、视野宽广、睿智前瞻、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在特色鲜明的“四大核心理念”上。

2.1 “增强体质,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毛泽东同志在求学时期就曾批判“繁重之课”使得学生“神昏意怠”“消磨个性”,严重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和个性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身体第一,学习第二”的方针。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德智体等方面发展得到普遍关注,建立了全国性“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长效机制,全面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5],十分关切青少年健康成长,反复强调体育锻炼在增强青少年体质方面的重要性,深刻彰显“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从“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到关注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从“德智体美”到“德智体美劳”的一字之差,习近平总书记紧紧围绕以体促健的健康理念,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7]。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现在的青少年普遍缺乏体育运动,健康程度较之以往显著下降,要引导他们不断加强体育锻炼,用体育运动来“野蛮其体魄”。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为青少年体质发展开出了良方,而且找准了病根,他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8]。特别是“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一名专业的“体育迷”,既是“健康第一”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又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忠实践行者,他曾在多个场合和青少年交流互动,分享锻炼心得,引导青少年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理念,并要求全社会都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为青少年增强体魄创造有利条件,让更多人受益于体育教育,受益于体育锻炼。综合来看, “增强体质,健康第一”理念贯穿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少年体育重要论述思想的始终,具有极强的导向示范和方向引领作用。

2.2 “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的强国理念

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民族的兴盛,基础在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文化水平、科技水平,身体素质同样重要。20世纪“东亚病夫”的污名帽子、旧中国百年屈辱史俨然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污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国家尊严、民族尊严都遭到严重的亵渎[9]。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体育事业被历史赋予重任,成为打破国际歧视、人种歧视和地域歧视的“先锋队”和“排头兵”,彻底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改变了中华民族精神面貌。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的转变,再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飞跃,体育事业发展始终和国家发展紧密相连,和合共生。

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大局出发,站在新中国体育发展几十年的伟大历史成就基础上,以“体育强则中国强”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体育发展和国家强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逻辑关系,指明了体育在推动经济繁荣、激励民族精神、增强人民体质和丰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多维度重要作用。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这一群体健康程度的高低是能否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了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国家强盛的辩证关系,在“体育强则中国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少年强则中国强”的重要指导思想,指明了国强之基在于强民,强民之基在于夯实青少年工作和体育工作之基的深刻内涵。青少年体育作为未来中国体育蓬勃发展和持续繁荣的动力,作为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不仅是我国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历史征程中的关键一环,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和体育强国思想的重要内容。

2.3 “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和支持青少年体育竞技运动,多次强调体育竞技运动在展示国家形象、凝聚民族力量、弘扬体育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和推动群众运动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曾勉励青少年要做体育精神的传承者、推动者,不断凝聚体育精神、体育意志和青春力量,为实现新时代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在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情况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年运动员要刻苦训练,勇于接受挑战,用优异成绩为祖国增光添彩。相较于体育竞技运动比赛成绩的优劣,习近平总书记更为重视体育精神的发扬和传承,也曾就体育精神作出很多重要论述,他在会见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时指出,足球运动的真谛不仅在于竞技,更在于增强人民体质,培养人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10],我们要让积极向上的足球文化和足球精神汇聚成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因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足球运动发展,并给予有力的、持续性的支持。对青少年体育竞技运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运动员不要有锦标思想,体育比赛最令人动容的未必是金牌,而是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迸发的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并以鲁迅先生《最先与最后》一文中的“落后的竞技者”和“肃然不笑的看客”可为“中国脊梁”来生动诠释“中国体育精神”,要求广大青少年体育工作者都要树立 “争金牌不唯金牌,求名次不唯名次”的体育观和奥运观。2019年,成功卫冕女排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队员、教练员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接见,习近平总书记盛赞他们在提前一轮锁定冠军的情况下,仍能尊重对手,不骄不躁认真对待比赛,毫无懈怠松劲思想,充分展现了祖国至上、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乒乓精神,到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再到无惧风雪、勇攀高峰的人梯精神,中国体育蕴含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巨大精神感召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投身于时代奋斗激流,助力国家不断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2.4 “全面深化,体教融合”的改革理念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1],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特点和我国实际需要的重大部署,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多个领域。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规划了336项深改工作,第233项提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重大改革,这意味着体育课已远不是一堂课、一个教育领域之事,它和军队、医疗制度、户籍制度改革一样,既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又是支撑着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时期,各级教育和体育管理部门将青少年体育工作摆在基础性位置大力改革,努力构建机制完善、覆盖面广、重在提高技能、加大多方融合的青少年体育工作格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怀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12],方案中有17处涉及校园足球内容,对校园足球在人才培养、学校体育改革和体育育人等三方面进行了准确定位。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从目标导向、制度设计等方面对我国各个领域深化体教融合,促进体育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13],对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强化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深化体校改革、规范社会体育组织等八个方面做出了统筹安排,也为“十四五”时期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关键时期,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面临的一系列深刻问题正在阻碍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和教育教学根本任务的实现。如何引导社会、民众和教育系统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从而让更多青少年走出教室、走向操场,是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课题。2020年10月,两办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与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仍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需要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引领学校体育工作发展。习近平关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开展青少年体育教育、开展什么样的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时代之问,为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带来很多新的工作理念和重大启示。

3.1 新时代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的定位问题和解决之匙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行动是认识的延续和深化。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育工作产生问题的根源,是对青少年体育工作定位不清,社会和各级教学组织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对体育在立德树人和人才培养作用方面的极大忽视。这种认知和定位的偏颇,产生了几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从青少年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上看,体育课程安排基本居于所有课程的末位,这种情况在中小学更为普遍,体育课程被挪用、挤占现象也十分常见,体育课程的时有缺位切断了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锻炼技能的重要通道;
二是从青少年体育锻炼基础设施建设上看,体育场地不完善、体育器材短缺的情况虽已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所改善,但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农村或者其他偏远地区,发展不均衡的情况还比较突出;
三从青少年体育保障制度上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制度、文件,但在政策的实际执行和工作的具体落实上与新时代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体育政策“概念化”现象比较突出。近年来,青少年近视高发、肥胖普遍化和体质弱化等现实问题凸显,亟待体育教育发挥更大作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加强体育锻炼和技能学习的制度保障[14]。

准确定位体育教育工作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是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重要论述带来的重要教育启示。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青少年体育工作是体育强国战略的基础保障,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明确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在培养合格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过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因此,体育教育作为青少年掌握必要体育技能、运动技巧和引导学生树立终生体育意识的主要途径,理应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用。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相对薄弱的环节,对学校体育重要性认识不足、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不能保证、体育教师短缺、场地设施缺乏等问题依然突出,学校体育评价机制亟待建立,社会力量支持学校体育不够,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等突出问题[15],明确提出了要保证课内教学、强化课外锻炼、注重兴趣培养、坚持技能提高、明确政府责任、统一基本标准、积极稳妥推进和大胆创新探索的工作基本原则。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制定实施青少年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和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 100%,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等具体目标[1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将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开展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要充分认识到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地位作用和职能职责,将习近平总书记“健康第一”思想作为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理念,协调好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关系、体育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关系、体育教师和其他教师的关系,强化对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的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增加经费投入,为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3.2 社会、家庭、学校因素的负面影响和消解之道

影响体育教育工作实效的社会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传播等,其中,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现有的狭隘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是起主要作用的。在中国封建体制时代,自隋朝设立科举制度直至封建王朝覆灭,科举取士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虽然各朝代的科举考试科目和形式在不断变化,但主要内容不外乎儒家经典、策论、诗赋等内容。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多有“重文轻武”思想,涉及身体锻炼或者体育活动的教育内容乏善可陈。新中国成立后,在“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长期以来,体育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内的作用凸显不够,在学生升学和日常考核中的分值分配、权重占比与他科目相比差距较大。家庭因素方面,“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口号给很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内卷”压力,极大增加了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焦虑感和紧迫感,促使家长带领孩子奔忙于各大辅导班、培训班之间,繁重的课业和各色提高班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时间、闲暇,使青少年失去了在操场、户外奔跑和追逐的乐趣。安全问题也是困扰体育工作者的突出问题。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社会、学校和家长往往会将多方面的原因归结于体育教学组织人员,使得体育学科一直承担着无限责任的隐忧,尤其是近些年来,学生在跑操、运动会、体育课中出现安全事故而引发的校闹事件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健康发展。

深化体育工作和教育工作的深度融合改革,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少年体育思想的重大实践成果。近年来,体育和教育等部门在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人才选拔培养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新时代体育工作实践中,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和目标任务等仍有很大的改善提升空间。在指导思想上,要牢固树立以习近平有关青少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涉及教育、健康、安全和体育等方面的论述为根本遵循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努力创建具有中国新时代特色的青少年体育工作模式和品牌;
在工作方法上,以“全面融合”“深度融合”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着重从青少年肥胖、近视高发、体质下滑严重和体检体侧合格率低等突出问题入手,进一步提高青少年体育工作“一体化设计”和“一体化”推进水平;
在目标任务上,要突出体教融合的全面性、整体性、协调性、特色性、战略性[17],既要有青少年的广泛参与和普遍意义上的群体教育,又要兼顾青少年个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既要有体育课程与教学需要的全学段覆盖和全生命周期覆盖的意识培养,又要注重结合各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实际;
既要整合多元主体力量和资源统筹协调,又要着力凸显体育教育模式改革中的中国特色元素。

3.3 学校体育工作模式、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的现实矛盾和化解之要

上文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教会上提出的“十六字”体育教育方针,它集中反映了目前学校体育工作的缺陷,特别是学生体质问题长期存在,自1980年开展学生体质监测以来,“五年一大测、三年一小测”直观显现了中国学生体质连续30多年的下降现象,近年来,又出现了“小胖墩”“小眼镜”等问题,改善学生体质的任务十分艰巨。经调研,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矛盾现象比较普遍,也就是说体育一旦成为课程便会让学生失去兴趣,这反映出学校体育工作对体育本质、课程设计、教学规律的精准把握和科学认知是远远不够的。现行体育教学工作仍然存在诸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健康发展和个性需求、体育特色彰显不够、品牌意识不强、锻炼习惯养成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18]。为此,我国体育教育工作要从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少年体育重要论述中汲取破局、开局智慧,并以此为指导准确把握青少年体育工作规律,加大体育教育改革力度,挖掘和重塑体育课程育人功能,打造青少年体育工作和校园体育文化品牌,努力创建新时代体育教育工作新体系。

开展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必须遵循体育运动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是习近平新时代青少年体育思想的鲜活灵魂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建立和塑造青少年健康世界观、培养终身锻炼意识的重要节点,抓住这一关键阶段就是抓住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核心,能否抓住这一核心的提前是必须准确认识和精准把握青少年体育运动规律和成长发展规律。在实际工作安排中,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因人制宜、分类指导,不能千人一面,更不能一成不变,既要协调好学习健康知识和掌握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关系,又要统筹好青少年普遍性体育需求和个性化体育需要的关系,最大限度实现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学校体育教育要在充分认识、长期坚持和不断丰富发展“两个规律”的基础上,长期聚焦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这一重点任务,厚植青少年体育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牢固根基,使体育工作融入青少年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坚持久久为功,着力构建青少年体育教育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少年体育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源于伟大的时代、科学的理论和深刻的实践,是新时期针砭时弊、锐意改革和指引青少年体育事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动标杆。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增强体质,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强国理念、“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精神理念和“全面深化,体教融合”改革理念,构成了其关于新时代青少年体育重要的理论框架。习近平新时代青少年体育思想为我们重新认识青少年体育事业地位作用、一体推动体育和教育深度融合、科学遵循青少年成长和发展两大规律带来了重大教育启示,为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了重大发展启示,为推动青少年体育事业、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教育新模式带来了重大改革启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斗争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

猜你喜欢 总书记青少年时代 青少年发明家疯狂英语·新读写(2021年7期)2021-10-13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11-19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11-17习总书记“下团组”当代陕西(2018年6期)2018-05-22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6期)2017-06-21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4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e时代足球周刊(2016年10期)2016-10-08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中国火炬(2013年1期)2013-07-24

推荐访问:要义 论述 青少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