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8日 05:40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由《图雅的婚事》看中西部农村妇女的生存抉择_图雅的婚事影评分析

发布时间:2019-03-16 06:24:56 浏览数:

  [摘 要] 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我们关注中西部农村妇女的苦难与生存。《图雅的婚事》首先关注的是人的生存状态,三个女人面对生存的困境表现出了不同的精神追求,她们对命运的不同抉择折射了现代化进程中中西部农村妇女的生存境遇与不同类型的精神状态。《图雅的婚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反思和反观的机会,提醒我们应该深切关注最需要生存关怀的人群,最需要获得精神提升的人群。
  [关键词] 命运抉择;生存境遇;精神状态
  
  2007年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荣获了第57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部电影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以影像语言生动地讲述了现代化进程中中西部农村妇女的三种生存抉择,关注了“在当前的社会文化转型时期,是最需要生存关怀的人群,也是最需要获得精神提升的人群”[1]。本文通过评析图雅、巴特尔的姐姐和萨日娜这三个女人对命运的抉择,探讨现代化进程中中西部农村妇女的生存境遇与不同类型的精神状态。
  一、图雅:坚韧、重情却又无奈的美丽拯救者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草原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干涸缺水严重威胁着图雅一家的生活,可以说这是这个牧民家庭困境接踵而至的根源。为解决缺水问题,巴特尔打井导致下肢残废,从而丧失了劳动能力,这是图雅命运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面对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艰辛,图雅靠着女性的坚韧与责任,成为家庭的生活支柱和精神支柱。为救帮自己运草的森格,图雅的腰椎严重错位。面对厄运的再次降临,图雅毅然作出了超出伦理的惊人选择:先离婚再带前夫嫁人。
  在物质生活即将失去保障的情况下,图雅决定踏上现代文明之路。当宝力尔用汽车这个现代化交通工具载着图雅一家离开日渐沙漠化的牧场,离开贫穷落后的家园,驶向喧嚣热闹的现代文明之地时,图雅的惟一感受是“头晕”。她受过教育,是个当代农村女性,但她的生活与观念离城市文明太久远了。图雅头晕于她和现代文明能否接轨,能否相互接纳。命运的改变似乎就在一瞬之间,但是当图雅得知宝力尔隐瞒了巴特尔的自杀事件时,刚刚滋生的对现代文明的好奇与好感瞬间消失,对物质丰厚但道德和情感却很可怜的所谓城市人彻底地失望了。当命运要求图雅再次对物质和情感作出抉择时,她果断地将浮躁冷漠的城市文明抛在身后,返回贫困但温暖的家园,重新开始艰辛的生活。
  在城市的边缘绕了一圈,因为无法越过道德情感这条无形的界限,图雅又回到了原点。历经几番波折,图雅主动选择了既能扶持自己艰难生活又能给予自己美好爱情的森格。这一次与前几次的允婚有本质上的区别。对图雅来说,前几次如同商品交换,只要对方答应养活巴特尔,她就嫁,完全是被动的无奈的选择,对自己以后的命运毫无支配权利,而对森格,是在患难中摩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图雅主动地接纳了森格,这似乎是“嫁夫养夫”最完美的结果。然而爱情的火花变成了可怕的导火索,大喜之日,巴特尔和森格大打出手,图雅躲在小屋里流下了心酸、无奈与无助的泪水。这个坚韧、善良、重情的女人对自己的命运抉择一直都是主动、坚定、不为他人所左右的,她的“嫁夫养夫”愿望终于成为现实,但不可调和的矛盾也随之而来,图雅又一次陷入了困境。
  从图雅对命运的抉择上,我们不难看出,图雅是个重情的有责任感的女人,当每一次灾难降临时,她都坚定地选择了亲情。“嫁夫养夫”在现代社会有悖伦理,但既想得到物质上的支撑,又想得到情感上的接纳,对图雅来说这是惟一的办法。所以当求婚者无法接纳巴特尔时,在生存与亲情的抉择中,图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亲情。图雅面对困境的坚韧与顽强令城市人钦佩,而她对命运的选择,更令人际关系日渐冷漠的城市人唏嘘感慨。
  “嫁夫养夫”的习俗在旧社会并不鲜见,但在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这种大背景下,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文明的进步已经使人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图雅“嫁夫养夫”的拯救方法显得过于理想化了。“嫁夫养夫”看似是个大胆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决策,其实它根本不合社会进步的节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图雅试图用“嫁夫养夫”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注定是个伦理悲剧。图雅生活在现代社会,有自己独立思考与决策的能力,虽然她重家庭、重亲情,但是总的来说她的生存方式、思想观念已经与时代产生一定的隔膜了,图雅自我封闭于家庭的小圈子,似乎从没有认真地思考过除了“嫁夫养夫”是否还有其他的脱离贫困的方法,没有认真地寻求真正的解救方法。站在现代文明与原始落后的交接处,当命运再一次让她作出抉择时,现代与落后的冲突,生活与情感的纠结,使她再也无法主动而强硬地决定自己的命运了。
  图雅接受过现代文明的教育,坚强独立、有主见,对自己的生活和命运有一定的把控能力,但图雅的悲剧也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远离现代文明太久,当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他的判断可能会出现偏失,在对命运自主的抉择中会举步维艰,甚至迷失方向。图雅是中国中西部一部分农村妇女的代表,她们勤劳善良,吃苦耐劳,对家庭有很强的责任感,她们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有主见,但缺乏与外面世界的联系,不知道身外世界的精彩,缺乏正确的引导,不懂得换位思考,长期被传统观念束缚,时间愈久,言行举止和思想观念愈跟不上时代,长此以往,只能保守落后,守着贫困,守着无助,最终被大踏步前进的时代无情地甩掉。
  二、巴特尔的姐姐:善良、能吃苦而又精神麻木的女人 影片中,巴特尔的姐姐一共就出场四次,然而在短短的出场中她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却给观众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女人如花,但生活的重担已经把巴特尔的姐姐磨难成一个像极了男人的没有一点女人味的女人。粗黑、松弛,毫无生气的脸裹在灰紫色头巾里,黄不拉几的肥大棉袄里是臃肿的走形的身材,粗哑低沉的声音,一根接一根的香烟……这个外表没有女人味的蒙古女人却有一颗善良、宽厚的心。她得知图雅如果再劳累可能下肢会瘫痪时,就好心地劝图雅跟她的弟弟离婚,并主动承担弟弟的生活。这个外表看似了无生气拎不起来的蒙古女人却有着顽强的生存能力,丈夫死后一手拉扯大六个孩子,对于成了“屁牧民”的弟弟,“多他一张嘴,我也能担得起来……”
  和图雅一样,巴特尔姐姐的身上尽显了中国西部农村妇女的宽厚善良与任劳任怨,但是她缺乏图雅那种对命运的自主意识。生存的空间狭隘,生存的环境恶劣,贫穷和长期无目的的生活状况让她的肉体和精神都变得麻木、呆滞,不知道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存在的价值,也无力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她的生存就是为了几张要吃饭的嘴。臃肿的大棉袄、灰紫色的头巾将她紧紧包裹住,使她和现代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抚养孩子的重担、日渐沙漠化的牧场,面对如此的生存境遇,对她来说酒是最好的解痛药,这个可怜的女人用酒精去忘却身体上的痛苦,更用酒精去麻痹精神上的痛苦,一切听天由命。
  巴特尔的姐姐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典型代表。这个群体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就因为身为女人,她们得毫无怨言地承担农业生产和家庭劳动双重重任,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劳动强度大,没有身体的健康保障,也没有心理的健康保障,身心疲惫不堪。由于一直生活在传统理念之下,男尊女卑,她们成为劳动的机器,多子多福,她们又成为生孩子的机器。由于缺乏文化,所以思想简单,生活不论是苦是甜,都安于现状,她们不懂得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子女,她们无力也无法去思考关于命运的问题,只知道就这样活着,这就是女人的命,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与社会文明跟她们毫无关联。这是一个最值得人们关注、关心的女性群体,她们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分子,她们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令人同情,更令人担忧。
  三、萨日娜:无所顾忌奋力追逐现代化的女人
  在很多观众的眼里,萨日娜是个为人所不齿的坏女人,“这样一种象征符号代表着自私、唯利是图、缺乏起码的责任心和道德意识,她热衷于追求个人物质享受……”的确,萨日娜是个只爱钱不爱人的女人,哪个男人钱多就跟哪个男人跑,一次又一次,而且欲望越来越大。说萨日娜这个女人唯利是图、不道德、不知廉耻等一点都不过分,一虚一实,一伪一真,她和图雅完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这个角色,王全安导演并不想多做道德上的评判,他只是希望通过银幕再现生活的真实,再现人物的真实,让观众去思考评判。
  对于只爱金钱、没有真情的萨日娜,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挖掘一下她的这种道德行为的动因和根源,从而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这个人物。萨日娜屡次跟人跑,目的其实和图雅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只不过图雅是因为无力承担家庭的重担无奈之下作出的选择,萨日娜是因为不愿辛苦劳作而主动追击丰厚的物质生活。图雅的“嫁夫养夫”有悖正常伦理,但观众深表同情,萨日娜的“跟着男人乱跑”也有悖道德标准,却遭到不齿。追求物质享受本身没有错,无可厚非,连丈夫森格自己都说“爱钱爱卡车有什么不对”,但是萨日娜在选择自己的命运时方式和观念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严重违背了人类的道德情操、责任和良知。不过,我们必须承认,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虽然不择手段,但是萨日娜大胆、执著,拿得起放得下,无所顾忌地追逐着现代化。而这一点恰恰是图雅在试图摆脱困境时所缺乏的,正是由于她对情感的纠结不清才最终导致多人受伤。
  日益沙漠化的牧场,干涸的草地,萨日娜的生活如同图雅、巴特尔姐姐一样,也在遭受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冲击。萨日娜经受不住现代物质生活的诱惑,一次次地跟有钱男人跑,意味着她在追逐现代文明的路途上一次次地摔倒,一次次地被抛弃,而她从现代文明学会的也是抛弃与欺骗以及对物质追求欲望的一次次膨大。现代文明并没有真正地接纳萨日娜,她始终站在现代文明的边缘。萨日娜是中西部一部分农村妇女的真实写照。她们向往舒适的生活,不愿吃苦受累,一心指靠男人养活自己,她们年轻,思想活泛,不愿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极易受到物质的诱惑。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她们坚定、执著,即使丧失了道德情操也会无所顾忌,但是她们的文化素质不高,在极易受到物质诱惑的同时又极易受到欺骗,她们怕吃苦,又没有一技之长,不为现代文明所接纳。
  《图雅的婚事》中三个女人对命运的不同抉择折射了现代化进程中中西部农村妇女的生存境遇与不同类型的精神状态。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在迅猛发展,现代化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很久以来,农民在农村中的生活状况究竟如何,绝大多数城里人并不清楚。”“当我们走进中国的农民时,我们看到了想象不到的贫穷,想象不到的罪恶,想象不到的苦难,还有想象不到的抗争,想象不到的沉默,想象不到的感动。”[2]《图雅的婚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我反思和反观的机会,提醒我们应该深切关注最需要生存关怀的人群,最需要获得精神提升的人群。
  [参考文献]
  [1] 李锐.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与文学介入[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8(01).
  [2] 陈桂棣,春桃.中国农民调查[J].当代,2003(06).
  [作者简介] 王玉梅(1970― ),女,江苏泗阳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推荐访问:婚事 抉择 看中 农村妇女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