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3日 08:09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关于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思考】流动党员会自动脱党吗?

发布时间:2019-04-17 06:34:36 浏览数:

  摘 要:  上海作为我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流动党员数量在不断增加,对于他们的教育培训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主要原因系思想认识的偏差、自身特点的制约和管理渠道的不畅。
  关键词:流动党员;教育;培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和人才流动的日益频繁,我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大量人才和劳动力的不断流动,必然带来相当数量党员的流动,我们把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称为流动党员。流动党员的日益增多,给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如何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上海作为我国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这一课题尤其值得探讨。
  一、流动党员及其教育培训的现状
  (一)来沪流动党员成分多元、结构复杂,呈现增多趋势
  近二十多年来,上海外来流动人口总体呈逐步增加状态,流入远远大于流出。闵行、嘉定、松江等区流动人口数量早已超过户籍人口数,部分街镇流动人口数量与户籍人口数之比高达4∶1。在庞大的来沪人员中,其中有大量的流动党员,其数量也日趋增加。
  调查发现,来沪流动党员除总量呈现增多态势外,还具有与一般党员不同的一些显明特点:一是成分多元,主要由农民、下岗职工、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组成;二是来源地域广泛,遍及全国各地;三是文化起点不一,高中及以下居多,但相对高于流动人口的文化程度;四是岗位不同,工作选择性大,随意性强;五是驻地分散,以农村和市郊结合部为多,流动频繁,活动范围广等。
  另外,调查显示,流动党员在性别比例上,男性大大多于女性,男性青壮年劳力在“两新”组织工作的居多;在年龄结构上,各年龄层次均有分布,以30-40岁为主要年龄段;在行业分布上,绝大多数在“两新”组织中务工,其他零星分散。
  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培训的任务之艰巨性。
  (二)勇于创新尝试,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取得一定经验
  各级党组织本着有利于党员的合理流动,有利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流动党员作用的原则,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创新,进行多种尝试,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更新理念,服务意识为先。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党组织采取了服务、教育和管理相互渗透、三位一体的理念。以服务意识为先,切实解决流动党员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关爱党员,以情感人,激发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在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同时,也是对流动党员党性的宣传和教育。
  比如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信息、维权等方面的帮助和服务,解决他们的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实际困难。流动党员在接受组织关爱的同时,自然而然会产生对党组织的归属感,党性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完成。
  2、转换模式,创新组织设置。各级党组织根据流动党员人员分散,流动性强,从业、居住不定等不同特点,打破常规,组织设置与流动党员特点同步化,创新和转换新的教育培训模式。
  比如专为流动党员创设党支部,尝试用新的组织设置来开展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工作。这一组织教育形式往往能博得流动党员的青睐,并取得明显效果。可以在来沪人员集中的村建立“新村民党支部”,可以在各类专业市场中建立“市场党支部”,可以在来沪人员集中居住中心建立“公寓社区党支部”,可以在外来建设者集聚的企业建立“来沪公司党支部”,还可以实行以流入地党组织教育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教育管理为辅的双重教育管理模式,以外来务工人员党员集中居住地为依托的属地化教育管理模式和以流出地党组织教育管理为主同时流入地党组织对其教育发展进行指导并提供活动场所等方面支持的联建管理模式等等。
  经过各级党组织的探索实践,现在用以组织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各种“新”模式已初步趋于成熟,不同程度地弥补了以往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的空白点。
  3、因材施教,教育形式动态化。针对流动党员个体情况的多样性、多变性等特征,各级党组织尝试在教育培训的时间安排、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不断调整、创新,以动态的方案来应对流动党员动态的需求。
  比如有的基层党组织专门设计了针对来沪务工人员的长班短训的系列教育培训方式,利用双休日开班,提供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及有关法律、技能方面的知识培训。有的则实行“学习预告制”,把将要开展学习活动的内容、形式、要求以菜单形式提前通知学员,通过党课讲座、电化教育、知识竞赛、外出参观、普法教育、献爱心活动、卡拉OK、诗歌朗诵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寓党的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还有的采取在各级党员服务中心滚动播放学习教育内容、敞开使用远程教育网络终端等措施,方便外来流动党员自主选择学习时段;推行“微型党课”、“情景式课堂”等教育形式,利用工闲时间对来沪流动党员开展教育。
  二、目前流动党员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将不断进行深刻变化,流动党员队伍也将日益扩大,跨区域、跨地区、跨行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这为新时期的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未来发展形势的要求,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党员来去难以掌握。在调查中发现,由于流动党员工作具有多变性,流动频繁,造成各地流动党员数字不清、情况不明的现象均有不同程度地体现。部分党组织不了解外出党员的去向,无法与外出党员保持联系,造成“流出地党组织管不了、流入地党组织无法管”的现象。部分流动党员外出前开具活动证、流入后却不及时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成为“挂名党员”或“口袋党员”。有相当多的流动党员,在流入地人生地不熟,找党组织难,要过组织生活更难。对上述这些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也就无从谈起。
  2、经常教育难以坚持。党员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基于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需要在教育方式、组织实施等面制定多样化的方案。从调查看,有的党组织虽然建立了外出党员及外来党员的联系制度,但能够坚持经常联系的为数不多。据在一些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做得较好的党组织中的问卷调查表明,由于流动党员迫于生活压力,长期没有固定的单位和工作岗位,频频流动,固定地点和时间学习的可能性不大,这些党组织中流动党员每年参训也仅在3次左右,整个流动党员群体的经常性教育状态可想而知。   3、教育培训难有实效。由于流动党员具体情况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与之相应的是他们对教育培训方面需求的多样性。虽然各级党组织为满足流动党员需求的多样性作出了不少努力,但仍有可待完善的较大空间。调查表明,流动党员对教育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安排等方面的需求均有较高要求。如在培训内容上对国情市情区情、法律法规、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内容有较多的偏好,希望在创新、综合分析、行政管理和交往应变等能力方面得到提高,体现出流动党员首先在再就业能力方面的迫切需求;在培训形式上,接受度较高的有参观考察、文娱竞赛等较为直观、活跃的形式,已不满足于单调的课堂讲授;在培训时间上的需求也有所不同,晚间、双休日、节假日,不一而足,大多数更倾向于通过网络等可以由他们自由掌握时间的教育培训手段。面对如此多样化的需求,使得教育培训活动对每一个流动党员具有实效性无疑难度很大。再加上一部分基层党组织没有从实际出发,在教育培训活动上过于强调一致性,不能做到因人而宜、因时而宜、因事而宜,对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就更难达成。
  三、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相关问题的成因分析
  1、思想认识的偏差。一些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淡化,理想信念动摇,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下降,与此同时,一些党组织对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还不足,导致行动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轻视或忽视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倾向。
  2、自身特点的制约。流动党员具有一般党员不同的特点,最初的流动党员由单一性发展为目前以及今后的多元性,成分多样且数量增多,活动区域跨度性较大,不仅跨县,跨地区,跨省市,还跨行业,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多变性,有的一年换十多个地方,变更四五种职业。这些特点,增加了党组织与他们在保持联系、加强管理并进而开展教育培训等方面工作的难度。
  3、管理渠道的不畅。目前,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至今没有建立起统一、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现象并不鲜见。多数流出地党组织、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之间链条断裂,造成不少流动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途径、手段因之相对受到限制,无法进行切合实际的个性化教育和管理,显得“力不从心”。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基层党务工作者和各级党组织的领导通力协作,常抓不懈,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继续加强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毛齐、葛英丽.我国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探析[J].福建党史研究,2012,(4).
  [2]黄红英.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党史博采,2008,(1).
  [3]李万桥.如何破解农村流动党员管理难题[J].党建,2011,(4).
  [4]宋金萍.浅谈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难题及破难思路——以淄博市为例[J].企业导报,2012,(15).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嘉定区委党校,上海 201800)

推荐访问:教育培训 流动党员 思考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