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0日 08:06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创新探索与实践——以甘肃农业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发布时间:2023-03-30 11:20:12 浏览数:

■ 陈 葳,韩 海

(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面向大学生入学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程,在立德树人中处于重要地位。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两大部分。前者涉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后者涉及提高法律素养。内容丰富,既包括宏观层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法治观的教育,又包括与大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婚恋观、社会行为准则等,是一门能够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大幅度提升其思想认识的课程。大学阶段,相比其他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更能引导正处于人生关键期的青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索与实践,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信息来源多元化,学生对传统课堂倚重较低。当今的“00后”大学生被称之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接触面广泛,视野宽广且崇尚自由,加之新媒体时代知识获取速度快,及时且多样,学生们愿意在网络世界中自主学习,喜欢利用微博、微信和短视频平台去获取信息,而以“灌输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教育信息化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所以,学生对于传统课堂的倚重越来越低,参与热情并不高。

其次,当前的大学生具有一定学习基础,他们在中学阶段就学习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部分同学对理论学习缺乏兴趣,课堂的参与度不高。有些同学仅是为了完成作业、通过考试、得到学分,不是真正运用课程理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一味地理论灌输照本宣科,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往往课程学完考完,不仅相关知识很快忘记,而且所期待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养提升并没有出现,唯学分论思想严重。这种情况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关内容难以内化为学生的认知和行动,学生学习不积极,能够进课堂,却较难进头脑、化行为,实现知行合一。

再次,学生的专业背景不同,存在个性化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于课程的喜爱程度存在的一定的差异,文法类、艺术类和经管类的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喜爱程度是较高的。而理工类的学生更适应推演、论证和计算类的学习方式,受到不同学科知识特点的影响,理工类的学生对于课程的喜爱程度会低于文艺、经管类的学生对于课程的喜爱程度。同时,由于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和性格特点不同,个性化需求有所差异,所以会表现为一定程度上对有限的课程内容学习的不满足。

最后,当面对真实的利益冲突时,部分学生的行为模式极易出现偏差。大学生在大学阶段逐渐走向成熟,大学阶段是其社会化中非常重要的过程,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在这个过程中成型稳定。如何引导大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的重要目的之一。但在现实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受过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在面临利益冲突时,有些做法却走向课程要求的相反方向,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认知与实践出现断裂,学习的延续性并未得到强化,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二)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方面存在的痛点

首先,在教学目标维度上,以往侧重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解决理论入心和知行统一的问题,很难突破教学瓶颈。现代信息技术使“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模式发生改变,随着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对课程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和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对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强烈[1]。怎样将理论入心,做到知行统一,这对在新形势下进行教学方式变革、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提出了要求。

其次,在课堂参与维度上,简单集成讨论、任务式教学仍无法实现课堂的“人人参与”。学生人数的增加,相对来讲,降低了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师生间的互动难度也在增大,提问次数有限,难以做到全员覆盖,部分同学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无法促使学生去主动思考问题,讨论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如何搭建学习支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再次,从备课维度看,教学设计重复率高的问题一直存在。伴随先进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采用,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却难成系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课堂复制率高,一堂课多专业复制。往往缺乏特点和亮点,缺乏针对性。那么如何真正触及到学生的想法,满足差异化需求进行个性化施教,输入延伸性知识和丰富实践形式等问题都需要依靠一定的创新才能解决。

最后,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维度看,结课“失阵地”令人无奈。传统教学模式下实践环节薄弱,重知轻行,不能有效地在课堂外设计活动来支撑理论,出现学生上课、下课不一样,内心和行为有差异。因此,存在有课“有阵地”,结课“失阵地”的现象,如何实现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的横向联动,也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教学创新最终要回归到对课堂本身的设计上来,“思想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但要遵循课堂教学的一般规律,还应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在课程设计中,针对学生“学”和教师“教”方面存在的痛点问题,从四个方面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思考和重设:一是增加与理论匹配的“菜单式”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在亲历中真实地为理论动心;
二是将教学互动嵌入BOPPPS各环节,使线上任务与结构式小组讨论对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多元教学策略的整合;
三是分专业设计课程定制化教案,杜绝重复课;
四是开展思修全过程育人模式。

(一)“实践式”:多元菜单实践教学

“思想道德与法治”不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是一门实践课程。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进一步提出,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2]。实践教学与理论讲授相比,更具有广泛参与性和灵活多样性,是课堂讲授的有益补充,也是让“高大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地气”的重要方式。对于单纯的理论讲授难以入心入行的问题,可以增加与课堂理论相匹配的“多元菜单式”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动脑、动手从而真实地为理论动心。根据“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不同学习单元,分章节分模块进行丰富的“多元菜单式”课程实践:新时代——热点话题手抄报;
青春之问——个人成长规划书;
理想信念——理想访谈录;
道德实践——道德小品展演、道德漫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
个人品德——文明礼仪短视频、校园公益;
学法守法用法——法律文化节。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化的需求,自由组合,任意选择。

实践活动的设置,有利于将书本上的知识通过灵活的形式融入学生体验,使其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每一堂课后结合具体课程内容设计课后实训,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生活中的原理,亲自寻找课堂上的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3]相比同类课程来看,“思想道德与法治”更注重抓好青年的思想阵地,这些操作性强且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也有利于课程高阶目标的实现,即手脑结合、躬身实践、培养创新意识、挑战自我、培养团队精神、关注现实问题、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责任心。

(二)“感召式”:教学互动嵌入BOPPPS各环节

运用超星学习通,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教学目标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互动嵌入BOPPPS教学模式各环节,形成人人参与的课堂风气。BOPPPS教学模式的课堂学习环节包括暖场(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与展示(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及小结(summary),它可以使学生发挥出自主学习的潜能,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将教学互动嵌入BOPPPS各环节,使线上任务与结构式小组讨论对接,增强课程的互动性,暖场、前测与后测可以通过线下课堂中使用超星学习通同步参与平台设置话题、讨论、检测来完成,最大化地实现了以前公共课难以解决的、同学“人人参与”的难题,能够保证每位同学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参与式学习中,利用学习通课堂签到、话题讨论、随机选人功能,借助案例、视频等形式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达到入心化行,完成课堂多元教学策略整合。同时,构建结构式小组任务模式。与只提倡小组讨论不同,原有的讨论课就是分组模式,大而化之,徒有其表。现在是针对讨论环节再深入进行细化,在讨论中建立新观念,改变学生态度,一般将其分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提出学生感兴趣的热难点问题,尤其是在网络中搜集的社会热点,通过分析问题,生生间、师生间针对有观念冲突的地方进行辩论,在辩论中可以暴露出观点中存在的错误。多次辩论后再解决问题,可以真正让新观点内化到学生的行为之中。作为教学组织创新的一种方式,采取竞争激励机制,进行结构式小组积分排名,开展课堂活动、竞赛,能够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与课堂积极参与的活力。

(三)“问题式”:教学内容定制化设计

进行课程定制化设计,紧密结合各专业学生特点,杜绝公共课课堂重复。尤其是将统一的理论与各个专业自身特色相结合,与学生的需求相结合,分专业分阶段设计课程的定制化教案。“问题式”的教学内容创新设计要注意四个原则。(1)以科学阐释学科前沿。充分吸收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讲好、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事政治。(2)教学内容“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融合社会热点、难点讲授理论知识。(3)将思政教育纳入专业培养。将统一的理论与学校各专业特色、学生需求相结合,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问题导入、反向设计,课堂定制化。(4)搭建团队共享的优质教学资源库。将知识点化小视频、教学案例视频、实践教学优秀成果与时效性文本建成本课程案例资源库,借助资源库教学,以达到感染人、教育人、提升人的目标。

与此同时,任课教师要先期对授课班级进行学情调研,实现问题导入、反向设计,一课一案,例如,掌握所涉及学生的专业、年龄、男女生比例,专业课课程框架、学习需求等内容,进行课堂定制化设计,实现综合考量。一方面,课程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人格因素。“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他们的性格意志特征多数表现出自觉、独立、主动、果断、坚强、持之以恒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但一些学生也可能表现出一定的盲目、依赖、被动、冲动、慌张、敷衍不良的性格特征,所以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做到,对于学生多赞许,少否定,不轻易贴标签,承认其合理的一面;
另一方面,课程设计要考虑特殊时期的学生的心理倾向。特殊时期主要指突发事件影响,例如疫情时期、学生特殊关怀阶段,或者在校的利益冲突期、学习特殊阶段等,在这些关键期进行课堂的定制化设计,及时介入。

(四)“全过程式”:横向联动,全阶段培养

增加社会和学校、校内各部门之间的两个横向联动,开展全过程育人模式。一方面使思政课全教育阶段培育,另一方面实现几门思政课的内部打通,解决有课才有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没课就丧失教育阵地的难题。这就要求学校要积极与社区、企业等社会机构横向联合,积极开展思政课程面对面、思政节目联合展演等活动,进一步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增强学校和社会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使学生在被教育的过程中也教育人,在生活中锤炼品质,交往中认识社会,奉献中形成理想。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在校大学生全阶段发展手册,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与各专业学生工作(辅导员、学生口)部门的对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学生管理队伍形成教育合力,能够增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效性,使之成为真正的人生课、幸福课。

(五)“多阶段式”:考评方式多样化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考核不仅要考察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实践参与、团队配合,由记忆型转向应用型考核。考评方式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基于课程实践的MAC三梯度课程实践考核。MAC结构由模仿专家、实践运用、批评创造所组成,作为教学方法的一部分,致力于解决学生学习中实践环节的不足。针对多元菜单中的实践项目,根据三个梯度由下至上进行评分,第一梯度Model(模仿经典)60~70分;
第二梯度Apply(思政元素运用)70~85分;
第三梯度Create(创新创造)85~100分。二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线上与线下评价双模式,包括过程性评价(50%)、期中评价(10%)、期末评价(40%)。结合学习通平台进行过程性评价,含有线上作业(10%)、课堂笔记(10%)、线上测试(10%)、考勤(20%)、结构式小组活动(40%)、线上讨论(10%)。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赋予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促使大学生加强对自身的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教学创新效果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混合式教学创新与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一方面,出色完成理论传授,“多元菜单式”实践教学模式深受好评。以灵活形式将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贯穿融入教学,充分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时效性。实践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支撑与延伸,更好地巩固了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多元菜单式”思政实践模式已成为品牌活动,“道德小品”展演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转载;
另一方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方法的组织更为科学,学生思考能力、成绩提高,课程喜爱程度增强,实现了课堂多元教学策略的整合。结构式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思政课获得感。课堂中对年轻元素的提炼和运用,师生个性化互动、交流,使课堂氛围生动、有趣,学生各项能力得到锻炼,学生知识水平大幅提高,创新实践能力不断增长,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教学思考与建议

在后续的教学创新与实践探索中,有三个方面的思考:一是在课堂氛围方面,可以继续增强课堂中的时政元素,加大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交流,使之生动、有趣。还要注重对年轻元素的提炼和运用,消减师生代沟,使年轻人更喜爱;
二是更注重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教育;
三是注重教师的素质提升,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学习上持续更新,不定期参与教学方法培训,采用多种改革方式,如MAC三阶式混合教学研讨、螺旋式教学策略学习、三维动态过程性评价的运用等,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法治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神秘的混沌理论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1年9期)2021-11-24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湘潮(上半月)(2021年4期)2021-07-20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4期)2020-12-14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推荐访问:农业大学 政治理论 甘肃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