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1日 02:36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谈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统一战线性质的报刊 列举两次国共合作时期的统一战线

发布时间:2019-03-01 06:25:07 浏览数:

  中图分类号:G21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1924年国民党召开“一大”,标志着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两党合作之后,加强了报刊宣传工作,创办了一批报刊。下面本文对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刊物
  1924年1月国民党召开“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国民党改组,一批共产党人进入国民党中央宣传系统,参于国民党报刊和通讯社活动。统一战线报刊兴旺起来。中国国民党改组后,改变先前侧重军事政治运动、忽略宣传组织民众的缺点,加强了报刊宣传工作,创办了一批机关报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毛泽东,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持全面整顿国民党报刊宣传系统工作,大批共产党人帮助国民党创办了一大批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报刊。据《政治周报》统计,1926年6月北伐前夕,国民党系统出版的报刊有近百种,其中大部分是由共产党人主持、以国民党规条报刊名义出版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报刊。至武汉“七一五”政变前,国共合作报刊始终处于兴旺发展的局面之中。争取联合各派革命力量,结成反帝反封建统一战线,是这一时期报刊的重要内容。
  一、《政治周报》
  《政治周报》于1925年12月5日在广州创刊,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广州政治周报社出版。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按照党的决议,于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2月25日,汪精卫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召开的第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上被任命为宣传部部长。1925年10月5日,国民党召开第111次中央执行委员会时,汪精卫在会上以政府事繁难于兼顾宣传部长职务为由,提出请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被会议通过。10月7日,毛泽东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就职。毛泽东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任代理部长后,为反击国民党西山会议派、戴季陶主义以及帝国主义、军阀、豪绅之流的反革命舆论的进攻,巩固国共合作统一战线,认为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革命宣传阵地,因此极力主张创办《政治周报》,得到国民党中央党部的同意。就这样,经过积极筹备,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的名义,于12月5日,创刊了《政治周报》,毛泽东兼任主编,编辑了前4期。并为该刊第1期撰写了《〈政治周报〉发刊理由》,还以“润”为笔名发表了7篇杂文,揭露和抨击广东军阀、政客和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宣传。
  第 5―14期先后由共产党人沈雁冰(茅盾)、张秋人负责编辑。该刊出版目的是“向反革命派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传”。主要刊载国民党中央和广东革命政府的重要宣言、报告和决议,还发表政治论文和通讯报道。辟有“反攻”专栏,猛烈抨击国民党右派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言行。毛泽东为该刊创刊号撰写《发刊理由》。此文论述了办报思想,明确提出办报的目的是“为了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还提出了用事实说话的宣传原则。
  在毛泽东的主持下,《政治周报》高举新三民主义大旗,热情宣传了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它指出,三大政策是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推进国民革命的动力,也是革命派与反革命派斗争的焦点。《政治周报》大力宣传国共合作后的重大成就,以铁的事实告诉人们贯彻三大政策的正确性与必要性,指出国共合作实现后,“广州市出现了十四年来未有的太平;人民确实得到了集会、结社、言论、罢工自由”,“废除了广州市场的赌博;全省军政统一;财政亦逐渐集中;病民苛税已有一部分革除……”《政治周报》还发表了张秋人的《省港罢工的过去与现状》。刘少奇的《一年来中国职工运动》、李春涛的《东征纪略》等文章,用更具体的事实批判了右派反对国共合作、反对孙中山新三民主主义的言行。
  《政治周报》从理论上、事实上揭批了国民党右派破坏国共合作的行径,教育了国民党左派,争取了中间派,捍卫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有力地驳斥了反革命派对国民革命的无耻诬蔑,热情歌颂了工农运动,为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参加北伐战争起了宣传发动作用。
  《政治周报》从创刊到停刊,共出14期。从第5期起,因毛泽东兼任广州第六届农讲所所长,故不再兼主编。此刊虽然只存在了半年,但其影响是巨大的。它在广州、上海、北京、开封、重庆、昆明等全国大中城市及香港等地,都设立了分售处。每期发行约4万份,成为当时深受读者欢迎的一份权威性刊物。因此,受到国内外的高度评价。
  二、《中国农民》
  《中国农民》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农民部名义印行的指导农民运动的刊物,1926年1月1日在广州创刊,月刊。由毛泽东主编,李大钊、彭湃、林伯渠、阮啸仙等曾为撰稿人。1924年1月下旬,共产党员林伯渠在国民党‘一大’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任国民党第一任农民部长。在1926年1月国民党‘二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农民部长。林伯渠为了宣传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总结和传播农民运动的经验,把彭湃领导广东农民运动的经验扩大到各省,同时给各地同志提供有关农民运动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实际运动的材料,农民部于1926年1月创办了《中国农民》月刊。”1926年6月1日,国民党中央任命甘乃光为农民部长。1927年3月中旬,邓演达在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上,补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主席团成员、中央农民部长。甘乃光和邓演达继续大力推动全国农民运动,积极参与毛泽东主持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重视《中国农民》的编辑出版。
  《中国农民》主要刊载有关农民运动的理论文章、各地农民运动的报道和经验介绍等。经常为它撰稿的有毛泽东、李大钊、林伯渠、李立三、彭湃等。毛泽东的《中国农民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李大钊的《土地与农民》、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等重要论著都发表在该刊上,为农民运动的发展做了理论指导。《中国农民》主要刊载探讨中国革命中农民问题的理论文章,各地农民运动的报告。第一期和第二期分别发表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两篇论文。1926年12月一度停刊。1927年6月在汉口复刊,终刊日期不详。李大钊的《土地与农民》、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等文章,都是在《中国农民》上发表的。1926年出版10期后停刊,1927年6月在武汉出版“土地问题”专号。
  三、《农民运动》
  《农民运动》1926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周刊,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所办指导农民运动的通俗刊物。由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主持出版。主要刊载有关农民运动的政论文章和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省农民协会的宣传材料。它以报道各地农民运动实际情况为主,热情支持农民革命运动。曾广泛报道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山东、河南等省农民运动的情况和经验。1926年春,东兰农民运动受到了广西军阀的镇压,历时数月之久,发生了震惊省内外的“东兰农民惨案”。《农民运动》对此进行了报道。9月上旬,《农民运动》第六、第七期全文刊载了陈协五写的《广西东兰农民之惨案》和陈勉恕写的《广西东兰农民运动之实际情况》等调查报告。这些报告肯定了东兰农民运动的正义性,赞扬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是广西农民运动的一个先锋队。”同时,广州的《向导》、《政治周刊》、《中国农民》、《农民运动》、《工人之路》、《疾呼》、《国民日报》等报刊,纷纷发表工农商学妇等团体声援东兰农民运动的通电、宣言和文章,痛斥广西国民党右派和土豪劣绅制造东兰农民惨案的罪行。《农民运动》共出版28 期,每期发行1 万份,终刊不详。
  
  

推荐访问:国共合作 战线 报刊 谈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