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8日 07:20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纵情山水,感悟人文] 初学者山水画临摹图片

发布时间:2019-04-23 06:56:04 浏览数:

  【摘 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地方美术和地域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学校美育是近年来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本文探讨如何将永安乡土美术和地域文化资源融入课堂,采用乡土美术与地方文化寻绎、教学实践、课题研究等方式,通过美术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平台,采用现代媒体技术与手段,将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通过课堂进行传播,唤醒人们关注身边的文化遗存。
  【关键词】乡土美术;数字世界;现代媒体;艺术;教育
  【论文要目】
  一:乡土美术的基本概念
  二:乡土美术资源进课堂的当代意义
  三:永安乡土美术与地方文化寻绎
  自然篇--- 纵情山水 心灵永安
  人文篇--- 历史遗存(槐南安贞堡、贡川古镇)、东南一隅(抗战文化)、
  民俗乡土美术(青水畲族剪纸、刺绣,贡川剪纸)
  四:永安乡土美术与地方文化资源的教学与实践
  五:认识 继承 发展
  六:结语
  一、乡土美术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乡土美术,我国美术教育家常锐伦是这样解释的:“在这块土地上滋生和延续的具有本地特色美术风格的艺术遗存”。简单说来,乡土美术就是在本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美术或正在进行的美术活动。
  “乡土美术”是个地域概念,是指人们出生或少年时代生活的或者现在还在生活的地方,由于长期居住、生活和生产劳动,对该地方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并在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深受影响。“乡土美术”就是本乡本土的美术,即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的美术,是“身边的美术”。广义上指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美术”与“通俗美术”,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学术上,诠释“民间美术”与“乡土美术”无论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又无法隔开两者之间的关联。
  乡土美术的内容较为广泛。首先,它包括当地的“自然景观”。大自然本身就是美的存在,是最广泛的审美对象。其次,当地群众创造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美术形式与作品是构成乡土美术的主要内容。这包括生活中的用具如陶瓷器皿、竹木器皿;用于装饰建筑物的图案、彩绘、木石雕刻;用于衣饰的印染花纹、刺绣;用来装饰生活空间的剪纸、织锦、绘画、儿童玩具如泥塑、面塑和娱乐戏曲中的皮影、木偶等;在各种民俗节庆活动如元宵、清明出现的花灯、风筝,婚丧嫁娶中用来渲染气氛的物品等;用于宗教信仰中的各种神的雕像如财 神、观音和各种门神版画等。(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现代媒体技术通过大量图片对“乡土美术”、“民间美术”和“精英美术”的美术形式作比较,使学生在直观上对美术的形式与分类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乡土美术进课堂的当代意义
  乡土美术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又是历史的见证,是当地人们创造历史的物证,它能为我们的学校美术教育提供丰富而又形象的史料。过去我们都是从文字、典籍中了解艺术史,然而这种艺术史是史学家用语言描述出来的,艺术史究竟是怎么回事,过去流传下来的乡土美术作品就是一个最真实的讲述者,它讲述着世代人们曾经怎样地生活过,当我们看到这些物品的时候,会想起昨天,正是这些东西将历史与现实贯穿起来,正是这些昨天让我们明白自己的位置所在。然而,也因为乡土美术是历史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与条件,当这些环境与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们也随之退出历史的舞台。虽然这是历史的必然,但当它们消失的同时我们失去的是历史的物证。
  人类学家基辛指出:“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一旦去除了文化间的差异,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可能会剥夺人类一切智慧与理想的泉源,以及充满分歧和选择的各种可能性。……我们迫切需要了解人类的多样性,文化人类学研究世界各地人类的生活方式,他们最后获得的智慧就是多样的智慧。……从人类差异的研究,我们对人类社会的新可能性会产生灵感。”多元文化的形成是单个的地域文化和谐共存的结果,可以说没有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多元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在生活中会受到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空间位置及特定文化心理结构的制约,因而在文化上会表现出地域差异。乡土美术蕴涵着丰富多样的人类文化,而地方特色正是体验人类文化丰富性与多样性之所在。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因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容易被其他形式的文化所同化。在学校美术教育中介绍乡土美术及各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美术,使学生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审美价值,不同地域文化的艺术品反映出人类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信念及观察世界的特殊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保持与继承本土特色文化的同时包容多元文化的意识。所以说,乡土美术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将乡土美术引入到学校美术教育中来能增加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丰富,有了最直观的贴近生活的史料与教材,乡土美术中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艺术观念能给学校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教学与设计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同时,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社会、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有利于贯彻实施新颁发的《美术课程标准》,符合《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之“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也切合《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的基本理念“拓宽美术视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和“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同”。
  福建省永安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民族民间美术地域分布也较广。剪纸、石雕、年画、草编竹编、玩具、风筝、各类戏曲和相关的面具、道具、服装制作工艺;民族、民间节日舞蹈、祭祀舞蹈;礼仪;口传文学,如神话、传说、史诗、游戏和故事;各种精湛杰出的传统工艺、手工艺,如针织、织染、刺绣、面人制作等等都充分体现了我市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特色.教育,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最佳载体, 当代教育和当代艺术教育应该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接轨,也要与西方文化接轨, 与民间文化艺术接轨。如果说地方文化资源有100种,而在教育教学中只反映出一两种,那么这种教育是滞后的和狭隘的,同时也是失败的,所以,学校应在开放包容的教育观念上支持艺术教育学的多元发展,更宽泛、更完整的整合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逐步把文化遗产引入到教学体系中,努力培育这方面的人才,反馈到社会之中发挥作用。我们不能把教育做成单一的文本化,教育是不能量化的。教育是人类意义上最艰辛、最伟大和最神圣的事业, 也是最难的工程。(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诠释永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使生活在永安的同学认识到身边的美术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唤醒对身边美术文化遗存的关注)   三、永安乡土美术与地方文化寻绎
  1、自然资源
  历史悠久的闽中小城---永安,风光秀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集中了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和大面积原始森林组成的生态景区,从唐代开始就是远近闻名的游览胜地。2005年永安市被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桃源洞—石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宝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贞堡、基尼斯之最的“桃源洞一线天”。桃源洞属丹霞地貌,早在宋代就被名相李纲誉为“天下奇幽”,主要由桃源洞、百丈岩、栟修竹湾、栟榈山、栟榈潭五大景片组成。代表景点的有一线天、望象台、三寨门等。国家风景名胜区鳞隐石林,由鳞隐石林、洪云山石林、十八洞等景区组成,景区内有石芽、石锥、石柱、石笋等400余座, 最高达36米;代表景点有八戒照镜、猴子抱桃、黑熊护笋、石龟探洞、老虎扑石、玉兔望月等,拟人状物,栩栩如生,景区内植被丰茂,生态保存完好,被誉为天然盆景园。
  2002年桃源洞“一线天”被吉尼斯世界纪录确认为“最狭长的一线天”,著名旅行家徐霞客于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游览一线天,在其《徐霞客游记》中赞道:“上辟山巅,远透山北,中不能容肩,盖之乃受,累级斜上,直贯其中。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未曾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
  永安石林规模仅次于云南麓南石林,号称“全国第二”。石林属岩溶喀斯特地貌,外景多姿壮观,似天然盆景,内景似地下谜宫,侧景则秀丽别致。有“天然石头动物园”之美称的石林景区的标志性景点美猴抱桃,形象逼真,常令游人叹为观止。
  除有桃源洞和石林,还有天宝岩、安贞堡、贡川古镇、天斗山、大丰山、紫云山、吉山古村水乡等。
  2、人文资源
  永安历史古迹丰厚,文化内涵丰富,抗战文化、贡川理学文化、安贞堡建筑文化、青水畲族文化、永安客家文化、青水开闽王闽越文化等多姿多彩。东南抗战文化中心——吉山,是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乡,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众多,有抗战文化遗址、北陵风景区、荷花观赏园、水上游船观光游览区、别墅山庄度假区等。抗战时期,福建省政府内迁永安达七年半之久,是名噪一时的东南抗战文化名城,现存抗战文化遗址30余处,震惊中外的“羊枣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安贞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名“池贯城”,位于永安市槐南乡,距城区110公里。2001年5月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省罕见的一座大型民居建筑,是省内现存最完好的古代夯石建筑之一。安贞堡于清代光绪十一年(1885年)建造,历时14年完工。它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大小房间320余间,建有正堂、下堂18处,备有12间厨房和5口水井,可供千余人食用。安贞堡的主人池占瑞,是清末当地的贡生和财主。鉴于清末匪患四起,他倾其万余资财,建此土堡。
  名镇贡川,先有贡川后有永安,永安市的贡川镇是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是一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起源于盛唐时期的公元741年,比永安的历史(明朝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开始)早了711年。贡川古名“挂口”、“发口”,历史上人才辈出,曾经出过2名探花、16名进士、13名举人、24名贡生,其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非常丰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留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与风土人情。这里有:中国第一架飞机的制造者李焌宝焌,中国现存最早的笋帮商会遗址笋帮公栈,福建省单拱跨度最长的古代廊桥会清桥,长达一千多米且保存完好的明代古城墙,代表永安饮宴习俗最高礼仪的“官丸烧麦宴”,“一门双理学、九子十科名”的陈氏大宗祠,传统手工打造的古代皇宫中的贡品草席。
  贡川明代古城墙。人类漫长的古代历史,其实主要是一部战争史。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已,抵御外来侵掠,很多地方纷纷筑堡自卫,于是就有了“城堡”、“城墙”,有了中国的万里长城,也有了贡川的古城墙。
  大儒里,座落在永安市贡川镇水东路以北的古官道上,砖石结构,斗拱瓦盖牌坊,高二丈四尺,宽一丈八尺,始建于宋绍兴年间,这座全国少有八闽独一无二的大儒里牌坊,是永安市贡川镇陈氏家族,经过近半个世纪和两代人的努力而获得的殊荣。这两代人中两位杰出的代表是陈瓘和陈渊。“大儒里”是宋高宗御赐给贡川的雅号。
  贡川古建筑装饰绘画艺术。贡川的古建筑不仅建筑格局庄严华丽,而且雕梁画栋。在很多古建筑中还装饰有许多造型灵动、精美绝伦的装饰绘画。这里面有文化气息浓郁的水墨画,有色彩古朴造型简洁的水果花卉,有色彩艳丽造型生动活泼的动物,还有威武雄壮的人物造型。
  贡川古建筑装饰雕刻艺术。中国古建筑的美,除了建筑外形、斗拱、飞檐翘角的美之外,在这些外形、斗拱与飞檐翘角之中有许许多多的装饰雕刻。这些装饰雕刻主要以木雕与砖雕为主,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各具特色、花样繁多的雕刻装饰,才使得贡川的古建筑,虽然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侵蚀,但仍然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彩。
  贡川古建筑中的斗拱艺术。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它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从柱顶探出的弓形肘木叫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垫木叫斗,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翘和昂指的是屋顶的“飞檐翘角”,它的功能在于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两柱之间起联系作用的横木)上再转到柱上。斗拱的承重结构,可使屋檐较大程度外伸,形式优美,为我国传统建筑造型的一个主要特征。
  东南抗战文化中心。永安吉山水乡古村是福建省文化名村,作为东南抗战文化中心达七年半之久,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置身古村,探访抗战传奇;观光水乡,回归蓝天碧水,吉山旅游区,处处使你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吉山水乡古村至今存留下许多抗战文化遗址,包括福建省主席公馆及其防空洞、最高法院闽浙赣分庭、福建省高等法院、福建省教育厅、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东南出版社、羊枣之狱等三十余处。小小山村,便有清代至民国的古建筑近百座,造型各异,没有一座是雷同的。在这些古建筑内,许多清代的金字匾、金字对联、捷报、京报、快报以及窗雕、学士椅等至今仍保存完好。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当地剪纸艺术的题材和内容与劳动群众生活密切相联。一把剪刀(刻刀)一张纸,就可创作出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几百年来深受群众的欢迎。剪纸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艺术品,永安的剪纸讲究线条朴实明快,画面对称均匀,图案栩栩如生,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永安已故老人管林坤80多岁时的作品"全猪贺喜"曾被选送参加中国首届民间剪纸艺术大奖赛。
  深层意蕴的畲族刺绣。畲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广州、福建、江西一带的山区,他们以散居的形式生活着,千百年来他们在茂密的森林里生活着。由于交通闭塞,与中原上的汉族很少交往,在自己自足的生产方式下保存了极富特色的畲族刺绣与服装样式。畲族刺绣图案的创造者大多是裹脚的家庭主妇。她们制作的刺绣品完全是为了自用,而不受商品需求的制约。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她们可以随心所欲、独出心裁。技法上或挑中带绣,或织绣结合。畲族刺绣的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刺绣图案的内容大多是凤凰、妻虎、蜜蜂、香橼等吉祥图案。这些有着深刻意义的图案都渗透着许多人生哲理和对子女的殷切期望。刺绣的题材来自于生活的观察与意象结合造型。(不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检索和媒体技术展示,让同学更多的了解永安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具有丰富历史价值的古代民居建筑安贞堡、历史名镇贡川、东南抗战文化中心、源远流长的剪纸艺术和具有深厚意蕴的畲族刺绣等,通过对历史的穿越,构建理想、信仰和价值观)
  四、永安乡土美术与地方文化资源的教学与实践
  长期以来,我们的美术教学过分依赖于国家教材。诚然,国家美术教材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中介和“话题”引领的作用,是实施美术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但由于我们中国地域辽阔,无论哪一套教材,为了考虑教材的通用性,教材中呈现的都是美术教学中最基本的“话题”与方法。而美术学科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教科书所提供的部分教学“话题”,就放弃我们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教材,要知道这些资源虽然未曾涉及过但同样具有教育的价值,其中的意义越来越凸显,地位也越来越高。因此,因地制宜地将地方美术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程是我们长期探索、研究和实践的学术课题。
  地方性的美术教学资源是当地人们长期生活积累的产物,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立足于本土,适应本土民间民俗的习惯,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且由于本地学生对地方资源了解相对要深刻、接受更便利,因此关注、发掘地方美术文化资源也是贯彻新美术课程标准的迫切要求。且鼓励广大美术教师积极参与到开发和利用地方美术文化资源活动中,具有创造性的开展各种课堂和课外教学活动也是今后学校美育的学术指向。
  课堂中融入永安古镇贡川的传统文化内容,可有效地使学生认识到永安古镇贡川不仅是隽永的,更是艺术的、美学的、厚重的。而对这厚重历史文化的再估价和再利用是时代赋予我们文化传播者的神圣使命。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如何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尤其是本家乡优秀的传统文化,使之产生爱国、爱乡之情感。贡川中心校的《立足贡川古镇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贡川我的家乡》实践与研究在发掘和传承贡川古文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且能使我们的学生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的教材、超越封闭的课堂,走到社会生活中,在开放的时空中自由地发挥、主动地探索、活泼地成长,为全面提升自我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将自编教材贡川“古城墙探秘”融入课堂,让学生去探究古城墙,追寻祖先们构筑在坚固的城墙砖中的秘密,可以大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训练他们亲身体验周围事物历史变迁,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航空先驱李宝焌走进课堂,将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感情。当我国的神州六号航天飞船升上太空,开创一轮新的奇迹之时,我们是否曾想过,是谁制造出第一架飞机的。1910年8月15日,李宝焌随同清政府驻日公使胡惟德携带自制飞机回到国内。至此,中国大地上有了第一架国人自制的飞机。回国不久,李宝焌、刘佐成受清政府委托,在北京南苑建立了飞机制造厂棚,并于次年四月造出了一架飞机。
  宋朝“副总理”张若谷进课堂。张若谷是贡川张氏家族中走出去的宋朝进士,他官至尚书左丞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与沈括、范仲淹、包拯等人同朝为官,他为中国第一张国家纸币的发行出过一份力,他为官的一生之中,为国家、为百姓作过许多的好事,是一位为官清正、务实,不搏虚名,素有“循良”美誉的好官。让学生学习和探究张若谷的生平事迹,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增强家乡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热爱家乡的历史文化。
  将东南抗战文化与高中美术欣赏课活动有效对接,使其提升为高中美术文化课的新的学术命题,并把美术欣赏课上成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课的一个新的学术指向。东南抗战文化是发端于战时福建省会永安,创造于炮火连天的八年抗战中。1938年5月,鉴于闽海战事骤紧,沿海岛屿相继沦陷,国民党福建省政府机关由福州内迁山城永安。此时各地大批共产党员、进步人士以及国民党的爱国人士都相继云集永安。东南沦陷区的一些大专院校都先后迁到永安,使抗战文化活动在永安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也使这里逐步形成东南抗战文化的中心。它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抗日救亡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战时文化现象。它以"地域广阔、主题突出、喜闻乐见、战斗力强"为特征,发展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化,比已往任何时期的文化更接近现实斗争、更贴近人民大众,构成了独特的"山城文化"。战争毁灭了文化,同时也创造了文化。
  文化是社会的灵魂,是社会的影响力。抗战文化在永安得以迅猛发展、空前繁荣,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这时期永安有新闻通讯机构4家、文化学术团体40多个、出版社近30家、印刷所19家,出版各种报纸12种、期刊129种及各类书籍700多种。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许多骨干,如卢茅居、谢怀丹、赵家欣、陈启肃、林舒谦、蒲风、童晴岚、许文辛等,都是永安进步刊物的主编或主要撰稿人。文化界进步人士人士黎烈文、许钦文、董秋芳、王西彦、卢茅居、邵荃麟、葛琴、章靳以、羊枣、王亚南、谷斯范等很快汇集成一支较强的抗日文化队伍,形成了永安进步文化界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国民党特务严密监视的情况下,巧妙利用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官办或半官办的文化阵地,开展各种抗日文化活动,繁荣进步文化事业。   永安抗战文化留给我们更珍贵的历史财富是战时文化成果和凝聚两岸同胞愿景的闽台文化遗产,永安抗战文化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创业史、奋斗史,也是海峡两岸人民合作抗日的英雄史诗。抗战文化,在当时作为一种先进的文化形态,最突出的是体现在新闻业上。它打破了已往官方独家控制新闻的单一格局,将新闻传媒触角伸展刊该地的广泛区域,乃至东南各地,遂使战时永安的新闻业呈空前发达的景观;其次体现在战时永安的出版业上,可以说,永安是继武汉、桂林、重庆之后又一战时国统区出版中心,其出版物之多、作者阵容之大、内容之广、战斗性之强、斗争之激烈,在东南各省是首屈一指的。正是由于一批又一批文化人在国民党当局的文化专制下,艰难竭蹶、不屈不挠地斗争,才获得战时永安出版业的持续繁盛,同时也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化成果;再次体现在戏剧上。当时永安的戏剧活动特别活跃,尤其话剧运动盛况空前。永安抗战文化活动,给中国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留下了大量历史文化成果,不仅在当时是战斗的武器,在今天仍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永安美术文化和地域文化资源开展中小学美术教育活动,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来认识永安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进入调查与研究,在三个方面①永安古建筑②永安名优特产与饮食文化③永安历史名人进行探究,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包容的、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情境,通过感知、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方式获取知识、感受文化,提升综合素养。(近年来,网络环境、社会化软件、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各类多媒体技术的数字校园建设已逐步建立与完善。当下的课堂是各类信息汇聚与碰撞的课堂,传统信息与当代信息深度渗透与交融,现代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已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支粉笔一节课传统方式已逐渐远离课堂。学生的知识与信息来源已不完全在于课堂,课堂已成为信息与知识汇聚、交流、梳理和思辨的场所,所以,21世纪的现代教育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时代、适应潮流,最后成为时代与潮流引领者,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思考的课题)
  五、认识 继承 发展
  在当今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把本土文化和民俗文化渗透到教学中去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我们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意义何在?答案就是:确立理想和信仰。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老祖宗都不要的,那么还谈什么理想信仰。
  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注重美术课程的文化属性已成为重要课题,也是今后美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所以,在美术教育过程中从地域的文化存在和文化现象中去认识美术也必将是一个学术方向。
  现代经济可创造强势文化,但创造不了积淀深厚、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如果人类的发展失去了丰富性与多元性,很多人性的价值也会丢失。这是我们的第一个认识。
  同样,我们在讨论学校教育时更应当积极探索和解决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问题。一种生态文化就应有一相适应的生态教育,这样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义。这是我们的第二个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谈论艺术与艺术教育,归根结底是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因为人类确实面临着许多困难,也有它需要谋求发展的基本方向,艺术和艺术教育在这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是这样。艺术和艺术教育要体现不同的文化特色,因为全球化它不仅包括经济,更包括正在发展或可能继续发展的一些文化趋向,从这个角度讲如果说艺术有什么传统是重要的话,我觉得这个传统就是人文主义的今天。
  永安乡土美术进课堂教学与实践研究,是立足于本乡本土的课程资源开发,符合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其作用和意义将在课程改革中产生积极影响。
  学校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热爱生活的情感,乡土美术就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生活中的美术,是以审美的方式生存于世的生动体现。从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如今天这样丰富,但精神生活并不贫乏。乡土美术中的生产生活设施、日常用具往往体现了普通百姓朴素自然的审美追求。今天我们在美术馆、博物馆才能看到的东西,被我们供奉为杰出艺术品的东西,以前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样说来,那时的人们活得离艺术更近,与艺术更容易融合。《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我们从小生长在家乡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乡土文化的熏陶,从这种意义上讲,乡土美术是为我们提供了美术学习的丰富的“情境”。
  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保护和弘扬民族和本土文化,是当代文化研究和文化教育的一个热点,它不仅有利于保护文化生态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保护民族和本土文化的固有价值,使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产生精神的认同、自尊和自信。然而,民族和本土文化的保存与弘扬我们不能仅仅是以典籍的形式进行,也不应仅仅用图象、影像和声音来记录,必须将之以一种活化的状态存在每个人的心中,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教育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的传承工具,是最具感召力和影响力,由此,“永安乡土美术进课堂教学与实践”这一课程实践和科研课题研究就具有继承的发展重要意义了。
  我们应该打破单一文本式、学院式的教学模式,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来,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就标志着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我们深信,美术文化教育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作用。
  六、结语
  互联体验,引领未来。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与深化,“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的“关键词”,作为教育者,融入数字世界,把握数字时代已成为基本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和“定义下一个前沿”。熊晓鸽(IDG全球常务副总裁、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主席)认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方式应该是广告之外的模式,比如内容收费。”“内容”就是知识与信息,全国有近3亿中小学生,每个学生每天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的信息是他们一天中知识与信息的重要来源。所以,数字时代、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多媒体时代已逐渐成为当代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新时代。时代给予教师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走传统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之路”,成为“信息化与教育变革”的探索者与实践者。
  参考文献:
  [1] 乔晓光《交流与协作》西苑出版社,2003。
  [2] 乔晓光《活态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3] 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侯令《美术课程与地方文化资源》《少儿美术》,2005.4。
  [5] 《永安文史资料》,1987.

推荐访问:纵情 山水 感悟 人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