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9日 13:43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 公文大全 >

小学音乐教学提“质”增“效”之我见

发布时间:2023-07-05 11:50:03 浏览数:

李瑞雪

西安航天城第二小学 (陕西省西安市 710100)

随着全民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艺术教育已越来越被学生和家长所重视。通过艺术教育可培养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其中,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科学素养、陶冶情操以及培养优秀的精神品质非常重要。课堂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从目前的现状看,小学音乐教育形式比较枯燥,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们对较为抽象的乐理知识因无法理解而无兴趣,同时又不喜欢重复性的基础技能训练,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对于一名小学音乐教师而言,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着重从小学音乐教育重要性认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质量的方法等方面入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加以论述。

从古到今人类的文明、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音乐。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会一事无成。”著名教育家梁启超对音乐教育也有精辟的论述: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更是如此,他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从以上名人的论述中可见,人们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及对音乐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对学生世界观形成、创造力培养、良好情操养成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只有从早从小抓起,才能够在孩子的人生发展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小学阶段学生的感知与学习能力强,更容易培养音乐素养,通过音乐学习和实践能够形成对音乐的切身感受,从而丰富他们的情感,促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在霍华德·加登纳所发表的《思维的框架:多重智力理论》一文中,将人的智商分为七种形式,其中音乐感知能力处于重要地位。即便音乐教育极其重要并有着如此巨大的价值,但是在许多人的观念中仍然感到音乐只是一门副课,得不到一些学生家长甚至老师的足够重视,这种观念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影响较大。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充分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引导学生、家长及学校全面提升对素质教育的新认识,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学习氛围。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主要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学校课堂集中式进行。音乐课堂教学大都是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即在一节课时中安排诸多项教学任务,同时对应多种教学的目标,一般有乐理知识、乐曲欣赏、歌曲学唱、器乐教学、创作汇编等。采用这种综合类型的教学模式,内容较多,可能达不到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吸收消化所学知识的效果,但这种集中式的课堂教学仍然是目前我国教育环境下理想的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大面积实行基础的乐理教育,更能普及审美教育,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增强认识美、感知美、理解美,拓展视野,所以,课堂教育很关键。

2.1 注重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培养

兴趣产生动力,动力促助成功。现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已经接触较为丰富的社会信息,具有一定的个性。如果一味地采用传统的讲述、领唱法教学,学生就会丧失对音乐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可以运用一些音乐律动实施教学,比如针对于传统的音乐节奏练习,可以加入更多的肢体语言,同时配合肢体语言注入声音、视觉等,再辅助相应的感知和互动的行为(即拍手,柯尔文手势等),让学生“动”起来,这样容易使学生理解节奏,感受节奏,使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枯燥。再比如增加课内相关主题的背景故事,采用欣赏课的形式,加上画面与互动,打破学生与教学本身的隔阂。通过赏析和一定的讲解相结合,让学生自己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体验。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与教学内容共鸣,逐渐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积累和兴趣的提高,同样也需要音乐工作者不断地提高自我的音乐素养。

2.2 善于利用器乐进行教学

器乐是音乐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可以增强音乐课堂教学的效果。小学学生对于乐器大多都比较喜爱,每当我自己在教学中使用乐器进行演奏时,这种器乐演奏过程所带来的个体与声音的互动,均能使得学生们获得满足。器乐所拥有的明快的音色艺术性、情感的互动表达与反馈、一定难度上的技巧性都会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学生在演奏器乐时,优美的音色会与其情绪产生良好的互动,相互刺激,形成正向的反馈,进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同时这种互动能使学生在演奏中不断地去想象和分析,有利于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大脑开发,促进智力的提升。除此之外乐器还有其本身的特质优势,可以有效弥补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声带较小,难以丰富表现音乐这个缺陷。通过乐器练习,每个人都可以在演奏中发挥特长,演奏出较好的音色,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表现欲,最大限度激发孩子对学习音乐和创造音乐的潜能。

当然不同年级的孩子对于乐器学习理解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区分:

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适合学习简单的打击乐器(如沙锤、三角铁、铃鼓等)。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模仿力强,对他们来说在学校接触到的都是新奇的,迫不及待的想要了解和掌握这些新的技能,但是,这样势必导致他们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如果在课堂中巧妙地运用打击乐器,让其与教材中的旋律及节奏相配合,通过打击乐的节奏律动与其自身的感知形成相互正反馈,能很好地形成声、体、视等多方面的身体记忆,既可以帮助他们掌握音乐基础的节奏型,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集中力和兴趣感。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点有难度的旋律乐器进行教学。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定的乐理基础,并且展现出一定的表现欲,采用旋律乐器可以让他们快速的感受音乐。基础的吹奏类乐器比较适合这类学生(如:竖笛、口琴、葫芦丝),这些乐器学起来难度不是很大,入门容易,只要通过一定的练习,都能演奏出一些优美的乐曲,容易使孩子获得成功感,培养他们的成就感。

我在《春雨蒙蒙地下》一课的教学中就引用了器乐穿插教学,同学们用沙锤模拟雨声,这种参与感使得学生兴趣高涨,既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气氛,又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2.3 充分运用媒介教学手段

现如今多媒体网络的迅速发展让学生早早就接触了多元的文化与表现形式,如果只是采用原有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让学生对于课堂充满期待。音乐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是属于听觉的艺术,而在音乐欣赏中如果能结合视觉的互动,发挥视听能感的作用,结合音乐创作情景,那么会使得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深刻也更容易(比如迪士尼出品的音乐电影《幻想曲》系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影片采用古典音乐与动画相结合的形式,使得音乐的表现形式走向多元化,更容易使大家接受和理解)。采用合适的多媒体教学,学生通过视频讲解、远程连线、互动游戏等方式实现视听的结合,让学生宛如身临其境,聆听音乐之时,从听觉、视觉、思维以及情感多维度同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通过乐曲感受到音乐的美,还通过视频、舞蹈、图片享受到形体美和剧情美,通过音乐的歌词和创作背景能感受语言美、人文美,这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会不断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老师不再是单方面的“讲述者”,而是让学生敢想、敢做、敢创新,并主动积极参与教学。再比如基础乐理知识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又比较抽象和枯燥,从学生的角度认为更多的是条条框框,容易产生学习反感。但是改用可互动操作的音乐系统(比如键盘乐器、电脑软件),让学生可以借助媒介,每当学生输入一种音符就能得到与之相应的声音,使学生能从视觉、听觉更清晰地认识音符。同时在反复听练中也能感觉到发音的长短,既直观又形象,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各种音符的长短关系。

2.4 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对于小学生而言,古典音乐教学不适合当下小学生的发展。因为古典音乐教学非常抽象,小学生难以理解古典音乐所要表达的想法和意义,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欣赏能力才能更好地感知古典音乐的教育理念。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展开古典教学,学生不仅无法理解,还会对音乐产生消极的学习心理。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在展开古典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知识的渗透,要让学生多了解一些古典音乐的背景及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古典音乐的魅力,从而主动学习古典音乐,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音乐教学的启蒙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个学习阶段,对学生进行综合的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这样才能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积极性,在日积月累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音乐自信。此外,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也离不开专业的音乐知识,具备了必需的音乐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从浅层次的音乐学习延伸到深层次的音乐素养培养。

2.5 重视民族音乐的教学

民族音乐与小学音乐教育的融入对于教师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如何创新教学思路对于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通过将民族音乐与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融情于境,情境交融,逐步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构建民族音乐审美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注重情境创设。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牧童》这一歌曲时,首先教师可以准备草原类的素材,播放大草原上牧羊结群,骏马奔驰的视频,引导学生想象仿佛置身于大草原之间,感受放牧时,自然、动物与草原魅力。其次,在欣赏歌曲《牧童》时,为了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小牧童拿短笛在田野里一边放牧,一边吹笛的喜悦景象,在欣赏旋律优美、形象鲜明的歌曲后,教师可以通过集体舞的方式带领学生更深入体会歌曲中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田园风味。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跳民族舞,先分解动作进行教学,再带领学生将整套动作串联起来完整练习。伴随着《牧童》的歌声,学生跳起舞蹈,能使学生体会到蒙古族舞蹈与音乐结合所产生的“声”与“身”的韵律,同时也能学习到民族特色舞蹈。

第二,挖掘旋律美感。比如在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欣赏学唱《茉莉花》这首歌曲时,带领学生欣赏各个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的不同旋律特色,比如江苏地区的《茉莉花》旋律以级进为主,婉转流畅,给人以抒情秀美之感,歌词细腻含蓄的表达方式,使歌曲更具江南音乐细腻婉转的风格色彩。河北地区的《茉莉花》在保留了江苏地区的一些主要因素之外,其旋律跳进增多并趋于刚直和干脆,字前的装饰音及句尾的拖腔的使用,尽显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而东北地区的《茉莉花》则变化较大,旋律进行中的大跳明显增多,衬词的处理显出东北二人转的风趣特点,旋律表现出东北人粗犷豪爽的性格和音乐风格。教师可以配合曲目不同地区的特点,指导学生自己想象和总结感受中华民族音乐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第三,情感升华。比如在五年级音乐课《外婆的澎湖湾》一课教学时,老师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童年、感受歌者对家乡的思念,帮助学生在课堂的音乐欣赏中,逐步融入自己的感受,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烘托,让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当听到“那是外婆拄着杖,将我手轻轻挽,踩着薄暮走向余辉暖暖的彭湖湾”时,能够触曲生情,联想自己的童年、自己的家乡以及自己祖辈的关爱和陪伴,也更加能激发起每个学生的情感共鸣。

2.6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应当重视和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发挥集体才智共同探讨解决相关的学习问题,也便于大家一起分析相关的音乐曲目和欣赏曲目背后的故事,有利于增强对相关音乐知识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形成比较完善的音乐素养,培养形成高质量的审美素质和集体精神。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放牛歌》的过程中,老师展示三条节奏(1)XX|XXX|(2)X0|X0|(3)X-|X-|,将 其 加 入 歌 曲 的 间 奏部分,并让学生先逐个熟悉并掌握,之后将班级分成三小组,引入打击乐器,让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打出节奏,再引导学生进行合奏,为歌曲伴奏。待学生分别熟悉各组的节奏之后再与别的组互换,去聆听其他小组的节奏,相互了解,最后组合出最棒的演奏。这个过程既是音乐活动,也融合了人际间的交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起点,也是个人整个学习、成长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可塑性强,学习能力突出、想象力丰富、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知识比较渴求。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各方面音乐能力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上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核心,通过器乐教育、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合理的、有效的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与音乐、与教师互动,变“静”为“动”,动、静结合,以此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增强学生对于学科的极大兴趣,使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达到让学生认识美、欣赏美,于美共鸣,创造能力、想象能力、人文素养同步提升的目的。

猜你喜欢音乐课堂教学教学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音乐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期)2016-09-05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作文教学研究(2016年1期)2016-07-05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中国火炬(2014年4期)2014-07-24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体育师友(2013年6期)2013-03-11音乐数位时尚·环球生活(2009年8期)2009-11-19

推荐访问:我见 小学 教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