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9日 05:31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丹麦建筑师比亚克·因格尔斯的建筑设计因子建构:丹麦建筑师

发布时间:2019-04-29 06:46:06 浏览数:

  摘要:设计因子有别于设计元素,设计元素是设计中的基本单元,设计因子是设计中促使设计演变的动因。设计因子不体现在建筑造型本身,它是促进建筑逻辑建构的动因。一个健康的设计,设计因子是其理性设计逻辑策略的核心。
  Abstract: Design factors are distinct from other design elements. The design elements are basic units in the design, and design factor is the motiv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design. Design factors are not reflected in the building itself, but it was the motivation to promote building logical construction. In a healthy design, design factor is central to its rational design logical strategy.
  关键词: 设计因子;逻辑建构
  Key words: design factors;logic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06-02
  0 引言
  现代建筑设计的多元化,人们对异形化建筑视觉和外形的崇拜有增无减。一些视觉崇拜的建筑设计师会去刻意模仿各种奇特的造型。当然有些建筑师有异于常人的天赋,他们能把一栋建筑当成是雕塑、艺术品来对待。这类明星建筑师,如扎哈·哈迪德、弗兰克·盖里设计的已经超出逻辑建构的范畴。
  建筑设计不只是视觉设计,当代建筑的外形不只承担力与美的作用。影响建筑造型的因素已趋向多样化。要让设计的建筑与它所在的环境健康的相处,需要更多美学以外的因素促使设计更加成熟。比亚克·因格尔斯在设计中应用了类似生长因子的设计因子来促使其设计中的演变。
  1 气候因子
  建筑的有机性不是只考虑建筑外在环境的影响因素,建筑使用者的生活健康应该也必须比建筑的艺术造型来的重要。全球气温变暖、城市的热岛效应、中国的农村城市化等问题促使建筑业发起一场可持续建筑发展的宏愿。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人类不建立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生活观,未来毁灭人类的不是外星人或者陨石撞击,而将是人类自身。
  光、风、热、温度和湿度等气候因子决定了建筑空间关系、形体造型、布局组合等特征之外,还直接影响到建筑节能、人在建筑内的舒适度、健康等。笔者在欧洲游历时,发现街头房地产中介的橱窗张贴着的出售、出租房屋销售单中,除了具有房屋的基本信息以外还会附有一个能源消耗等级标签,使用A-G级别的能源分类来划分房屋的能源消耗等级。在发达国家人们已经逐渐的认识到建筑能源消耗问题的严峻性,作为建筑师好的建筑设计应当能引导好的建筑能源消费。
  节能环保是当代建筑设计的一大主题,但有些世界级的大师为了所谓的形式美却总是无忌惮地大面积的使用玻璃幕墙,且不说这造成了城市的光污染,就建筑物能源消耗本身也是极其不合理,建筑物理明确指导,玻璃的特性是能通过短波辐射不能通过长波辐射。建筑物大量的使用玻璃幕墙,特别是在西、南面不使用任何遮阳的情况下,为了使得房屋足够的舒适,只能通过设备调节室内温度、从而增加房屋的能源消耗。
  笔者就参观多米尼克·佩罗(Dominique Perrault)设计的法国图书馆的时候,就明显感觉到面向南面的这一侧玻璃走廊相对于面向北面的玻璃走廊闷热很多。如此问题也同样发生在比亚克·因格尔斯的VM住宅的底层儿童游玩室。因为西面的玻璃受到下午低角度太阳照射的原因,儿童游玩室房屋里面闷热,所以业主们自发的在玻璃外挂起了白色的帆布进行遮挡。也许有天才般的建筑师如让·努韦尔,能设计出法国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院南向玻璃遮阳装置,远看是阿拉伯建筑的传统几何形图案,但这一遮阳构建却能通过光线的强弱来控制装置的张合程度,来控制光的通过量。像阿拉伯世界研究院这样的建筑好像是会随着光的变化在呼吸,但这一主动遮阳装置使用成本高,实用性、普及性不好。
  比亚克·因格尔斯在开始接触一些摩天大楼的设计时也开始探索这个问题,在丹麦的Rdvre Tower项目设计中,他就想通过改变传统摩天大楼的形态来得到一种新的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建筑方案。他主张混合式商住大楼是朝向有机城市的重要一步,在这个项目中他把公寓与办公室处于一栋建筑的共生系统,按照功能的不同的划分,把公寓折向阳光方向,使得公寓得到更多的阳光直射的同时,作为办公室区域的遮阳物。但这一直白、新颖的想法没有得到甲方认同。
  在接到深圳能源大厦的项目后,比亚克·因格尔斯第二次面临太阳辐射过多的问题。怎么样减少热带地区大厦的能源消耗问题是整个设计的重点。在满足大楼的日照、景观、密度、一般办公空间和一些不可预见的需求时,现代的摩天大楼核心筒结构的设置很难在节能形式上得到新的突破。Rdvre Tower的结构性变化已经被否认,于是比亚克·因格尔斯把问题转向传统的摩天大楼中能源额外开销的罪魁祸首——玻璃幕墙。在一些新式的节能大厦,建筑师也开始使用主动式自动调节遮阳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前面提到的阿拉伯世界研究院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但鉴于技术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主动式调节的遮阳系统其能源消耗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史提芬·霍尔设计的深圳万科大楼就也使用主动式的自动调节遮阳系统,但由于运行这一系统比运行调温系统的成本高,最后被迫停用。而传统的被动式遮阳系统又不能很好起到作用。
  考虑到大楼的采光、景观、视野等问题,完全放弃玻璃幕墙的也不现实,比亚克·因格尔斯通过改变传统幕墙的构造,通过对日照的分析,利用折叠间隔式的玻璃幕墙作为表皮系统来使得大厦可以获得最大化日光摄取情况下最小化阳光直射。因为大楼是东西向朝向,45度向南面的绝热板能很好的阻隔大量的热量同时,其反射的漫反射阳光能为大楼得到足够的采光需求,又满足了办公的间接采光要求。通过改变玻璃幕墙的构造来影响太阳辐射的量,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比亚克·因格尔斯不是要创造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应变的态度。   2 场地因子
  “形式…来自我对场地特征的理解,它像是从哪里生长出来的植物,其特有的形式只属于那里,而不能在其他任何地方重现。”(巴特·普林斯)[1]
  建筑与场地的关系比建筑与气候的关系更为直观,建筑要健康的生长必须承接场地的“地气”。建筑与场地的关系是来源于对场地的适应与重构。
  比亚克·因格尔斯设计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图书馆扩建工程中,甲方要求扩建4倍于旧图书馆面积的新馆。原阿斯普伦图书馆,是由著名建筑师阿斯普伦在1928年设计的,一直被誉为是斯堪迪纳维亚被剥离的古典主义建筑的经典之作,比亚克·因格尔斯认为原阿斯普伦图书馆其体形强弱很完美,不应该对原建筑进行任何的一点增减来破坏他原有的平衡。倒是旁边的附属楼,像三个不协调之物,打断了阿斯普伦图书馆与周围街道的视觉连接。比亚克·因格尔斯设想把图书馆的三个附属楼拆除,清理出附近的空地,使得行人无论从街区的任何一个角度都能欣赏到原图书馆。而扩展部分则通过契合地形的方式,以最小化新馆在视觉上对旧馆的影响。连续折叠的斜坡从天文台山的山脚至山顶,之字形的建筑屋面形成一个连续的景观带,融入天文台山的一部分,为公众提供一个休憩、景观平台。不水平坡道屋顶的融入使图书馆与天文台山的景观连为一体形成一个连续的界面。
  新的图书馆不单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更作为城市景观系统的一部分。满足功能的需求同时弱化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3 人文因子
  本真的空间,是容纳、安置、保护“天、地、神、人”四重整体意义上的“域”,这正是我们前面所述的古希腊的空间概念——场所(topos)的含义,“空间本质上乃是被设置的东西,被释放到其边界中的东西。”[2]
  通过建筑、植物、地形或其它形式的建构物的限定的空间,吸收着不同内容,当空间具备了社会的功能,为人的活动提供—个固定空间。这个被人记忆的空间就成为了场所。封闭的、围合的场所总是比没有限定的空间让人更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挪威费勒镇的Town Hall Quater`s设计中,比亚克·因格尔斯认为在这个居住人口只有12,035人的小镇需要的不是一栋让人在视觉上充满冲击但在感情上与世隔绝的符号建筑。在北欧这样的一个美丽闲暇的城镇,不需要像纽约时代广场那样的五光十色、更不是像中国那种礼仪式政绩中心。有时候建筑不单单只是为功能和物质提供空间,更为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有认知感的城市公共空间。所以在设计中,除了满足建筑的基本功能之外,比亚克·因格尔斯的设计重点塑造一个有活动力的城市空间。
  伦佐·皮亚诺在设计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时,没有让建筑物占据整个设计地块,而是把地块南面一半的面积设计为一个微下沉的广场,在整个广场中没有任何的小品、花坛、雕塑、建构物,但却有各式各样的人群在这里看书、休息、交谈、卖艺。一个能活跃城市的公共空间不需要价值百万的艺术品或者雕塑,而是需要拥有一个适宜尺度。
  在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设计时,为了让如此大进深的广场更舒适,把广场微倾下沉。因为艺术文化中心的高度比周围建筑高,为了不使建筑与广场的高宽比过大使得在广场活动的人心理上产生空旷感,而倾斜广场使得高宽比更接近0.8-1.6,这一被认定为良好的比例。
  比亚克·因格尔斯为了得到一个好的围合的空间。在确保不遮挡别的建筑的最大体量中,挖开一个25米的广场空间。在凯文·林奇的《场地规划》研究中得出城市空间最舒适得当的尺度大概是25米左右。西特认为“广场的最小尺寸应等于它周围的主要建筑的高度”。费雷德里克·吉伯德在《市镇设计》一书中,也同样认为25米左右的距离可以辨认出建筑细部和人脸细部,产生亲切感,是优美的古典街道的尺度。所以比亚克·因格尔斯在他的多个设计中都以开挖一个小于25米的空间用于作为建构场所的器。当然场所的建构不是一定说需要创建一个25米的空间,只是适宜的尺寸是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戴维·皮尔逊著,董卫等译.新有机建筑[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2.
  [2]孙周兴,选编.筑·居·思[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
  [3]王大有,王双有.图说太极宇宙[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推荐访问:丹麦 建构 因子 建筑师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