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5:41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当代美孚黎婚姻制度变迁】婚姻制度变迁

发布时间:2019-02-02 06:19:38 浏览数:

        摘要:西方村是海南省一个人口较多的美孚黎方言村落。20世纪50年代,中南民族学院编辑组曾对其进行了包括婚姻制度在内的诸多方面较为详尽的田野调查,文章以这些调查为蓝本,通过再次的调查走访,揭示出美孚黎婚姻制度六十年来社会变迁的主要特点,即是在沿袭传统的基础上锲入现代文化元素而蓬勃发展;传统与现代共同建构出当代美孚黎婚姻制度的文化特色。
  关键词:美孚黎;婚姻制度;变迁
   The change of MeiFu Li people’s marriage system present
   Xie Dong-li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uiBei, WuHan, 430074;Zunyi normal college, Guizhou, Zunyi, 563002)
  Abstract: The west village is a MeiFu Li people’s village with more population in Hainan Province. In the 1950 s, the editorial team of Central South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had a detailed field survey of MeiFu Li people’s marriage system.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visit again, Reveals its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e with MeiFu Li people’s marriage system in the past 60 years. That is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and modern, they also constituted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MeiFu Li people’s marriage system
  Key words: MeiFu li; The marriage system; change
  
  婚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男女两性关系的一种形式,不同民族、不同支系有着不同的婚姻制度与习俗,并且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些制度与习俗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美孚黎又称“长裙黎”,人口六万多人,占海南黎族总人口的5%,是黎族人口最少的一个支系。西方村是海南美孚黎方言村落,属东方市东河镇,位于东方盆地西部,东河镇正西约三公里处,这里地处东方盆地西部,地势比较平坦宽阔,属于河水侵蚀而成的河谷平原。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现有772户,3283人,除了十几户�黎外,余皆美孚黎,全部姓符。村内有六个宗族,分别属于六个不同祖公,即符学昭祖公、符有珍祖公、符世贵祖公、符庆贤祖公、符志攀祖公、符其生祖公。
  20世纪50年代,中南民族学院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编辑组对海南黎族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编写了百万字的《海南岛黎族情况调查》(后改名为《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1992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公开出版)。对包括西方村在内的22个调查点进行了包括婚姻习俗在内的诸多方面较为详尽的田野调查,本文即以这些调查资料为蓝本,再次调查走访。① 通过西方村美孚黎自由和包办并行不悖的择偶方式、不同群体的迥异结婚仪式、从自由走向规范的离婚、以村内婚为主的通婚圈的扩大等诸方面,详细梳理西方村美孚黎婚姻制度六十年来的变迁,以见教于方家。
  1、择偶:自由和包办并行不悖
  西方村美孚黎的婚姻习俗中存在着两类择偶群体:青年和儿童;与之相应就有两种不同的择偶方式:自由和包办两种类型。这两种择偶方式在西方美孚人的生活中不论是过去还是当代,都并行不悖的传承发展着。
  1.1自由择偶、不用媒妁的美孚黎青年
  现代社会中,人们强调和追求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其实在美孚黎婚姻习俗中,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自由择偶、不用媒妁的传统风气一直盛行。清代张庆长《黎岐纪闻》中记黎族青年男女“唱歌择偶,不用媒妁”②,指的就是在黎族民间盛行的“隆闺”择偶习俗。
  “隆闺”又叫“布隆闺”,过去也有汉语译为“寮房”,意思是“没有灶的小屋”。按照黎族习俗,儿女到十三、四岁就要与父母分开居住,因此,儿女长大后,父母或者伙伴帮其搭建一间小屋供他们居住,黎语称这种小屋为“隆闺”。小屋一般建在父母住宅旁边或者村边比较偏僻的地方,形式简单,先用泥土糊墙,再用茅草、木棍搭建,前后有门,里面放床铺,中间留一行道。隆闺有男女之分,一般女孩隆闺要多一些,每到晚上,男孩就会到女孩隆闺里来跟其对歌、谈心等,借机寻找意中人,当地人称“捉买筒”或“玩小房”。20世纪50年代的调查中,“西方村隆闺12个,有睡一个人的,也有五、六个人合睡在一起。未婚的青少年男女,多数都睡在隆闺里。”③
  “玩小房”的男女只限于能通婚的范围圈内,西方村有六个宗族,每个宗族内部不能通婚,但宗族之间可以通婚,同时禁止交表婚、交换婚。在上世纪50年代,玩小房男女寻找对象的条件是漂亮、会唱歌、会说话。晚上有男孩来女孩隆闺敲门,如果女孩让其进来,说明女孩对男孩有意;如果女孩不开门就表示不喜欢。青年男女在玩隆闺时,感情好的维持恋爱二、三个月或者一、两年不等,感情不好的数天就另找新欢。1981年, 澳大利亚学者杨沫到西方村做调查时,“隆闺”仍然存在。④ 在我们的调查中也了解到目前三十多岁的青年人很多玩过隆闺,有的还是通过玩小房结为夫妻。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村民经济收入比过去增加,家庭居住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儿女在家中可以有自己独立的起居空间。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当地政府的茅草房改造工程又惠及百姓,到2010年全村人都住上砖瓦房,传统隆闺已成为历史记忆逐渐淡出人们生活。但作为婚恋场所的“隆闺”并没有真正消失,青年男女在家庭中拥有的独立房间已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新式“隆闺”。黎族的婚恋观特别强调男女之间的爱情,鼓励通过自由恋爱寻找心仪对象,很少通过媒人穿针引线。时至今日,西方美孚黎人的生活中也没有“媒人”这个角色,人们认为“他们(青年男女)都长大了,会找自己的爱情了,已经不需要别人帮他们找了。”⑤ 因此,“隆闺”在黎族青年的婚恋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尽管其外在的形式不断发展演变,但其内在意蕴却没有改变。
  1.2父母包办、村内择偶的美孚黎儿童
  父母给小孩订婚也是西方村美孚黎择偶方式之一,特别是家中长子,父母尽可能给其订婚,对象一般选定在本村内可以通婚的宗族之间。
  20世纪50年代调查中,这里多数人在八、九岁时就由父母做主订婚,较富裕的人家早在四、五岁就订婚了。当男方父母看中某个女孩后,先由男方家主动找女方父母征求意见,如果双方同意,就会约定好订婚日期。进入21世纪后,小孩订婚习俗在村中依然盛行。男孩在8―14岁,女孩6岁以上,男方父母如果看中某家女孩,就会找本宗族媳妇前去说合,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就去女方家里提亲。
  据《黎族社会调查》记载,在解放前和上世纪50年代,村中的订婚礼聘通常是村中兄弟或亲戚二人带上五、六升米,一、二包糖,两根甘蔗去女方家里。女方父母以茶烟招待,并杀一只小猪请村人陪他们饮酒,席罢女方家交二升米或者部分礼物交给男家的来人带返。现在的订婚礼聘一般是由男方家里同宗族没有子女夭折的伯婶或者嫂辈担当,她们带上五、六根或一捆甘蔗或三、四箱水果、两箱饼干、几十斤米等礼物去女方家里,女方父母设宴款待,请同宗族的男女前来作陪,宴罢依然会把一半的礼物交还给男方家的来人带走。在这个订婚仪式中,过去、现在尽管在礼聘往来上一脉相承,但女性礼聘人替代原来的男性角色在黎族婚俗中日益活跃,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变化。
  在当代西方村美孚黎人的心目中,订婚依然是件很荣耀光彩的事情,不管对于家长还是孩子来说,订婚与否直接影响到其在村内的声望。在上世纪50年代的调查中,“一般人都抱着为儿子及早完婚的心理,怕儿子长大了,父母还没有给他们订婚会被别人讥笑。因此,大多数人从小就由父母作主订了婚,所以早婚风气比较盛行。”⑥ 至今,笔者在村里居住做调查时,已读小学五年级的邻家男孩骄傲的拿出相册给我们看他与“老婆”结婚时的合影照;⑦ 而另一女孩因为没有订婚而伤心落泪⑧。当问及给小孩订婚的原因时,有的家长说:“这是我们黎族的风俗了,上一代是这样做的,到了我们这一代也是照做,而且家里的长男必须要订婚。”⑨有的则说:“如果不给小孩订婚的话别人家会说你小气,连请大家吃顿饭都不肯!”⑩
  西方美孚黎的儿童订婚习俗与汉族的娃娃亲不同,美孚黎“男女虽然自小由父母做主已经订婚或结婚,但是因为已成的婚姻关系对双方的约束不大,所以年龄渐长的男女在婚外找到爱人后,就有机会表达并实现自己追求幸福的意愿。”11在我们的调查中也了解到,很多订婚儿童成年后的婚配对象百分之七十都不是父母的包办对象,只有个别儿童成年后感觉双方相处融洽,才同居结婚。不管孩子做何选择,父母对其一般较少干预。
  随着现代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择偶标准在西方美孚黎的社会中已经有了许多微妙变化,除了父母双全、对象的外貌这些基本条件外,经济条件已经成为择偶的重要指标。另外,个别开明的父母也开始拒绝给孩子订婚。
  2、婚礼:不同的群体,迥异的仪式
  在人类学界,婚礼是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桩婚姻得到社会承认的标志,同时又是一种象征着人生阶段转变的通过礼仪。美孚黎的婚礼分为两种不同的群体类型:儿童婚和成人婚。儿童婚是其传统意义上的婚礼,仪式内容变化不大;成人婚从过去到现代则有很大嬗变。
  2.1大榕树下的儿童“婚礼”
  在西方村美孚黎的婚俗中,儿童订婚后很快就会举办其传统意义上的“婚礼”,这种“婚礼”在美孚黎人看来就是儿女婚姻的隆重缔结。但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种婚礼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性与经济的双重结合,更不是人生阶段转变的通过礼仪,而仅仅意味着两个家族姻亲关系交往的开始,其目的是让新郎新娘获得社会认同的身份与角色的过渡仪式。在西方村美孚黎的习俗中,真正的婚姻身份认同和性别角色认定是在男女双方有了孩子、新娘长住夫家以后,通过夫妻双方更改姓名才真正确立起来。这从其称谓的变化中可窥见一斑,在美孚黎的称谓中,夫妻没有孩子以前村人叫其小名,有了孩子以后村人就改称其黎语名字,即“父母从子名”的命名法。如村文书的第一个孩子叫“聪”,村人就称呼他“以聪”,称呼他老婆“拜聪”,“以”和“拜“在黎语中分别是父亲和母亲的意思。12
  西方村美孚黎传统意义上的婚礼由迎娶、进门、讨钱、挑水、结合五个部分组成,过去现代在程序上没有太大变化,改变的只是操作过程中的部分细节。
  2.1.1、迎娶
  迎娶月份必须是双数,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十二月,忌单月办婚礼,同时也要避开双方家庭人的生日、忌日(即家里人生病或者去世的日子)。
  结婚当天,男方家先把聘礼及两条上好的桶裙给女方家送去(迎娶时把桶裙放进网兜由新娘舅母扛上送到男方家里),男女双方亲戚在各自家里吃酒。吃酒一般是从上午11点开始,直到下午4点,男方家才派人到村头大榕树下去接等候在那里的新娘。大榕树是一棵几百年树龄的大叶榕,位于村头南面,村内儿童“结婚”都要到这里迎娶已经成为惯习。
  届时,男方家的女宾们带着酒肉在两个敲锣打鼓男性的引领下前去迎接新娘,新娘穿戴着民族服饰,在两个相仿年龄伴娘及本家族女眷亲戚的簇拥下在大榕树下等候,双方汇合后,家眷代表摘取榕树叶子放在事前准备好的盒里,有时候还在盒内放上石灰和槟榔,然后互相交换。当地人解释说,榕树是生果的,果小且坚硬,叶子在树上不会变黄,放在盒子里很长时间依然碧绿,因此榕树叶在这里有男女爱情之树常绿、早生贵子的寓意。礼毕,在众人簇拥下,新娘前往新郎家中。
  在上个世纪的调查材料中,迎娶的聘礼是一对耳环、一条头巾、两个光洋;迎娶路上要请道公赶鬼。进入21世纪以来,聘礼是一缸酒、一缸米、一只猪、一条猪腿;赶鬼仪式已经消失。
  2.1.2、进门
  撬逗是西方美孚黎新娘迎娶进门时颇有喜剧色彩的有趣仪式。当新娘在伴娘陪同下来到新郎家门口,以新娘舅母为首的女送亲团却被新郎家的男性迎亲团阻挡在大门之外。这个男性迎亲团是由新郎家的叔伯辈男子组成,他们个个头戴破草帽,脸涂黑灰,醉醺醺的候在新郎家门口,看到新娘进家门后,故意刁难挑逗新娘家的女性送亲团。一定要让新娘舅母喝一大碗酒吃一大碗肉后才肯接其手中装着桶裙的网兜。因为按照当地风俗,只有桶裙送进新郎家里,女宾们才能进门。因此,双方男女你推我拉,你挑我逗,男方竭力阻拦女宾进门,女方则千方百计要挤进去,双方唱歌跳舞,撬逗推搡,出尽洋相后,男方才接过裙子,并给舅母送上大碗酒肉,这样全部的女宾才允许进入新郎家门。
  2.1.3、讨钱
  女方送亲团进门后,新郎家院内已经摆好了桌凳,新郎家族的祖父母、父母、伯叔姑婶、哥嫂等辈分的人依次坐下,新娘在伴娘的陪同下给家长敬酒水。先从新娘未来的婆婆开始,然后是未来的公公、爷爷奶奶,最后是按辈分排列的男方亲属,新娘给每人端上一碗酒一碗水,其喝完后送给新娘一个红包。吃酒水完毕,女方亲戚跟男方代表点数红包总钱数,并签立字据:“某某年某月某日,某某给女方某某贺礼多少元钱”。红包是新郎家事前准备好的,相当于新娘的礼金,日后,男女双方悔婚,女方先提出的话就要把礼金、两条桶裙退还给男方,如果是男方先提出,女方则什么都不必退还。
  2000年前后,村中美孚黎新娘礼金大概在200元左右,现在是2000-3000元。新娘讨钱过后,双方亲眷畅饮对歌,新娘饭后回家依然与父母同住。
  在解放前,新娘到家后还要与新郎一块去新郎家族祠堂祭拜祖先,现在的迎娶已经略去了这个仪式,但如果新郎家里曾经给其许过祛灾去病的大愿,在其办婚礼的时候才会隆重的祭祖拜公。
  2.1.4、挑水
  与上世纪50年代新娘婚礼第二天大早就回婆家舂米、做饭不同,现在的小新娘在婚礼次日要去新郎家里象征性的行挑水礼。次日,新娘则在伴娘的陪同下到婆家,男方家里准备两套同样的新衣服送给新娘、伴娘穿,再把准备好的小水桶拿给新娘,新娘从井里打水挑到新郎家,把水缸倒满。礼毕,吃饭宴饮,新娘回娘家居住。而双方家庭的亲戚族人则是你来我往,欢天喜地开怀畅饮,先是女方家族挑选女眷挑米到男方家里去,男方设酒宴款待,饭罢,男方再派人把米挑回女方家里,女方家款待。
  2.1.5、结合
  在美孚黎传统习俗中,举办过结婚仪式的小孩长大后如果觉得对方不合适,可以退婚;如果双方同意且男方家里有房有床,新郎就可以把新娘接到家里去住。一般是男方找自家亲戚到女方家里去请,新娘拿草席、被子到男方家里,把草席铺在床上,就表示双方要在一起过日子了,不再另办酒席。但进入21世纪以来,举行过“儿童婚”礼的男女长大后,很多人家会让新娘再穿婚纱,重新置办酒席表示正式结合。而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即使没有办过婚礼的男女,如果结婚时双方年龄比较大,男方就不再办酒席,只煮上大锅米饭,让女方送亲的人在家里吃上一顿便饭后,便各自散去,婚礼就算正式举行了。
  2.1.6、居住
   传统美孚黎婚俗中,婚后的新娘在娘家与夫家两边自由居住,由于结婚对象多是本村或者方圆附近村落,回娘家极其便利,所以婚后的女子经常在娘家居住,并把自己衣物从娘家一点点带到夫家,等到完全熟悉夫家生活或者有孩子后才长住夫家,有学者称这种习俗是“不落夫家”。 在西方村,这种传统习俗与新娘的过渡性角色身份是相辅相成的,因为身份的模糊性,所以很少落夫家,只有怀孕后才去夫家生子,因为按照当地惯例,孩子是不能生在娘家的。不管是谁的孩子,生到谁家就是谁家的子孙,即使是母亲再婚后带到夫家来的孩子,在家庭与社会上也不受任何的偏见与歧视,如果是男孩还将会得到更多的疼爱,因为他是这个家庭血脉未来延续的希望。
  2.省略
  地址:湖北武汉洪山区中南民族大学民社院民族学专业博士研究生(430074)
  电话18986130507
  
  ① 笔者曾分别于2011年1月,2011年7-8月两次前往海南省西方村进行田野调查。
  ② 转引自刑关英:黎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55.
  ③中南民族学院本书编辑组: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下)?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424?
  ④参见〔澳〕杨沐:性爱音乐活动研究(上)―以海南黎族为实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3)。
  ⑤采访对象,WX,男,62岁,美孚黎,西方村民常请其登记礼单的乡村文化人。
  ⑥参见中南民族学院本书编辑组: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下)?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410?
  ⑦ SZ,男,11岁,美孚黎,8岁时订婚。
  ⑧ XX,女,12岁,美孚黎,未订婚。
  ⑨ 访谈对象JM,女,65岁,美孚黎,西方村前妇女主任,长孙现年15岁,5年前订婚。
  ⑩ 访谈对象BF,女,46岁,美孚黎,长子现年14岁,4年前订婚。
  11 中南民族学院本书编辑组: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下)?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410?
  12 访谈对象SQ,男,39岁,美孚黎。
  13 访谈对象,QX,男,50岁,美孚黎。
  14 中南民族学院本书编辑组:海南岛黎族社会调查(下)?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413?
  15 采访对象YX,男,68岁,美孚黎。
  16 采访对象SQ,男,39岁,美孚黎。
  17 采访对象CL,男,47岁,美孚黎。
  18 采访对象:ZX,男,51岁,美孚黎,西方村道公;ZL,女,31岁,美孚黎。
  19 采访对象,ZK,男,51岁,美孚黎,西方村副书记。

推荐访问:美孚 变迁 当代 婚姻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