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3日 21:13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关爱山区教育 注重人才培养 [围绕山区发展加快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19-04-18 06:46:04 浏览数:

  山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在人才引进、聚集和使用上处于劣势,人才缺乏日益成为后发赶超、实现民生改善、提升综合实力的瓶颈制约。必须把加快人才培养作为增强地区软实力的核心增长极,借鉴先进理念、立足更高起点、坚持更高标准、采取更强举措,有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后发展山区奠定更坚实的发展基础、注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一、当前人才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
  受各方面客观因素制约,我国教育改革尤其是学校教育的改革、人民群众教育观念的更新,相对滞后于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思想的改革创新,产生了一系列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在急于后发赶超、人才大量外流的落后山区尤为突出。
  1.“一律化”的问题。在社会心理和高考指挥棒的共同作用下,基础教育几乎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预备期,长期以升学为目的、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指标,忽视受教育者个体差异,抹杀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难以培养出具有独立个性、独立思想、独特优势的人才,导致整个基础教育长期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高等教育甚至职业教育以获取全日制正规学历为目标,缺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动力和活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缺少多样性和灵活性,导致职业学校、高等院校在办学方针、教学宗旨、专业设置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墨守成规、盲目趋同,培养模式一律化导致学生活力难以激发,造成人财物的严重浪费。
  2.“不平衡”的问题。教育和医卫行业尤其是党政机关日益成为我国人才聚集地,大家热衷于端“铁饭碗”,同时企业一线人才匮乏,农业农村人才偏少,复合型、拔尖型、领军型人才短缺,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人才不足,出现人才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匀的问题。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社会就业导向不理性造成的人才培养和分布不平衡,导致个别领域人才密度过大、个体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体制内外竞争不公、社会阶层流动缓慢甚至固化,对激发人才内在活力、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形成正常竞争意识和良好社会氛围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3.“两张皮”的问题。在落后山区,教育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力度不够,一方面本区域产业工人供给不足、产业发展受阻、社会活力激活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各类人才就业困难、择业压力较大、形成一系列社会隐患,应用型人才供应不足与教育产能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统筹考虑不够,造成人才培养缺乏关怀现实、理性客观、眼光长远等基本品格,导致教育理念、教学取向、教育发展上盲目跟风现象突出。教育发展、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关联不够,三者间相互脱节,已成为社会人财物浪费的突出方面。
  4.“不落地”的问题。当前形势下,各类人才涌向北京、上海、广东以及沿海发达地区,人才自身承受巨大竞争压力,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落后山区有被掏空内生力量的危险,为落后山区培养并留住人才已经成为统筹协调区域发展的当务之急。在落后山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规模有限,前景尚不明朗,本地区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关联性、配套性严重不足,人才培养主要着眼满足当地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需求的一般性人才,其它实用型人才培养主要围绕发达地区岗位需求推进。同时,在城市与农村基层物质条件的强烈对比下,落后地区医疗卫生、教育人才大量集中在城市,而农村人才又不断向城市流动,因而造成两类主要人才出现城市余、基层缺的尴尬局面。
  二、加快人才培养、深化教育改革,要注意四个转变
  解决后发展地区人才短缺难题的突破口在发展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点在深化改革。
  1.基础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提高素质转变。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有效摆脱应试教育模式及观念的束缚。要更加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理念革新,深化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加强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互动,为一线教师提供研究学习的必备条件。要着眼学生个体健康成长,多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引导能力、积极适应社会的基础性工作。要有效解决学生走向社会的出路问题,创造通过接受正规教育成长的人才与自学成才的各类人才公平竞争的体制机制环境,用良好的导向营造校内与校外、学校与社会人才齐头并进的局面,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活力。要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及时清退不适宜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把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选拔到教师岗位上来。
  2.职业教育要由传统技能培养向适应产业发展的技能培养转变。要围绕新兴产业强化职业教育支撑人力资本供给的作用,按照产业发展的导向推进技能培训,不断提高职业人才的适应能力。要着力调整和完善专业设置,更加重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方面人才的培养。抓牢人才培养主动权,加强校企人才需求对接,减少专业建设资源配置浪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着力推广开放办学、弹性学制,既重视低龄在校学生的职业教育,又逐步加强30至45岁年龄段人群的职业培训和再教育。要建立健全更加健康合理的用人体制机制,加大职业技术实用人才的选拔使用力度,放宽职业技术人才学历要求的标准。
  3.高等教育要由一般性人才培养向实用型人才培养转变。落后山区高等教育受经济条件、后盾支撑、生源质量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必须坚持务实态度,自觉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培养实用型人才。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强化各级政府的产学研协调作用,积极主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服务产学研结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推动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有机嫁接,加大实训教学内容,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为学生进入社会、步入职场做好准备,增强学生适应、服务、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4.社会教育要由注重学历教育向可持续教育转变。要着眼于促进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积极发展的社会教育,逐步摆脱社会教育唯学历是求的尴尬局面,为人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要完善硬件设施。抢抓中央和地方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重大机遇,加快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影剧院、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各类纪念馆建设步伐,为青少年儿童在学校之外接受更全面的文化教育提供设施保障,为社会人士接受文化熏陶、提升文化修养营造有利环境。
  三、围绕山区发展、加快人才培养要把握几个关系
  山区教育发展尤其关系到欠发达地区的后发赶超、关系到国家统筹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统筹协调,加快发展。
  1.要把握好普及与重点突破的关系。要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推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大众化、普及化。要统筹协调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坚定不移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提升学前教育办学水平,为经济社会进步奠定坚实基础;要协调推进实用人才培养与社会精英培养,既满足产业发展、经济建设的技术人才需求,又不断扩大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高端人才储备,促进二者良性互动。
  2.要把握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深化教育改革、加快人才培养,必须立足长远扎实工作,既服务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又积极回应人类文明永恒需求。要不断提升普通高校学生和职业教育学生人文修养,引导学生在努力解决生存、生活基本问题的同时,自主寻求和创造更高质量、更加幸福、更有价值的生活方式。
  3.要把握好职业与普通的关系。应当统筹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形成层次分明的培养模式,造就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要创新普通高等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把职业教育纳入高等教育整体规划。要营造重视职业教育的氛围,坚持正确导向,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4.要把握好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统筹考虑,不断提高社会教育水平,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在推进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作用,使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产生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创建的作用,有效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要依托社会教育,促进人民群众把自我教育、自主学习作为生存方式,积极创建学习型社会。要利用我国社会尊师重教传统的正面价值,加强家校沟通,发挥学校教育改善家庭氛围、影响社会风气的作用。
  (作者系中共怀化市委副书记)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山区 围绕 加快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