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1日 19:02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基于EVA和平衡计分卡的供应链绩效研究】平衡计分卡(bsc)

发布时间:2019-02-28 06:26:45 浏览数: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供应链绩效评价不仅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也是供应链管理的难点。本文将EVA模型和平衡计分卡进行融合,建立了基于EVA和平衡计分卡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和相应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利用标杆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思路。
  关键词:EVA 平衡计分卡 供应链绩效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单个企业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为争夺某些终端市场、某些顾客的一对一的竞争了,而是成为基于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配送与分销、销售与服务的跨时空的竞争,这种竞争已经发展为供应链管理之间的竞争。作为供应链管理核心之一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不仅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也是供应链管理的难点。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绩效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Lambert(2000)在文章中认为,供应链管理者应该把供应链创造的价值测量和销售给客户、供应链伙伴和其最高管理者,同时应该审视供应链中测度价值的方法,比如顾客让渡价值、战略利润模型(SPM)。霍佳震、隋明刚、刘仲英(2001)从成本、顾客满意度、柔性和响应度对供应链绩效进行了研究。马士华(2002)提出了平衡供应链计分法,提出了运用客户导向、内部流程、财物价值和未来发展性四个角度对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价。夏清东(2003)从企业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管理水平和对社会的贡献水平四个方面分析了建筑企业综合评价指标。李桂春、李从东(2004)从反映上下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角度考虑,提出了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来源不仅仅局限于从静态的财务指标,还要对选择的指标进行动态实时的评价和分析。曲波、田传浩(2005)运用平衡计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成员关系质量五个方面建立了绩效评级的框架。孙伟(2006)运用EVA和传统的财务方法分别计算我国一些国有企业公司价值,并指出EVA模型的优越性。王平心等(2006)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EVA的绩效评价(IEPM)模型。Wai(2008)应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对供应链绩效进行测量,强调供应链绩效的关键点为物流绩效、订单满足率、生产柔性和现金周转时间。陈钢(2008)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设计思想,构建了综合测度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系统绩效的指标。尹、韩洋(2011)提出运用贝克德瑞等人提出的修正经济增加值理论(REVA)能更科学地反映出企业价值和经营绩效。
  目前比较公认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模型和方法主要有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model,简称为SCOR)、物流计分卡(The Logistics Scorecard)、ABC模型(Activity-Based Costing)、ROF法(资源Resources、产出Output、柔性Flexibility)、EVA模型(Economic Value Added)和平衡计分卡法(Balanced Score card)。
  EVA和平衡计分卡的融合
  (一)EVA模型
  EVA(Economic Value Added)模型,即经济增加值模型,其理论根源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默顿・米勒和弗兰科・莫迪利亚尼提出的公司价值经济模型。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咨询公司(Stern Stewart&Co)提出。EVA指标模型如下:经济增加值(EVA)=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T)-加权平均资本成本(WACC)×全部资本(TC)=(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率)×资本投入量=经济增加值比率×资本投入量
  其中:NOPAT(Net Operating Profit After Taxes)是以报告期的营业利润为基础,经过一系列必要的调整,将财务报表上的会计利润转变为以现金流为基础的税后净经营利润。WACC(Weighted Average Capital Cost)是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TC是企业使用的全部资本,包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两个部分。
  通过EVA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公司的价值主要与三个指标有关系:一是资本成本。这里所说的资本成本是权益资本成本与债务资本成本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而这又与公司的资本结构、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有关。债务资本成本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借债利率得出,而权益资本成本的计算比较复杂,一般采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来计算。采用此模型时一个较大的难点在于β系数的确定。β系数反映企业股票相对于整个市场(一般用股票市场指数来代替)的系统风险,β系数越大,说明该公司股票相对于整个市场而言风险越高,波动越大。β值可通过公司股票收益率对同期股票市场指数(上证综指)的收益率回归计算得来。然而,有学者认为由于中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股票交易价格的形成机制并不能充分反映上市公司的风险与价值,因而β值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全部风险因素。二是税后净营业利润。税后净营业利润是公司全部资本的税后投资收益加上对会计报表的调整项。调整项一般包括商誉、递延税款、研发费用以及各种准备金等。三是公司投入的资本总额。资本总额指投资者投入公司经营的全部资金的帐面价值,包括债务资本和股本资本。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增加公司价值有三条基本途径:一是通过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资本成本来增加企业的经济增加值。二是可以通过更有效地利用公司的债权和权益资本,比如提高销售利润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本周转率,提高资本使用效率等提高营业利润,增加企业的经济增加值。三是在经济增加值比率确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增加资本投入的总额。
  通过EVA模型我们也可以看出EVA的核心理念是注重资本效率,即尽可能地增加资本回报与资本成本的差额。这克服了传统指标的计算没有扣除权益资本的成本而无法判断公司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准确数量的缺点,从股东的视角,重新审视企业的利润,可以较好地解决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完备且市场出清的话,资金的机会成本至少应该等于同期贷款利率,这也与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目标非常吻合。由于EVA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因而此理论提出之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得到推广和应用,成为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的核心工具。国际上有400多家跨国企业采取了EVA,并取得了不错的管理成效。在中国,国务院国资委从2003年开始就宣传EVA指标在中央企业的运用,并决定从2010年起,将EVA和利润总额一起作为对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的基本考核指标。
  (二)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Robert Kaplan和复兴方案国际咨询公司创始人David Norton于1992年提出的。此理论来源于1990年两人合作的“未来组织中的绩效考核”研究项目。在此项目中,他们筛选了12家在绩效考评方面比较先进的企业,并对其测评模式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此研究的成果便是1992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的《平衡计分卡―绩效测评》一文。在此文章中,详细阐述了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这一战略管理绩效评价工具的概念和框架。他们认为传统的绩效评价由于只考虑基于会计报表中静态的、历史的财务数据,不能够反映出企业的未来价值,因而需要补充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等反映未来方面的指标(见图1)。
  平衡计分卡所说的平衡是指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平衡:第一是在长期目标(学习与成长)与短期目标(目前的财务绩效)之间实现平衡;第二是外部(企业的客户)和内部(内部经营)之间的平衡;第三是结果(财务绩效)和过程(外部客户和内部经营)之间的平衡;第四是长期战略目标与当前具体指标之间的平衡。
  (三)二者的融合
  EVA和平衡计分卡作为绩效考核的工具和模型,尽管侧重点不同,但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考核企业战略的具体实施效果,这一点是它们能够融合的基础。之所以把二者融合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作为绩效考核的工具,二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EVA作为绩效考核的工具,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EVA忽略了资本所有者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EVA认为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保证利益相关者长远利益的最好方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核心利益经常不同,甚至会发生冲突。
  EVA不能很好比较不同企业规模之间的差异。从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如果经济增加值比率相同,经济增加值与投入的资本总额成正相关,这样对规模小的企业就明显不公平,因而降低了EVA考核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EVA考核具有滞后性。EVA考核是以企业过去的财务报表为基础,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只是反映企业在过去经营的事实,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则考察不足。
  平衡计分卡可以弥补EVA考核忽略资本所有者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和滞后性方面的不足。EVA考核不能反映不同规模差异的缺陷可以采用另一个指标来克服,那就是经济增加值比率。计算公式为:经济增加值比率等于经济增加值除以初始资本投入总额。
  基于EVA和平衡计分卡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在以往的EVA和平衡计分卡融合的研究中,大都是基于单个企业的绩效评价,因而在计算时比较容易计算出各指标的具体数值。而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基于整个供应链的绩效评价,这样在计算时显然要复杂得多。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构造了基于EVA和平衡计分卡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模型(见图2)。
  在此模型中,平衡计分卡和EVA进行了很好的融合,之所以没有把EVA放入平衡计分卡中的财务方面而独立地作为一个考核角度,是因为突出EVA指标的重要性,能更清晰地看出供应链的增值状况,从而更直观地看出供应链的运行状况以及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所做出的贡献。这从EVA角度中的两个指标―供应链经济增加值以及核心企业经济增加值可以反映出来。为了比较不同规模的供应链绩效运行状况,笔者增加了供应链经济增加值比率这个指标,从而可以克服由于规模的差异而非其它因素导致的供应链经济增加值不同所造成的考核不公平状况。
  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笔者构造了基于EVA和平衡计分卡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共五个一级指标,在每个一级指标下选取了三个关键的二级指标,每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
  通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财务报表,很容易能够得到这些指标中的数值。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标杆分析法,选取一个标杆供应链或者期望供应链,然后把此供应链指标数值与标杆供应链或者期望供应链的数值逐个比较,找出差距,从而进行针对性地改进。菲利普・科特勒解释说:“一个普通的公司和世界级的公司相比,在质量、速度和成本绩效上的差距高达10倍之多”。因而标杆分析法是评价或改善供应链绩效的有效评价工具。从表1也可以看出本文所构建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多目标、多层次的,这些指标边界不很清楚,因而为保证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客观性以及准确性,可以采用基于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L.A.Zadeh)教授于1965年提出的模糊集合论的模糊综合评价法。
  结论
  本文所探讨的基于EVA和平衡计分卡结合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一种比较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但仍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比如本文提出的基于EVA和平衡计分卡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模型中所选取的指标还不够全面,而且在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时,由于财务方面的指标和EVA方面的指标并不是完全互斥,因而在确定权重时就会造成一定的误差。
  参考文献:
  1.Douglas M Lambent,Terrance L Pohlen.Supply Chain Metric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01(12):1-14.
  2.张纯.EVA业绩评价体系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3.李剑.构建新型EVA综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J].现代企业,2008(7)
  4.陈琳,王平心.传统绩效评价体系与EVA的整合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6)
  5.刘晓英.EVA综合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17)
  作者简介:
  郑品石(1978-),男,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战略管理。
  袁天赐(1987-),男,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硕士,现就职于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

推荐访问:供应链 绩效 平衡 计分卡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