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1日 05:26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延迟退休年龄 [多角度探究“退休年龄的延迟”]

发布时间:2019-04-22 06:35:52 浏览数:

  摘要: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根据中国的独特国情,从人口学、社会学、财政学、人力资源等多角度探究了在中国施行“退休年龄延迟”政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有益的观点与建议。
  关键词:延迟 退休年龄 可行性 特殊国情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将适时出台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的高度关注与争议。
  这次引发热议的“退休年龄的延迟”政策是有关部门一直酝酿出台的。早在2008年11月,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何平就公开表示过相关部门正在研究条件成熟时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并预计到2030年前,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时至现在,这一话题再次引发热议。
  一、我国提出“退休年龄的延迟”的背景
  该方案的提出主要基于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一宏观现实背景考虑的。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时期。
  1.未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大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创建于20世纪五十年代。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确立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由现收现付制向“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转变。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仍然处于这一转轨过渡期。
  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统账结合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转轨过程中隐含了过渡期巨大的隐形财务负担,此外,国家为保证当期的养老金的支付,不得不挪用个人账户存款。这种“一代人缴费养活两代人”的怪圈,导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账户的“空账运行”现象严重。截至2011年底,养老金个人账户名义记账额为2.5万亿元,而实际做实账户仅为0.27万亿元,空账额高达2.23万亿元。
  更加剧这种“空账”危险的是中国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从表1可见,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承担的对非劳动年龄人口(65岁以上)的赡养负担越来越重。另外,在15-64岁这部分劳动年龄人口中,1962年以后我国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很快将面临养老问题,这将是对社保基金支付的又一次严峻考验。
  2.财政转移支付负担重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我国各级财政从1997年起对全国养老保险转移支付的规模一直在迅速扩大。2010年各级财政对养老金的补贴额为1954亿元,而2011年更是高达1.25万亿元。显然,2011年底,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结余的1.9万亿元中大部分来自财政的转移支付。
  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的养老基金缺口会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20%以上。这无疑会给财政带来更大的压力,并且会限制其他公共支出项目的发展,限制政府其他职能的履行。
  3.未来人力资源缺乏,影响经济发展
  根据一些机构的研究,中国近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其中27%是得益于“人口红利”,但是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期已接近尾声。曾有美国学者认为,2012年后中国将会面临总劳动力的负增长和老年抚养比超过12%的双重困境,届时中国经济增长率也将会出现跳跃式下降。这无疑会将中国置于一个“未富先老”的尴尬境地。
  据测算,我国的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岁,每年就可以减少200亿元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和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负担,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未来可能出现的人力资源匮乏问题。综上所述,在中国实行退休年龄的延迟是有一定必要性的。为此,有必要进行“退休年龄的延迟”政策可行性分析。
  二、“退休年龄的延迟”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1.基于人口学的可行性分析
  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的规定源于1951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条例规定男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分别为60和50周岁。后来,女干部的退休年龄延迟到55周岁。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从1990年到2000年,全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有了很大提高。显然,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远高于法定的退休年龄,尤其是女性。因此,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为在中国推行“退休年龄延迟”政策提供了人口学上的可行性依据。
  此外,我国发达地区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要高于欠发达地区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发达地区领取社会养老金的人口数量、领取数额要高于欠发达地区,并且发达地区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也多于欠发达地区。因此,在发达地区适当推迟退休年龄是可行的。
  2.基于社会学的可行性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已经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领取养老金的老人们并没有整天待在家里颐养天年,其中不少已退休人群仍然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根据我国2009年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就业人员占总的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9.0%。这充分说明,在我国存在着老年人就业的现象,也说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仍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退休年龄的延迟”是合理的。
  3.基于人力资源的可行性分析
  据表2,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要高于男性,而女性人口与男性人口的人力资源培养成本基本是一样的。根据2009年我国劳动力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女性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高于男性,而接受高等教育会导致女性工作寿命的相对缩短,那么如果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不做修改,则女性的退休年龄就会相对提前,收益期延长。“培养成本高、工作短、缴费少”却“拿钱早、收益多”,这种不对称关系既造成女性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会加剧未来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缺口。
  对于学者担心推迟退休年龄会增加社会就业压力的问题,笔者认为情况不会变得更糟。因为我国一直以来就存在着退休者隐性就业的现象,所以不会增加过多就业压力。
  4.参照国外的可行性分析
  进入21世纪后,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主要国家都将推迟退休年龄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措施加以推行。世界上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法国,于2010年10月27号通过了法国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将退休年龄从60岁推迟到62岁,领取全额养老金的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美国为了缓解退休金支付的压力,也规定到2022年,劳动者直到67岁才能获得全额的退休金。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化形势,中国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尤其是给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参照国外已经推行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三、关于我国实行“退休年龄延迟”的看法与建议
  1.制定我国“退休年龄延迟”政策时要结合中国国情
  目前我国对于“退休年龄的延迟”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的经验,但是在制定我国的“退休年龄延迟”政策时必须首先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
  (1)“双轨制”养老金体制的存在,导致养老不公平现象的出现。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一直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存的局面。目前,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完全由财政“买单”;并且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替代率明显高于同期的城镇企业职工。这种“双轨制”导致的社会不公平也是广大企业职工反对推迟退休年龄的理由之一,他们认为现行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是造成财政压力、社会保障资金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破除养老金的“双轨制”是施行“退休年龄延迟”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否则在不公平的制度下,人们很难接受“多工作、多缴费、少拿钱”的政策。
  (2)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形成家庭养老压力。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生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时候,曾经有这样一条口号打消了很多人对于“养儿防老”的依赖,即“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时至今日,中国形成了大量的独生子女家庭,这些家庭的养老负担更为沉重。因此,在我国制定“退休年龄延迟”政策时,应对独生子女家庭给予一定的照顾与优待,履行政府养老的诺言。尤其对于“失独”家庭,政府要在社会养老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与人文关怀。
  (3)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福利水平不高。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并不健全,并且福利水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西方国家所面临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主要是由其高社会福利水平带来的,与我国养老金缺口的原因存在很大不同。因此,我国不能因为面对相类似的困境就盲目采取相同的解决措施,而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如果强制在低福利水平下推迟退休年龄,那么可能会面临很大的社会阻力,影响政策效果,最终目标也难以实现。
  2.分地区、分行业进行“阶梯式”“柔性”改革
  根据诸多媒体调查结果显示,95%以上的被调查者反对推迟退休年龄,并且反对者多为普通工人、体力劳动者,而在为数不多的另一方阵营中,公务员、白领阶层占多数。
  首先,前者的工作对体能要求较高、工作辛苦,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者的身体素质会下降,如果延长他们的工作寿命,对他们来说不合适,也不愿意。而公务员和白领阶层工作环境舒适,工作内容相对轻松,工作收入较高,因此并不反对延长退休年龄,甚至有些位高权重的人乐意推迟退休年龄。
  其次,延迟多长时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有学者提出,从2016年起,我国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的退休年龄均推迟为65岁。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不敢苟同。第一,将男女退休年龄统一为一个时间节点本身就不可行。男性与女性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承担的社会和家庭责任等多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这些决定了女性与男性的退休年龄应该存在一定差异。在设计退休年龄时,女性退休年龄应早于男性退休年龄。另外,渐进延迟是科学的,但2045年统一延迟到65岁的这一标准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推敲。根据统计资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退休年龄为65-60岁。除了考虑老龄化人口,还要针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源总量、就业等多种因素,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再者,在我国实行“退休年龄延迟”措施的条件并不成熟,这一政策应当成为政府缓解财政压力、缩小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最后的选择”。
  因而,在我国推行“延迟退休年龄”,一定要分地区、分行业“阶梯式”循序渐进,否则将不具备可操作性,也极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参考文献:
  [1]姜向群,陈艳.对我国当前推迟退休年龄之说的质疑[J].人口研究,2004,5
  [2]李涌平.退休年龄延长的是与否[J].人口与发展,2011,4
  [3]范围.退休年龄比较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1,5
  [4]韩旭.人社部专家建议退休年龄应延至65岁[N].京华时报,2012,7,2

推荐访问:延迟 探究 多角度 退休年龄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