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19:45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散文随笔 >

[原型在女上装结构设计中的运用技巧] 日本服装原型制图方法

发布时间:2019-05-25 06:40:23 浏览数:

  原型以人体为基础,变化灵活,处理方法多样,是进行各种款式变化的基础,制图过程较为简易,计算方法科学,所成服装效果较好,款式变化方便。原型法绘制女上装结构制图,具有广泛的通用性,但在运用方面相对难掌握一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好运用技巧。
  原型结构设计女上装
  服装结构设计方法分为平面法和立体裁剪法,平面法又分为比例法、原型法、基型法等。在结构设计方面,原型裁剪借助平面几何原理,创造了原型纸样分割、移位、展开、变形等方法,形成了一套变化灵活、适应强的结构设计方法。
  一、原型的定义及分类
  (一)原型的定义
  原型就是根据人体各部位的尺寸、形状绘制的一种能反映人体各部位结构、形状、比例关系的平面图形。在此,原型本身无任何具体服装款式的结构意义,所以服装的原型不能代表任何款式的结构图。
  (二)原型的分类
  1.按原型的流派分类
  (1)英、美、意等欧派:此类原型是根据欧美等国的人体体型而设计的原型,适合人体曲面起伏大、省量大的情况。
  (2)日本派:最典型的有二类,一种为文化式原型,一种为登丽美原型。与我国的人体体型较接近,原型的差异程度小,可以为我们所用。
  (3)中国派:我国目前原型也较多,都是八十年代我国服装界借鉴日本原型,再结合我们自己的平面裁剪方法总结出来的。
  2.原型的适用部位分类:
  分为衣身原型、袖原型、裙原型、裤原型。
  3.原型的适用性别分类:
  分为原型、女装原型、童装原型。
  二、日本文化式女装衣身、衣袖的原型(图2-1)
  三、原型在女上装主要部位中的变化规律
  原型法绘制服装结构制图,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先根据人体绘制出原型,第二步则根据服装款式,在原型的基础上对衣长、胸围、肩部等部位作调整,得到所需服装结构纸样。
  原型在服装结构中的变化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点:胸围的放缩量设计规律、腰围线的对位设计规律,前后侧缝差的处理,袖窿深点的变化规律,,肩部造型规律。
  (一)胸围的放缩量设计规律
  女装原型中的胸围放松量,是满足人正常呼吸和活动的用量,一般设定为10厘米,处在一种中介状态,即内衣和外套的中介。当绘制不同类型的服装时,如紧体的内衣、宽松的大衣,我们增大或减小放量。以宽松的大衣为例,由于大衣是和其他服装组合穿用的,内层服装和外套的空隙仍保持着一般状态,虽然增加了放量也只是为了内层服装所占有的容量而设计的,而并非宽松量,因此,它受人体运动机能的影响还很明显。从功能上分析,人体活动的常态往往是向前运动大于向后运动,这就要求在增加放量时,后身比前身要充分,使后身保持足够的活动量,前身则趋于平整。从造型上看,一般都希望前、后身相对平服,为此,前中缝、后中缝、前侧缝和后侧缝这四个有效追加量的部位就不能平等对待。
  根据实用和造型的原则,其追加放量从大到小的配比依次为后侧缝、前侧缝、后中缝、前中缝。其中前后中缝最小且接近或相等。在实际操作时,可以参考几何级数递减的方法进行。比如需要设胸围追加量为12厘米,一半制图为6厘米。按照后侧缝、前侧缝、后中缝、前中缝的分配原则,结合几何级数的分配方法,将6厘米按3∶1.5∶1:0.5或2.5∶1.5∶1∶1的分配比例加入到对应的部位。分配的技巧是在把握原则的基础上,采寸要尽可能整齐,计算操作要方便,或在原则的前提下,强调哪个部位就向哪个部位倾斜,如将3∶1.5∶1∶0.5变成3∶2∶0.5∶0.5,意味着向前侧缝有所倾斜;如变成3∶1.5∶1.5∶0,则说明向后中缝倾斜。总之,围度放量要在分配原则的基础上,根据造型和运动功能的需要灵活掌握,但不能违反分配原则,如前侧缝追加量大于后侧缝。
  胸围收缩量的分配原则与放量正好相反,但收缩的范围很小,更多的情况只在前侧缝处作收缩处理。如原型胸围的基本放量是10厘米,在前侧缝处收缩2厘米,在总量上就会减少4厘米,成衣还会余出6厘米,这种松度应该说是非常紧体的,类似于旗袍的松量。
  (二)腰围线的对位设计规律
  因为女性体型有胸部平凸之分,服装造型有松紧之别,因此要求款式结构图的前、后腰节长度不同。
  1.腰围线对齐:将前后衣身原型的腰围线对齐,保持正常体腰节的标准长度。前腰节长于后腰节0.5cm,前侧缝长于后侧缝1/2前领宽。这种对位方式适用于紧体式、合体式、半松式服装。
  2.前腰围线降低:以后腰围线为基准,将前腰围线降低1—1.5cm,这时前腰节变短,腋下省量减少了1~1.5cm,这种对位方式适合于平胸体的紧体、合体式服装,或者政策体的半松体、松体式服装。
  3.后腰围线为基准:将后腰围线升高1~2cm,这时后窑节加长,腋下省相对变小。这种对位方式适合于轻度驼背体、肩胛骨高体和中老年体型。
  (三)袖窿深点的变化规律
  袖窿深点的变化是指变化袖窿的深线。由于变浅是有限的,所以重点讨论加深量,一般以后袖窿深为准。可以通过袖窿深点横向和纵向的比例确定,即上衣的横向比纵向为1∶0.8;大衣的横向比纵向为1∶1.2。因袖窿纵向变化比较灵活,上述比例仅作为参考。前袖窿深点纵向要比后袖窿深点纵向多加深0~2cm,应根据适体程度选取。
  (四)肩部造型规律
  1.后衣片收肩省背省后领省(或移于后领省,或移于肩背的分割线中)。
  2.在后衣片的肩端点去掉1~1.5cm(肩背省份)。
  3.若夸张肩部,可在前衣片的肩端点放出肩背省份,再继续放出需另加宽的量。
  4.前后肩互调,采取前加后收的或前加量大于后加量的方法。
  然后在确定肩点是位置,可在原型的基础上使肩端点上提或下移,改变落肩尺寸。一般除了针织衫适当下移外,多数以肩端点升高为主。升高量与垫肩厚度和肩部造型有关。通常款式后肩端点上提1~2厘米,前肩端点上提高0.5~1.5厘米。肩端点与颈肩点的位置确定后要重新画顺肩线。肩线有直线和前凸后凹形两种。
  (五)前后侧缝差的处理
  因腰围线不呈直线形,所以在原原型应用时不论哪种腰围对位方式,都会出现前侧缝比后侧缝长的现象。即使在前后袖窿深点做纵向变化之后,仍然存在如何解决侧缝差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下属方法使前后侧缝相等。
  1.用调整尺寸法将前后侧缝差通过收腋下省的方式使侧缝等长,这是最简便最直接的方法。
  2.将原型转换出某一具体的省缝或将胸省转移到分割线中,转换后自然回使侧缝等长。
  3.将侧缝差数分散,采用袖窿开深与底摆起翘两者结合的方式,使前后侧缝等长。
  4.先使前后袖窿深点平齐,为了减少前袖窿的长度,在前肩端点下移1cm。
  四、设计实例
  无领女上衣
  1.款式特点
  圆领,门襟五粒口,前、后片左右各有一个分割线,腰部收省,一片袖,圆角下摆。
  2.制图规格(人体规格)
  3.制图要点
  (1)将前后片的腰围线对齐,加出衣长尺寸,确定搭门宽度。
  (2)根据款式需要在胸围大处加出适当的放松量。胸围加大后,袖窿也应适当加深。为了使侧缝等长,前后袖窿加深的尺寸略不同,在这里要处理好胸省的问题。
  (3)调整肩部,一方面调整落肩的大小,另一方面要调整前后肩宽,使之等长。
  (4)肩端点确定后,要修顺袖窿弧线,适当加胸、背宽尺寸,这使袖窿曲度变小。
  (5)修正领口,本款式是在基本领口上加宽加深,使领口适当开大。
  (6)绘制前后分割线,胸省量表面还原,含在风格线中。做出腰省。
  参考文献:
  [1]刘瑞璞.女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巧[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吴俊.女装结构设计与应用[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3]尚丽.服装结构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推荐访问:原型 结构设计 技巧 女上装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