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6日 17:51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发展文化产业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2019-05-23 06:40:25 浏览数:

  [内容摘要]发展文化产业对人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大文化的协调发展作用很大。我国当前文化资源开发不够,社会环境、市场环境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人的价值观不端正。要进一步开发文化资源,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加强对市场的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资源;产业结构;价值导向
  众所周知,文化是发展的源泉,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的内在本质。恩格斯早就指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154)我感到 :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伟大作用,除了加速发展文化事业外,还要发展文化产业。因此,本文对发展文化产业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发展文化产业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早在1958年出版的《丰裕社会》一书中就指出:人的生活质量是指“人的生活舒适、便利的程度,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乐趣”。要满足精神上的“享受和乐趣”,必须有相应的文化产业、产品和服务。特别是我国当前,人们消费需要由以生存需要为主向享受、发展需要为主的不断提升,更需要加速发展高层次的文化事业和产业。正如马克思早就指出的:“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人的需要丰富性,从而某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某种新的生产对象具有何等的意义: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2](132)他谈到满足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时,还明确提出:“这种需要的范围和数量 由一般的文化状况决定”,“……因此多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3](194)这些都说明 :发展文化产业,正是为了提高人的“文化状况”,提高“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以利于“人的本质的新充实”,可见发展文化产业的作用之大。这就说明我们当前必须加速发展高层次的文 化产业、产品和服务,以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必须以 满足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前几年我在一篇短文中曾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出发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发展文化产业的落脚点,要有利于三个促进: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紧紧掌握上面所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们一项重要的任务”。[4]这些问题,还可进一步探讨。
  (二)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发展高层次的文化产业,大大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消费质量,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就形成两个优化、升级之间的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大大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二十年前,我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的启示下,提出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的论点:“第一,文化教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生产力的极重要的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可以转化为消费力……;第二,文化教育能直接提高消费者消费资料的能力……;第三,发展文化教育,有利于发展享受资料、发展资料的消费,有利于提高消费层次,扩展消费力……;第四,发展文化教育,大大有利于促进消费合理化,提高消费效益……;第五,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抗逆能力,保护消费力” 。[5]文化产业是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质量的文化产业,就大大有利于发挥第一消费力的作用。消费力和生产力是相对应的,消费力发展了,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发展了,反转来又会促进消费的发展,实现消费力与生产力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增长。
  (三)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长期以来出现经济发展方式“三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现象,还难以在短期内完全改变。文化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就有利于将“三高”转变为“三低”(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大大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就使文化产业日益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党中央发布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五个“坚持”,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文化产业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建议”中还专列一章:“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认真落实这些大政方针,加速发展文化产业,就大大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
  (四)有利于促进三大文化协调发展,相互辉映
  文化的范围很广,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态文化。高层次、高质量的文化产业发展了,就大大有利于发展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态文化,并使三大文化相互辉映,为人民的幸福生活,为社会和谐安康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时期,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高质量的文化产业,促进三大文化相互辉映,就大大有利于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正如去年党中央发布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所指出的:“没有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认真落实这些大政方针和伟大目标,正是我们当前应该孜孜以求的。
  二、我国当前文化产业的情况和问题
  据有人测算指出:“我国文化产业总量不大……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作的贡献远远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美国的文化产业占到GDP的25%,日本达到20%,而我国只占2.6%。……我国文化产业的有效供应严重不足……目前潜在的文化消费需求量约4万亿元,而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规模约1万亿元,供需缺口高达3万亿元”。[6](138)我国在发展文化 产业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有些文化资源开发不够,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
  我国是五千年文化古国,又有56个各具文化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多年来,有很多资源已开发了,但还有些资源开发不够,有的还没有充分体现文化特色,闻名于世。例如湖南桃花源风景极为优美,被誉为“桃源仙境”,但到现在还没有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又例如宁夏银川市 的贺兰山,早在西夏时期一直是帝王避暑的胜地,有很多名胜古迹,但一直到现在还没有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中。
  (二)有的人还破坏文化资源,影响文化产业的发展
  多年来这些情况出现不少。例如,安徽黄山自古以来有大量文化景观,相传古代轩辕黄帝在此炼丹成仙。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两次登黄山,赞叹道:“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1990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目录”。但这以后,有些人却大搞开发建设,大建豪华宾馆、招待所,2001年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严重破坏了优美的文化景观。又如贵州镇远古城素有“滇楚销钥,黔东门户”之称,遗存有楼、阁、殿、宇、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代民宅、巷道、码头、驿道处处可见,其中一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在旅游开发中却人为地遭受严重破坏。明清木质房舍大部分改建成砖石结构,搞历史文化旅游开发,变成“建设性大破坏”。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古商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近10万平方米、380余座明清古建筑,如今核心区外的许多精美建筑,都已夷为平地。在成都市古街“宽窄巷子”这条古老文化的历史名街,沿街的古建筑大量改为餐厅酒楼,古朴的川蜀文化氛围荡然无存。[7]
  (三)社会环境(包括文化市场)还存在不少问题
  社会环境,包括吃、穿、用、住、行以及服务领域,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还难以在短期内完全解决,甚至在文化市场出现文化垃圾,出现“黄”、“赌”、“毒”等现象。有的人还宣扬这些反文化的谬论,有的企业为了牟利,还制“黄”贩“黄”,使“黄毒”蔓延,伤风败俗,破坏社会环境。
  (四)有些人的价值观不端正
  有的消费者还缺乏完善的消费知识,不知如何提高消费质量,提高消费的文化含量。有的人暴富以后,大搞奢侈消费,特别是食物消费。前几年,还出现18.8万元的天价宴席,19.8万元的超豪华年夜饭,25万元的“乾隆御宴”,甚至有几十万元一桌的。[8]其它方面也出现一些铺张浪费。
  多年来,有的人还宣扬某些西方国家的奢侈消费,宣扬“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甚至在论文和专著中强调这些邪说、劣行,我一直大加反对。十多年前,我在一篇短文中曾强调 :要划清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界限,“这些低级庸俗甚至腐朽堕落的消 费行为,都是俗而无文,劣而无化,都是‘消费主义’的流毒,决不是我们所讲的文化。但是,现在有的人却把这些文化垃圾贴上文化的标签,混淆了文化与非文化、反文化的界限。我们要为文化正名,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美德,倡导健康的消费文化,抵制和反对‘消费主义’及形形色色的‘享乐主义’的消费行为”。[9]这些问题,还可进一步探讨。
  三、如何进一步发展高层次的文化产业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端正价值导向
  必须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来引导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来引导文化产业的发展。任何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实,这些问题党中央早就有明确的大政方针。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早就强调:“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的报告中又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去年,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专列一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强调:“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我们现在是如何具体落实党中央这些大政方针、端正价值导向的问题。
  从生产经营者来说,就要坚持文明生产、文明经商、强调诚实守信,以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为己任,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坚决反对害人、害己的“三化”:一切物化、商品化、追求利润最大化。决不能出现马克思早就痛斥的“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把人的尊严变成交换价值”。[10]
  早在1996年我在一篇短文中曾提出:“现代化的根本内涵应该是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的根本内涵,是人具有高度的文化……其落脚点在于人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11]前几年,我又在一篇短文中提出:“人不能 说是‘经济人’,而应该是用先进文化武装的‘文化人’。成为‘文化人’,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人的本质”。[12]人作为一个“文化人”,如何充分体现消费生活和各类行动中的文化内涵,并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化”产业、“融”产业、“兴”产业,体现先进 文化的要求,为社会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这是我们应该着力追求的。
  (二)要进一步开拓文化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我国地大物博,加之有56个民族,山川秀丽,多姿多彩,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我国又是一个有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可以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发展文化产业大有可为。据有人统计:我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5处,其中包括长城、莫高窟、秦 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曲阜孔庙孔林孔府、苏州古典园林、北京颐和园、龙门石、澳门历史城区等。拥有世界文化自然遗产6处,其中包括泰山、黄山、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乐山大佛)、武夷山等。[13]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优越的自然景观,发展有地区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文化景点,使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使文化产业、产品,光辉灿烂,使三大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相互辉映,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普照大地,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应着力追求的。   我们现在还可发掘、开发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重要的文化资源。例如,湖南宁远的九嶷山,相传是舜帝南巡不幸死于此地,也葬于此地。二妃娥皇、女英闻讯来此痛哭不已,滴泪于斑竹,留下千古泪迹。毛泽东同志在“答友人"的诗中写着:“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干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但直到现在,九嶷山还没有开发成为重要的文化景点,现在还可大加开发,发展古代遗留下来重要的文化资源。又例如,古代秦始皇修长城,万里长城两岸有极优美的风光。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雪"的诗中所说的:“望长城内外……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我们现在还可进一步开发长城两岸的“分外妖娆”的文化景观,弘扬中国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
  这里还要强调的是,要根据各地区文化资源的特点,发展具有特色的文化产业、产品。十多年前,我在一个国际学术会议的发言中谈到旅游消费时曾提出:“要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例如,我国有不少地区,有秀丽的森林、奇特的山水,珍稀的动植物,发展森林旅游有极丰富的资源”。“……要开拓一些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开展一些高层次的文化娱乐活动”。[14]这就使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作用是很大的。
  还有个问题需要强调:要满足人们公共文化消费的需求,除了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外,还可以纳入文化产业之中,发展公益型文化产业。这就要增加公益型文化产业的投入,增加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农村,这类文化设施还很短缺,投入也很少。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也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千方百计尽力加以解决。
  (三)要提高精神文化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文化产业、产品,就要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的含量,提高精神文化产业、产品的比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要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千方百计,提高精神文化的比重。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尽力发展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产业。十多年前,我在一本拙著中谈到发展精神消费力时强调:“提高精神文化消费支出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扩大精神文化消费领域”,“提高欣赏能力”,“生产高质量的精神产品”。“要采取具体措施,发展精神文化产品,发展精神文化消费,提高精神文化消费质量,发展精神消费力”。[15]这就说明,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为导向,发展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产业、产品。正如谢名家所说的:“如果说,文化是古老而又常青的人类创造之树,那么,文化产业则是这棵树上精神之花结出的硕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是产业不断升级的新阶梯,正在成为支柱产业……文化产业只有在精神生产范畴之中才能显示其本质和作用……精神生产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16]这些说法是正确的,现在是如何具体落实的问题。
  提高精神文化的比重,除了发展高层次的文化产业外,还可根据各地区的资源情况,培育发展有特色的、优秀的文化景点,还可发展有古代文化的特色景点,大搞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红色旅游,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大大有利于开拓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内涵。如文化可以与旅游结合,大搞文化旅游。十多年前,我在一篇拙文中谈到旅游消费时曾提出:“必须把文化因素渗透于旅游消费各个环节中。……应该多开展一些有特色的、文化档次高的旅游消费活动。文化旅游是新兴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旅游形式”。[17]我们就是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发展高层次的文化景点,大搞文化旅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扩大国外的影响力,这是我们一项重要的、崇高的任务。
  (四)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净化文化市场
  我们当前文化市场还很不干净,“黄”、“赌”、“毒”等不良现象经常出现,消费领域还出现不安全的情况。在信息网络消费领域,也经常出现“电脑黑客”、“网络钓鱼”等不良现象,信息不安全,很多网民受到欺诈,危害很大。上面这些不良现象,都是反文化、反人性的,必须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大力防治,设法杜绝。这是我们当前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强调:我们在消费过程中要不断保护消费者权益。在文化产业发展过 程中也要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应该说:消费者应该拥有文化享受权。前几年,我在一个会议的主题发言中曾提出:“市场经济是消费者主权的经济,……他的权益不容侵犯,应该受到保护……我们强调‘诚信为本,维权至上’……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使人人都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保护消费者权益”。[18]从文化领域来看,消费者应该拥有文化享受权,坚决反对一些无文化、甚至反文化的劣行,正如有人所说的:“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权利的重要途径”,这些问题,还可进一步探讨。
  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使其走向世界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发 展高层次的文化产业、产品,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并使其走向世界。正如胡锦涛同志去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实现这些崇高目标,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就要采取多种措施,发展高层次的、多样化的文化产业、产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以利于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这正是我们当前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任务。
  总之,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自始至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并使三大文化相互辉映,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为主轴,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还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使其走向国外,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样就大大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这应该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最高目标,也是我们研究文化产业的最终目的。☆
  
  主要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 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拙作:再论发展文化产业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2005(9).
  [5]拙作:文化教育是第一消费力[J].消费经济,1992(5-6).
  [6]摘自中共中央党校编写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11.
  [7] 以上均摘自新华“文化遗产遭遇建设性破坏堪忧”[N].光明日报,2012-1-7.
  [8] “豪宴奢侈,荣耻不分”[N].光明日报,2006-4-19.
  [9] 拙作:消费文化与“消费主义”[N],人民日报,1996-8-24.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 拙作:当代经济学应加强对人的研究[J].经济学动态,1996(8).
  [12] 拙作:再论当代经济学应加强对人的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4(7).
  [13] 引自冯子标等著.文化产业运行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8 .
  [14]1999年在韩国参加“亚洲消费者与家庭经济”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发表 于《求索》1999年第6期。
  [15] 拙作.消费需要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
  [16] 谢名家.文化产业:精神生产发展的现代形态[J].思想战线,2007(1).
  [17]拙作.中国近期社会消费及趋势[M].世界经济文化年鉴(1997—1998)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8] “诚实守信,进一步保护消费者权益”[J].消费经济,2004(2).

推荐访问:几个问题 文化产业 探讨 值得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