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8日 04:13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社团管理模式 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对多校区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8 06:27:55 浏览数:

  摘 要 在多校区办学条件下,学生社团管理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创新社团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适应多校区社团管理的新特点和新要求,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推进社团领导体制、社团保障机制、社团服务机制、社团考评机制、社团激励机制改革等方面不断推进社团管理模式创新,从而促进对多校区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
  关键词 社团管理 模式创新 多校区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to Multi-Campus Cultural Life
  LING Rifei, XIN Lizhang, ZENG Liping
  (School of Civil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In the conditions of multi-campus school, the student organizations manage the impact and challenges, how to further innovate in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model,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 societies to adapt to the new featur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multi-campus community, has caused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From the propulsion system of community leaders, community protection mechanisms, community service mechanisms, associations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associations, incentive reforms continue to promote community management model innovation,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the life of the multi-campus culture.
  Key words community management; model innovation; multi-campus; campus culture
  
  多校区办学模式开拓了新的教育发展空间,弥补了教育资源的不足,增加了高校的竞争优势,缓解了一些矛盾,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一些问题。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举足轻重的学生社团管理和发展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力量,成为高校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培养学生的重要阵地。当前多校区办学模式条件下社团管理模式的创新对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这一课题的意义日益突出。
  1 高校多校区社团发展与校园文化生活的关系
  随着高校多校区办学的深入,多校区社团活动的发展已经成为影响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1 多校区社团建设发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多校区办学模式条件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学生更容易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融入新校区的大学生活、融入新校区的精神文化。根据往年的大学新生入学数据了解到,接近70%的新生,在大学社团招新中加入2-3个社团。而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支撑点是社团文化活动的开展,只有认真把握这支力量,才能更好的发展校园文化,只有把这只主力军的力量激发出来,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多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可见,多校区社团建设发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1.2 多校区社团建设发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高校多校区社团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校园文化建设是否取得成效,社团文化的传承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针对多校区办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坚持执行已有的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继承和发扬本部校区一脉相传的社团管理理念与行为文化使学生社团作为学生发挥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培养素质、锻炼能力的自由舞台,是丰富和完善多校区校园课外文化生活的重要体现。因此,规范多校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是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1.3 多校区社团文化建设是多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平台
  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处于一个传承、起步和尝试阶段,多校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平台,在这一环境条件下,多校区社团文化建设需立足新校区建设的实际,发挥自己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建设优势以及承前启后、百花齐放的特点,敢于创新社团建设发展的新模式和特点,才能更好的书写新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篇章。在多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不断提高社团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创新,才能更好的促进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形成和发展。
  2 当前高校多校区社团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多校区社团内部管理不够完善,发展缺乏持续性,发展目标不明确。新校区的学生社团虽然沿袭了老校区社团的管理模式,制定了相关的章程和制度,但章程上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没适应新校区建设社团发展的总体发展规划。很多社团目标规划意识淡薄,不积极思考和规划社团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工作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很大,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加上多校区社团干部培养的断层,新校区的社团干部经验、管理能力不足,就无法使社团活动有序、规范、创新的开展,因此新校区社团缺乏生气,容易导致社团缺乏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往往表现为整个社团管理内部的松散,不利于多校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2)多校区社团类别分布失衡,社团会员缺乏稳定性,社团活动缺乏学术氛围。从多校区社团的类别分布上看,虽然学生社团的名目繁多,但主要集中在兴趣爱好型社团、社会公益型社团等领域;从学生社团的会员分布来看,具有明显低年级化的现象,会员流失严重,高年级的学生除了担任社团干部之外,继续参加社团的很少。从目前社团的功能挖掘来看,真正能与学校学科专业优势紧密结合的学术科技型社团并不多,如果社团没有深度的功能挖掘,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化的需要、对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需求,不利于建立浓厚的校园文化建设。
  (3)多校区社团管理学校层面认识不够明确,对社团的经费支持和场地供给不足。多校区社团的建设学校没有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没有从政策制度层面上鼓舞和出台有利于学生社团发展的措施,不利于多校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对社团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把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并贯穿到学生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缺少其他职能部门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轻视了对社团建设的引导和扶持。同时在多校区社团发展过程当中,没有活动经费的支持,仅靠会员缴纳的会费作为活动开展的经费;缺少固定的活动场地和办公场所是困扰多校区社团持续发展最为突出的难题。
  (4)多校区社团活动缺乏有序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活动立足点不能反映和满足会员的需求。多校区社团的活动的建设和发展欠缺衔接,有些社团学年开始没有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很随意,不深入挖掘社团自身的特色优势,没有确立社团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没有站在会员的角度和利益去考虑策划和开展有益于会员的活动,不能较好的吸引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引起广大学生的关注,不利于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影响。
  (5)多校区社团建设和发展,缺少社团老师的指导和考评激励机制,不能促进社团纵深发展的良性循环。多校区社团的纵深发展,教师对社团的指导不可或缺。高校对教师为社团服务的劳动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多校区社团管理的纵向深入。在目前多校区社团发展的大环境下大部分高校缺少对社团实行强有力的考评机制,这样不利于组织多校区社团的运作,不利于发挥其作用和功能,不能促进社团纵深发展的良性循环。
  3 高校多校区社团管理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
  (1)资源合理优化配置为原则。多校区社团的日常管理充满挑战性和复杂性,学校层面要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纳入到日常教育教学的环节当中,相关职能部门应结合自身工作的职能,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多校区的社团管理在促进校园文化生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以可行性发展为原则。多校区社团的建设管理有其特殊性,高校多校区社团管理模式的创新原则,应结合多校区社团建设发展的实际,切实提出可行性发展的规划方案,做好多校区社团发展的定位,重视新老校区校园文化积淀的传承与衔接,有利于促进多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
  (3)以会员的发展基础,个性引导为原则。多校区办学条件下,社团管理模式的创新要重点突出以会员的中心,就是要以社团会员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本校区的学科建设优势、结合校园文化的实质,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文化活动对于营造个性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以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为原则。多校区社团建设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动态多样性的特点,要将学生社团进行科学的分类,加以规划进行指导,同时要扩大重点社团在全体学生中的覆盖面,要重点扶持学术科技型社团,通过开展特色的社团星级评选活动创建一批在大学生中有影响力的重点学生社团。
  4 高校多校区社团管理模式创新对校园文化生活的思考
  (1)完善多校区社团管理领导体制和机制,理顺多校区社团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多校区社团的发展,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做强有力保障。
  为强化多校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首先要加强学校层面对学生社团工作的领导,要把多校区社团日常的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逐步形成多重覆盖、立体交叉、相互补充的校园文化工作格局。学校各级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工作,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和帮助,真正把社团组织作为学校校园文化生活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站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扶持社团的发展。
  作为学校具体负责管理工作的社团联合会,要准确定位好自己的工作职能,进一步完善日常的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和方式方法,进一步理顺多校区社团的管理、服务、协调和保障机制。成立全校性的“大学生社团工作委员会”,在各社团成立社团团支部,如桂林理工大学于2004年4月24日成立的共青团桂林工学院社团工作委员会(简称社团工委),目前,全校社团共有26个社团团支部。具体负责全校学生社团团支部的党建、团建工作以及社团的评奖、评优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团工作委员的成员由分管学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主任,团委书记担任执行主任,同时各相关成员由相应的职能部门领导组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切实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领导作用,实现全校学生社团的整体统筹,努力为多校区社团的发展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环境氛围,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做强有力保障。
  (2)切实加强多校区社团干部队伍建设,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加强社团的活动阵地,强化分类指导和重点扶持,为深化校园文化生活做重要保障。
  多校区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更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社团干部的队伍建设和保证必要的经费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要特别重视社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要严格按照“严进优出”的原则做好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注重新老干部之间桥梁纽带的“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使社团的文化精神得以衔接和传承。学校要努力改善学生社团的物质条件,同时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大对学生社团活动场地、社团期刊、社团网站等活动阵地的建设力度,积极为社团营造良好的活动环境和氛围。
  对多校区社团的管理坚持分类指导,重点扶持的原则,要将全校性的社团进行分类,对性质相同的社团要进行合并,以免造成社团的重复性建设,同时要加强规划引导,扩大重点社团在全体学生中的覆盖面,要重点扶持学术科技型社团、社会公益型社团的协调发展,推进多校区社团良好生态局面的形成,进而为深化校园文化生活做重要保障。
  (3)要强化多校区社团党团组织建设,在育人功能的服务作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社团,实施社团活动项目化管理,推进校园文化生活的纵向发展。
  在多校区办学模式条件下,应积极探索在学生社团建立党团组织的新模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社团,要开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社团团支部应发挥思想教育工作,在社团活动中融入和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社团成员政治素质,对条件成熟的社团成员进行“团员推优”,引导其向党组织靠拢,开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第二战场”,让党组织在学生社团中成为坚固的堡垒。
  同时为了更好的推进多校区社团活动的建设,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对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实施社团活动的项目化管理,即学生社团可以根据学校每年的工作思路制订出有自己特色的活动策划并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项目答辩,通过对社团活动的可行性、创新性、影响力、活动成效等进行论证,评选出最优的方案,对同意立项的社团活动给予经费支持。这样既能保证多校区社团活动的有效管理又能保障社团活动的质量,更能发挥社团干部的聪明才智,形成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各具特色、勇于创新的社团工作局面,最终推动校园文化生活的纵向发展。
  (4)创新多校区社团考评和激励机制,积极培育品牌社团,以点带面推进多校区社团的建设和发展,最终推动校园文化生活建设。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是多校区社团管理工作机制创新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考评和奖励机制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作用,对多校区社团工作的开展具有明显的引导示范功效。在社团指导老师方面,学校层面要适当考虑社团指导老师的工作量、劳动报酬,将其纳入到年度工作考核以及晋升职务等工作环节中;在社团管理方面,要建立目标考核制度和星级社团评选制度,对年度考核优秀、良或评选为星级社团的社团管理部门要在社团提出申请重大活动的经费、场地、教师指导等方面给予重点的支持,并对优秀的学生社团进行表彰,对落后的学生社团要进行末尾淘汰,通过抓两头来进一步引导促进中间社团向上的动机并控制其行为向好的方向发展。
  多校区社团建设要立足于本校区的实际,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会员为本,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立足广大青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社团服务活动,不断增强社团的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为多校区社团创造宽松的发展空间。通过举办喜闻乐见、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广大会员同学的校园文化生活,满足广大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达到服务会员成长成才的目的,反过来也会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社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点带面,不断推动多校区社团文化活动方向的发展,最终推动校园文化生活建设。
  总之,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对多校区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研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在多校区建设和发展的大环境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多校区社团文化生活在促进校园文化生活中的作用研究,站在建设先进文化的高度来加强对社团的引导和建设,顺应社会变革的新形势,卓有成效的组织开展社团工作,使学生社团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课题项目:桂林理工大学2011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课题资助(GUTDJC08)、2010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广西高校学生社团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研究”(2010MSZ023)
  
  参考文献
  [1] 王天琪,吴志勇.多校区办学高校团学工作模式探析.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2).
  [2] 时军.大学生社团自主发展模式研究[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2004(4).
  [3] 孙丽霞.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模式研究.科技导刊,2011(8).
  [4] 张卫华.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7(2).
  [5] 戴卫义,闪茜菁.论高校团组织在学生社团工作中的主导作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6] 李源.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创新探讨.中国商界,2010(3).

推荐访问:文化生活 校区 管理模式 社团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