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3日 20:47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额尔古纳河右岸 简论《额尔古纳河右岸》之生命观

发布时间:2019-01-28 06:15:56 浏览数:

   摘 要:迟子建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了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历史。小说对人生、对民族历史以及对生命存在的深思,发人深省。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右岸》;宿命;历史;存在
  
   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独特的历史文本。作者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文学思考,新的文学质地。
   一、 宿命
   “宿命”本是佛教名词,是指人们的一种安于命运的思想。佛家认为,今生的命运是由前世行为的善恶所决定的,辗转轮回,故称宿命。
   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写到了一种特殊的宗教形式――“萨满教”。“萨满,是沟通天和地的通灵人,萨满用他们身上神灵所赋予的能力,出色地演绎了‘万物有灵’思想。”[1]而萨满的选择是极具宿命性的。这种宿命在跳神时候所显示的是一种使命,这种使命正造成了所有萨满的悲剧。
   如果说萨满是少数人的宿命,那么死亡就是所有人的宿命。我们所有人的出生是大同小异的,但死亡却各异。人人不想死,但又不得不死。我们都逃不了的宿命就是这一死。迟子建对待此宿命的态度显得淡然而豁达。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我们看到迟子建笔下众多人物的死亡,而且是让那位九十多岁的老妇人亲眼来见证:死于复仇的达西,死于雷电的林克,死于暴风雪的拉吉,死于与熊搏斗的瓦罗加,死于哥哥误伤的安道尔等等。她几乎见证了整个部落的死亡。但是对于这些人的死亡,我们在迟子建的文字中体会不到恐惧绝望,有的只是淡定与浅浅的忧伤。还需要指出的是,作者笔下人物的死和生经常是交替的。例如列娜。列娜的命是萨满用一头驯鹿仔换来的,从此那头驯鹿仔母亲没有了奶水;后来列娜死了,那头驯鹿仔的母亲又有了奶水。列娜的生命是驯鹿仔给的,她的死亡与其说是悲伤的结局,不如说是感恩的回馈,是另一个生命的再生。由此可见,死亡并不是终结,而是生生不息的延续与展望。
   迟子建对待宿命持有信命不认命、把宿命当使命、淡定宽容面对的态度,让我们对待人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苏童曾经做出过这样的评价:迟子建的小说构想几乎不依赖于故事,很大程度上它是由个人的内心感受折叠而来,一只温度适宜的气温表常年挂在迟子建的心里,因此的她的小说有了一种非常宜人的体温。经历过黑暗的迟子建是敏感的,但是她却用宽容的心穿越了黑暗进入了阳光地带,并且比我们更懂得珍惜阳光,她用那些阳光试着融化心里的阴霾,最后变成了适宜的温暖写入她的作品。让我们能体会到那个小说后的她,伸开着双臂,喜悦平静地接受阳光和雨露。
   二、 历史
   迟子建曾经讲过:“从《伪满洲国》到《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浸透着我对历史的思考,当然这种历史的思考不是孤立和割裂的,它与现实还是有着很大的关联。我总觉得仅仅凭吊历史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能把历史作为‘现实’来看待,作品才能够有力量。在我的眼中,真正的历史在民间,编织历史的大多是小人物:因为只有从他们身上,才能体现最日常的生活图景,而历史是由无数的日常生活画面连缀而成的。”[2]这是理解迟子建作品中关于历史细节的关键。
   小说中,迟子建借着图卢科夫和采药的汉族老人之口,交代了日本人的即将来临。这引发了伊万的妻子带领着儿女逃走;尼都萨满拼尽全力跳舞而死,预示鄂温克人的家园即将遭到破坏。日本人真的来了!日本人在物质上剥削鄂温克人,强迫鄂温克的男人下山训练,使得乌力楞劳动力骤然短缺,于是灾难接踵而来:白灾来了,驯鹿被冻死了大半;黄病流行,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在鄂温克人经历了大悲大痛后,拉吉米吹着木库莲来了,那幽幽的琴声,凄清的夜色,击中了人们心里最深处的哀愁,让人潸然泪下。
   对迟子建的小说,我们无法用那些传统历史观来看待。每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都发生在那历史里。但是这些习以为常的生活琐事发生在了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终于让其散发出了无与伦比的光泽。她用文学的真实性,重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额尔古纳河历史图景,让我们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历史思考。
   三、 存在
   任何一位作家,都不可以回避生命中最根本的问题――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初衷是生育,因为生命的有限性,所以所有的生命都在不断地通过生育来延续自己的生命。而人类不仅通过生育,更是通过不断改造自然和社会来让自己及其后代活得更好。对于现在这个社会来说,商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对于我们的存在是好还是不好呢?是为了文明进程去牺牲自然,还是为了所有生命的存在而实现天人合一?迟子建的态度显而易见,她对于那些所谓为文明进程而破坏生态的行为是非常反感的。
   在《额尔古纳河的右岸》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做“万物有灵”。鄂温克人通过松鼠挂在树上的蘑菇的高低来判断冬天的雪量;达西的那只神奇的猎鹰懂得报恩主人,也懂得帮主人报仇;伊兰在失去主人后,竟会产生反常悲伤的举动;拉吉米的马在主人受伤后不吃不喝等等。生命都是有灵性的,对于自然,对于人类,有时候动物比我们更敏感。
   在中国的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点是有两层含义:第一层,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是服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的。第二层,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这种对人与自然界既有统一又有区别的认识,达到了人的高度自觉。[3]迟子建小说所描写的繁衍在天地间的有灵万物,与人是完全平等的,它们相互依存,彼此牵制,相生相灭,构成了和谐的生态,表现了迟子建天人合一的生命态度。
   鄂温克人与自然相处和谐:丰腴的森林,清新的空气,可爱的动物,豁达的人们……大自然按照自己的规律繁衍生息,包容万物。人们可以渴了喝桦树汁,饿了吃蘑菇,养驯鹿,打灰鼠等等。当然也会有各种天灾,对于天灾,他们都无能为力。所以,他们尽心尽力地爱护这森林,这自然。他们从来不砍伐活着的树生火做饭,他们专门捡拾自然脱落的干枯树枝做烧柴――善良的人就算是上吊自杀也找一颗枯木。因为鄂温克人习俗,吊死人的树是要跟死者一起火葬的。
   可是,当后来成千上万的伐木工进入森林的时候,鄂温克人就像惊慌失措的孩子不知该怎么样应对。这一切失去了平衡,人们也失去了信仰和赖以生存的家园。沙合力整日酗酒闹事,索玛变成了性自由者,现代的文明并未带给他们健康的生活,却污染了纯洁直爽的天性。这是谁的悲哀?文明进程的悲哀!
   迟子建曾经表示:“我向往着‘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因为那才是真正的文明之境。”[4]因为只有天人合一的文明进程才能真正让我们的生命存在富有价值。我们的生命存在是为了延续,不是为了灭亡,如果我们的自然都被践踏了,我们的天性都被抹杀了,那么我们的存在还有意义吗?
   《额尔古纳河的右岸》是一个家族的历史,其实也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更是一个生命的历史。通过那些普通的平凡人的世俗生活,我们有了新的体会。作者让我们对宿命、历史、存在等有了更好的理解。迟子建的小说不像太阳那么炽烈,让人感受强烈却有时候觉得过于炎热;她的小说是月亮,在最绝望的黑暗时刻给你最温情的照亮,给你最深远的思考,让你带着希望走向光明。
  
   参考文献:
   [1][2][4]迟子建、胡殷红.《人类进程的尴尬,悲哀与无奈――与迟子建谈长篇新作〈额尔古纳河的右岸〉》,艺术广角,2006年02期。
   [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推荐访问:额尔古纳 生命 简论 河右岸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