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1日 05:43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情感故事 >

【“天路”云端护线兵】 高速珠峰云端天路

发布时间:2019-05-31 06:58:12 浏览数:

  这里是连接新疆和西藏的唯一传输终端机务站,也是南疆军区某通信总站条件最艰苦、任务最繁重的机务站。  红山河机务站,海拔5120米。全军海拔最高机务站。  建站20多年来,一茬茬通信兵在这个“永冻层”、“生命禁区”里,用生命挑战极限,用奉献坚守忠诚,用青春和热血护卫着万里边关奔流不息的“信息大动脉”安全畅通,先后被新疆军区评为“喀喇昆仑先进机务站”、“昆仑高原红旗通信台站”。
  “无人区”上的“千里眼、顺风耳”
  方圆数百公里光缆线路基本上都是“无人区”,平均海拔5200米以上,最高杆位高达6700米。全年有9个月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四季穿棉袄”。这就是红山河机务站官兵的工作环境。
  天高云淡下的高原旷野,距离连队不远处有一个无名小湖,蔚蓝清澈,旁边竖有一块“卢治成烈士千古”的墓碑。
  连队官兵给记者讲述了那个已经久远悲壮的往事:那年12月,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将外出巡修的卢治成吞没了。3天后当大风拂去他身上的积雪时,官兵们才在封冻的小湖边找到了他的遗体:他的整个面部已经被秃鹰啄光了,一只手在伸向机务站的方向抠出了无数道血淋淋的印子;另一只手紧抱着的电话单机和身体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至于安葬时,官兵们都无法将单机和其身体分开。18岁的卢治成留给人们的最后形象,就像不朽的喀喇昆仑山一样,成为人们的一个永恒怀念。
  这是一场高原生命大营救。2009年某部7名官兵突发肺水肿、脑水肿,上级要求沿途机务站务必做好通信保障任务,确保边防和救援指挥部的通信畅通。
  指导员下了死命令:不管多苦多累大家也要保证线路3天之内无阻断……72小时、4320分钟,官兵们每人执守一段,硬是死死地蹲守了3天,确保了线路的畅通,让救援任务圆满完成,挽回了7名官兵的生命。
  当回到机务站时,官兵们冻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上士蒋宝东两个脚指冻在一起掰不开,半个月后,终因脚部冻伤严重,不得不截去了一个脚趾。
  正是因为他们的忠诚守护,多年来使高原边防近千名患脑水肿、肺水肿的官兵转危为安。
  去年春节,海拔6700米的界山达坂顶上“昆仑第一杆”被风刮断。官兵们顶着呼啸的寒风,踩着没膝深的积雪,在暗夜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朝故障点摸去,15公里路走了5个多小时。被风吹断的线杆半截埋在冻土里,大家挖开积雪,开始更换新线杆。地上冻得硬邦邦的,十字镐抡下去像砸在钢板上,只留下一个白点,1米深的坑五六个人挖了近3个小时。狂风吹打得官兵们站立不住,大家就跪在地上,用膝盖支撑着身体,将线杆重新栽好。等埋上最后一锹土,已变成一个个雪人的官兵们都已累得醉汉似的、“扑嗵嗵”瘫倒在雪地里。
  总站主任孙道成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线路故障官兵们每年都要排除200多次,其他重大通信保障任务4000多次。
  “鬼门关”里的“金珠玛米”
  机务站地处新疆通往西藏的咽喉要道,这里是整个交通路线海拔最高的险恶路段,每年都有不少路过这里的群众,被严重的高山反应和恶劣气候击倒,过往地方车辆将这里视为“生死关、鬼门关”。
  驻守在这里的官兵在维护正常线路畅通的同时,救人成为他们又一项重要工作。当地藏族老乡称他们是“天路”上的“金珠玛米”。
  百花盛开的5月,喀喇昆仑山依然是冰雪封冻的世界。
  去年4月13日清晨8时,一阵紧急集合号骤然响起,指导员房磊迅速组织官兵携带装备,前出救援。30公里的路程,他们用了5个多小时才赶到现场,将快要冻僵的驾驶员旺堆背到军车驾驶室,迅速向机务站转移。往回走的路上,通信兵的卡车也趴窝了。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里,官兵们的手脚和脸很快失去了知觉。为了不被冻死,他们开始烧汽油、烧废轮胎。回到站里,下士党三强的脚冻得和袜子粘在一起,脱下袜子带下了厚厚的一层皮肉。面对此景,苏醒过来的旺堆感动不已。
  现在,旺堆每次上山,总要绕道十多公里,给救命恩人们带上几把鲜菜、三五个苹果。
  有一年,西藏日土县多玛区松西村106人,3天之内有46人患上了“流行性脑膜炎”,红山河官兵将46位病重的藏族同胞,接到机务站进行了1个月的精心治疗,使得大家全部脱险。
  多年来,机务站官兵数百次在暴风雪中冒着可能被死神吞噬的危险,累计抢救各族遇险群众1500人次,使500余名生命垂危者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多次被上级表彰为“拥政爱民先进单位”、“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生命禁区”中的铿锵勇士
  头顶蓝天,脚踏昆仑,背倚乔格里峰;血沃中华,魂系祖国,笑迎珠穆朗玛。
  这是红山河机务站大门两边院墙上的对联。总站政委陈银军感慨地说,在这个号称“地球第三极”的机务站,人人都不愧为铿锵勇士,他们以军人特有的胆略和气魄,与大自然作殊死地搏斗,战胜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在世界屋脊上的“生命禁区”站住了脚,安下了家,勇敢地挑起了卫国戍边的重任。
  前年夏天,40多名四川民工来到红山河搞新一代营房建设。四川民工素以“吃苦耐劳”称誉全国,可来到红山河却挺不住了,躺了一个星期还爬不起来,许多人要走,一位民工临走时还甩下一句话:“这不是人呆的地方,给金砖也不干!”
  不怨民工们怕苦。这儿缺氧50%,别说干活,吃饭、走路都喘气,人实在受不了!去年,战士们带了两头小猪上山喂养,第二天早晨,小猪全死了。今年,又带了两只小兔上山,四个小时就咽了气。
  但是,就在这生命的禁区,战士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红山河机务站是全军海拔最高的机务站,年年是值勤先进单位。7月,一个叫王团星的战士,参加兰州军区举行的通讯专业技术比赛,捧回了第一名的奖杯。为了创造这些奇迹,为了保证线路畅通,战士们遭了多少罪哟。许多人上了山掉头发、落眉毛,心脏扩大,还得了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怪病。营房机务站连长张谦恒,在山下偶有胃病症状,上山后就落了个胃溃疡,每天折腾七八次,一天到晚捂着肚子工作,有时痛得直打滚。一个新战士叫公平,上山后,左边的眉毛掉得一根不剩,只好把右边的眉毛全剃了。
  在连队荣誉室里有一张照片,格外醒目,那是红山河机务站士官张定燕参加中央电视台访谈节目。那一年,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来到红山河机务站采访张定燕,摄制组在采访中发现,无论屋里屋外,他的头上总扣着一顶皮帽子。记者们要拍他的镜头,请他脱帽,他先是不肯,后来轻轻掀开帽子,不好意思地说:“头发快掉光了,实在不好看。”
  当时,由于高原缺氧,不到30岁的张定燕,几乎谢了顶。由于怕父母见了伤心,张定燕从不主动提起探亲休假事,有几次,被连队干部逼急了,他也下山,却是在战友家里呆一段时间,然后提前归队。接下来摄制组又把他请到中央电视台做访谈节目,当一位地方青年问张定燕:“你把青春献给红山河后悔吗?”张定燕平静地说:“我们每次上山,都要经过一处叫康西瓦的地方,那里有一座烈士陵园,里面安葬着100多名革命烈士。我不止一次看过他们的墓碑,大多是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可为了保卫祖国,他们已经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长眠40年了。要说后悔不后悔,你应该去问问他们。” 这是张定燕一个人的回答,更代表了一代代红山河机务站官兵的心声。■

推荐访问:云端 天路 护线兵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