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30日 09:18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从《孔雀东南飞》探寻解决婆媳关系的千古难题] 婆媳关系千古难题

发布时间:2019-02-08 06:28:30 浏览数:

  摘 要:《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是婆媳关系恶化而导致的家庭悲剧。面对焦母与兰芝紧张的婆媳矛盾,焦仲卿不善于化解婆媳之间的纠纷,导致家庭矛盾终于一发而不可收拾。《孔雀东南飞》其实是提醒“后世人”:要谨慎处理婆媳关系,不要把家庭矛盾扩大化,以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关键词:孔雀东南飞;婆媳关系;家庭矛盾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099-03
  
  《孔雀东南飞》是最早出现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长篇叙事诗。从它产生的时代算起,一千七百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人民欢迎。这首长诗在民间流传了大约三百多年,直到南朝徐林编《玉台新咏》才予以收录。诗前并作有小序:“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1】这段序文记载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说明了故事的梗概以及此诗的作者。
  一、学术回顾
  学术界对《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产生的根源一直都是众说纷纭,总结起来大概主要有四种说法:
  (一)嫉妒。由于焦仲卿母亲长年寡居,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儿子身上,因而视自己儿子为私有物品,认为媳妇侵占了儿子的感情世界,分享了她的感情,是同性相斥的一种表现。【2】这种把焦母说成是一个极度变态的心理疾病的患者,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是的话,又何来“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我们可以看出,焦母并非是一个近乎变态的心理疾病患者,她只是不满刘兰芝,想再为儿子迎娶一位让她自己也称心如意的媳妇。
  (二)封建礼教。许多学者以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是以焦母和刘兄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度对焦刘二人的迫害。【3】这种说法也未免简单。诚然,那个时期是封建专制盛行的时代,但是作者写本诗的目的并非表达对封建礼教的不满,而是对美好忠贞爱情的赞美。焦母和刘母在对待子女问题上的看法和做法完全不同,可见封建家长制并不是导致焦刘爱情悲剧的根源。
  (三)无子。因为焦刘“共事二三年”,没有子嗣。【4】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时代,这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那时候男人娶三妻四妾是允许的,焦母为什么不给焦仲卿纳妾一定要遣兰芝呢?况且兰芝当年也就二十岁左右,二十岁左右就断定一个人以后不会有孩子真是太荒唐了。
  (四)性格。这种观点认为,兰芝生性活跃,不受封建礼教约束,是刘母对孩子溺爱导致;兰芝的性格让焦母不能接受,并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5】其依据是:“自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这些诗句都证明兰芝的生性爱玩;“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这说明兰芝的性格是刘母对女儿溺爱所致。如果说兰芝的性格不受大家欢迎,那么为什么在兰芝被遣之后还有那么多的人登门提亲?况且这首长诗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至纯至善、无比美好的女子刘兰芝的形象。显然,这一点也是站不住脚的原因。
  二、笔者分析
  以上种种推断和结论似乎都不能科学解释兰芝悲剧的原因。那么,兰芝的悲剧到底是如何发生的?让我们回归原文,探求原委。
  这首诗一开始就暴露了兰芝与婆婆焦母非常紧张的婆媳关系。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1】
  从兰芝对丈夫焦仲卿说的这番话,我们可以看出兰芝是个十分优秀的并且优越感很强的女子。因为丈夫忙于工作很少相见,自己心里已经是悲苦不堪了,加上婆婆“故嫌迟”的刁难,便主动提出要丈夫“相遣归”的要求。从这段话我们可以推测,兰芝是受了婆婆的气,向多日不见的丈夫诉苦,也可以看成是在丈夫面前的一种撒娇表现,言语可能过激,这在夫妻感情甚好的情况下是正常的表现。
  可是,面对紧张的婆媳矛盾,老实木讷的焦仲卿并不会周旋在母亲与妻子之间做一个和事佬,从诗中可以找到证明: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说明焦仲卿并不善于处理家庭矛盾,不善于把婆媳之间的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自己首先介入到矛盾内部,在母亲面前站在妻子这一边替妻子说话,跟母亲针锋相对。这样的做法,无异于火上浇油。可是等母亲真的发怒了,焦仲卿自己又无可奈何。请看焦仲卿敢怒不敢言、忍辱负重、唯唯诺诺的一个懦夫形象:
  我自不遣汝,逼迫有阿母。
  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焦仲卿先是顺从母亲,遣走妻子,最后又“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他既无法捍卫自己与兰芝的爱情,也无法尽人子的义务,让母亲多年来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变成一场空,有这样孝顺母亲的吗?不能想象失去了儿子,焦母的余生该怎么度过!
  在这篇长诗中,婆媳正面冲突的文字就只出现一次,即:刘兰芝告别婆婆回娘家的时候也只是提到“阿母怒不止”,但是并没有发怒说出什么。倒是兰芝的一番话引人深思: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1】
  明里是说自己的不是,牵挂婆婆在家里劳苦,是退让;实质是指责婆婆焦母的苛刻,包含了对婆婆焦母的莫大反抗和不满的情绪。在现代婆媳关系中就是你嫌弃我做的不好,离婚,我回娘家了,我还不管了呢,你自己来做吧,让你自己做做,看看累不累。这样,大家撕破脸皮互不退让又让矛盾又进一步恶化,到最后矛盾终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导致了家庭悲剧的发生,实在可惜,可悲,可叹!
  试想,如果焦仲卿能够在妻子这边慰劳妻子的辛苦劳累,缓解妻子所受到的委屈;到母亲那边不是责问母亲“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而是安慰母亲的情绪,站在母亲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替母亲着想,排遣掉母亲心里对儿媳的不满情绪,灵活处理问题,做他们婆媳之间矛盾的润滑剂,矛盾就不会被激化,也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可见,文中虽然没有明确说出,却多处暗示着矛盾的焦点是婆媳关系处理不当。“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可谓点睛之笔,它就是要提醒“后世人”:要谨慎处理婆媳关系,不要把家庭矛盾扩大化,以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三、笔者建议
  自古以来,有关婆媳关系的诗举不胜举。唐朝朱庆余有诗《近试张水部》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6】把儿媳在面见婆婆前的忐忑心情描写的细致入微,可见婆媳关系自古就是一道难题。
  不仅是遥远的古代,即使是现代,婆媳关系也是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一个特别热烈的话题。现代社会因为婆媳关系处理不当而引起家庭纠纷,并最终导致离婚的也不在少数。电视剧《媳妇的全盛时代》、《双面胶》、《麻辣婆媳》、《婆家娘家》、《看了又看》、《人鱼小姐》、《可爱的你》、《媳妇的美好时代》、《我的野蛮婆婆》、《媳妇的眼泪》、《婆婆来了》等等,这些都是以新时代国内外婆媳之间的矛盾为主题的。无疑婆媳关系是一个千古难题。在此,我们不妨结合《孔雀东南飞》,探讨婆媳关系成为千古难题的原因吧!
  首先,婆婆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儿媳。在婆婆的心里面,儿媳是他们母子血缘关系中的外人,对儿子疼爱再多也不为过,但是媳妇是外来的,是人家的人,从心理上没有能够真正接纳,没有把儿媳看成是自己家里的人,当然就更没有长辈那种对晚辈的疼爱之情了。因此,不难理解,无论兰芝多么努力多么辛苦,无论别人眼里的兰芝有多优秀完美,焦母都只看到她的缺点:“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其次,儿媳一下子很难适应角色的转换。特别是优秀的儿媳,从小都是娘家父母亲的掌上明珠。从“乖乖女”变成人家的“小儿媳”,一下子很难适应角色的转换。由于不适应夫家的新生活,又想想以前在娘家处处得宠,现在在夫家却处处受到刁难,处境的变换终于忍无可忍。“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这充分说明:兰芝对夫家生活的不适应,同时也对娘家生活的热切怀念,于是轻率地提出“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的要求。
  再次,婆婆心理上的不平衡。“娶了媳妇忘了娘”,这是很多老人常挂在嘴边的话。母亲含辛茹苦把儿子抚养长大成人,即使儿子没有忘了娘,孩子长大成人了,也不再像以前一样生活起居处处需要母亲了,母亲心里因此而产生失落感是必然的。一般情况下很多婆婆就把这种失落感归结为儿子娶了媳妇的原因。然而此时新婚燕尔,夫妻感情如胶似漆,婆婆看在眼里就更加证实了是儿媳剥夺了儿子对自己的感情。在对儿子感情的争取上,婆婆觉得自己生养了儿子,谁都不能割断他们的血肉亲情;而媳妇又觉得自己才是陪他走一辈子的人,互不相让。在出现矛盾时,如果儿子偏向任何一方,都会引起矛盾的扩大化。焦仲卿偏向妻子兰芝,明显把矛盾激化了。“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说明婆婆彻底地恼羞成怒了。
  《孔雀东南飞》的悲剧,充分证明了处理好婆媳关系的重要性。“十对婆媳九不和”的局面。婆媳矛盾一直是让男性头疼的问题,同时也是困扰女性的话题。今天,我们应该从《孔雀东南飞》的悲剧中吸取教训。那么我们该如何尽量避免婆媳矛盾呢?
  首先,要尽量保持距离,避免矛盾。远香近臭,距离产生美。我们必须承认,婆媳不是母女,少了一份血脉相连,也便少了一份彼此容忍及矛盾发生后的互相体谅;多了一份天性中地位的对立,许多在常人看来并不算什么的小事与言语,也往往会激化成不可挽回的矛盾。[7]婆媳分开来住,有的时候确实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和问题。媳妇对婆婆要以礼相待,要尊敬,晚辈对长辈该尽的义务要尽到。条件允许的话,婆媳之间最好还是能有一定的距离,有各自独立的空间,分开来住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除非老人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晚辈照顾饮食起居。不要认为这是在回避,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碰撞以后,等矛盾发生以后才去想办法解决。既然距离可以避免很多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选择一个更好的方法去避免呢?我们传统观念是四世同堂的大家族的居住方式,这样家庭矛盾就是生活中避免不了的矛盾了,也是导致很多家庭悲剧的根源。我们今天应该尽量避免,社会在发展,观念也在变,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愿意跟年轻夫妻一起居住了。
  其次,男人,即婆婆的儿子、妻子的丈夫要担当起一个公平公正的责任,不偏袒任何一方。男人是解决婆媳关系的关键,也婆媳关系恶化的导火索。男人要做好周旋于婆媳之间的“外交官”的准备。这样看来男人确实是累。端木赐香女士她在《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里有这一段言论:《礼记》里,曾子这样谈孝:“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真理就是这样诞生的,真理面前,人人低头,无原则的忠,无底的孝,无边的义,导致中国男人的脑袋,低了下去。就这样一低几千年!”【8】这段说明了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首要地位――放之四海而皆准。说明中国男人在忠、孝、义面前是挺不起脊梁的,特别是当这些应该遵循的传统观念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如同焦仲卿在面对母亲和妻子刘兰芝矛盾时处处被动,显然不是个好的“外交官”。男人在婆媳矛盾中充当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电视剧《双面胶》中描写的男主人翁就是一个夹在母亲和妻子中间被家庭矛盾折磨的焦头烂额的处境。聪明的男人应善于巧妙处理婆媳关系。婆媳关系处理好了皆大欢喜,处理不好可能就会以悲剧收场。
  再次,婆媳都要调整心态。婆婆要端正心态,多了个儿媳,其实是多了一个人疼爱自己的儿子,多了一个人孝顺自己。对儿媳嘘寒问暖要像疼自己的女儿一样疼儿媳,宽容体贴儿媳也是孩子,难免也会有小孩子脾气。要信任儿媳,把儿子交给你照顾我放心。婆婆要慈爱有加,不要倚老卖老。俗话说“要想好,老敬小”,相互尊重最重要了。婆婆思想要开明,对小辈看不顺眼的举动要想“年轻人都这样,可以理解”。在小辈儿闹别扭时,要站在儿媳这边偏心袒护。这样,儿媳自然感觉心里暖暖的,从而亲近婆婆,化解了家庭矛盾。与此同时,媳妇也要避免尽量做些让老人反感的事情。日常生活里要多多照顾婆婆的感受,不要在老人面前有过分亲密的表现,尊重老人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孝顺长辈要从生活小事上开始,体贴为先,掌握老人的身体特点和心理感情需求。积极主动去亲近婆婆,对婆婆跟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嘴巴要甜,要把话说到婆婆的心坎儿上。有时候买点实惠的小礼物增进婆媳感情也不愧为一种好办法。遇到和婆婆观念不一样的时候,聪明儿媳对老人不妨捧着来。不要拿婆婆和自己母亲做比较,女儿是自己妈妈身上掉下的肉,那种感情是无法去做比较的。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所以媳妇对婆婆的付出要不求回报。
  最后,婆媳都要学会感恩,以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婆媳关系。婆婆和媳妇同时深爱着同一个男人,不久以后儿媳的儿子、婆婆的孙子,又会成为一起共同深爱着的“小可爱”。双方都要设身处地感恩:如果不是婆婆辛辛苦苦养育了丈夫,就不会有那么一个深爱的人来温暖我们的生命;如果不是媳妇,儿子就不会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儿子过的不幸福做母亲的哪里有幸福可言,也没有那么可爱的小孙子来带给我们欢乐。如果我们都能够学会感恩,以一颗感恩的心来看待婆媳关系,所有问题都都迎刃而解了。
  二千年多年前,孟子曾有这样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9】他说的是一种大爱。我们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的时候,不应该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也不应该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这是我们对待陌生人的一种爱。对待陌生人尚且如此,何况是自己的家人呢?俗话说:“婆媳亲,全家和”。如果婆婆真能把儿媳当女儿一样对待,像包容自己的儿女一样包容儿媳;如果儿媳也能够想到多年以后自己同样会成为婆婆,体会做长辈的艰难和辛劳,互相体谅,真诚相待,将心比心,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那么就没有化解不了的家庭矛盾。婆媳关系说小了是家庭和睦的基础,说大了是社会稳定的要素。如果婆媳关系相处的和睦了,这个社会也将更加和谐美好。“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家务事”本来就不需要“清官”来断,它需要的仅仅只是一颗包容,关怀,充满感恩和爱的心!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
  作者简介:王凤年(1981-),女,安徽巢湖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语言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写作学方向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曹明纲导读;尚成整理集.评玉台新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2]王兆胜.寡妇道德与传统文化[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2.
  [3]苏向丽.《孔雀东南飞》悲剧根源探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4]陈恒恕.也谈《孔雀东南飞》悲剧之因[J].台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5]谢文权.刘兰芝被遣原因补说[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3,2.
  [6]贺新辉主编.全唐诗鉴赏辞典[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
  [7]淳于青.婆媳的距离有多远[J].健康问答,2006,1.
  [8]端木赐香著.中国传统文化的陷阱[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5.
  [9]吴楚才,吴调侯.古文观止[M].北京:崇文书局,2007.

推荐访问:孔雀东南飞 婆媳 探寻 千古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