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8日 11:31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预设是空间生成是维度】 预设与生成

发布时间:2019-05-07 06:38:13 浏览数: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9-0293-01  作为老师,我们习惯性一切照我们预设好的步骤进行,因为这样我们会觉得走得更踏实、有底气。然而,事实上,在很多课堂中,一切并不能总按我们事先预设的顺理成章,时不时会因为学生瞬间迸发的奇思异想而超越我们的预设思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是将预设教案进行到底,还是顺势沿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样的生成机制又需要怎样的课堂生态环境?一连串的问题,在我经历多次课堂应变获取了一些认识。
  片段1:
  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一课时,起初的预设是:学生在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通过经历多种算法交流的过程,能正确地计算。并将重点放在将两位数拆分为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将其各自与一位数相乘的积相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以下一幕:
  生通过情景图,获取信息并提问:一个泳圈12元,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钱?
  学生先独立列式计算12×3或3×12,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然后汇报
  生1:12×3就是3个12相加,12+12+12=36(元)。
  生2:如果每个泳圈是10元,3个泳圈是10×3=30(元)。每个泳圈少算了2元,3个泳圈共少算2×3=6(元),一共要30+6=36(元)。
  生3:12×3就是3个10再加上3个2,10×3=30,2×3=6,30+6=36(元)。
  一切顺理成章,心里感觉一丝小激动。然而,这时,一位同学却突然站起来。
  生4:我是这样想的:因为12=6+6,所以12×3=6×3+6×3=6×3×2;于是生5接着:我们也可以这样计算:因为12=4+4+4,所以12×3=4×3+4×3+4×3=4×3×3。
  以上两种方法,按照算法多样性,是完全可以的呀。只是有些偏离我们的教学落脚点将两位数拆分为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将其各自与一位数相乘的积相加。怎么办?心里在犯嘀咕。而且学生还在跃跃欲试,仿佛听见12=2+2+2+2+2+2,还可以……是直接不理不睬?还是应该就此说明一下呢?
  面对学生如此积极探寻知识的激情,我不忍心不理不睬。如果直接否定,那必将严重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何况他们本身并没错。于是,我马上灵机一动,说道:“孩子们真厉害,能积极想出这么多种算法,老师从心底里为你们喝彩!但仔细想想你们刚才的方法是不是所有的类似计算都可以呢?如果我们的泳圈价格是11元,3个多少钱?这时又当如何计算呢?”
  学生这时更多能想到的便是10×3+1×3,再不能利用刚才类似的拆分几个相同加数的形式来进行计算了。从而学生也真正明白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普遍适用的一般方法和特殊因数口算多样性方法,理解更为深入、透彻。
  片段2: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加减混合运算时,有这样一道题目:车上原有56人。到站后上车的有19人,又下车27人,现在车上还剩多少人?
  预设:通过让学生演一演坐汽车的场景,让学生明白上车人会增多,应使用加法,下车人会减少,应使用减法,从而找到本题的解答办法。
  生1:我有不同的方法。
  师:那你来说说。
  生1:我是27-19=8人,56-8=48人。
  师:嗯。(我弄清了他的意图)(可其他的孩子基本上都是一脸的糊涂),那你能说说每一步你都算了什么?
  生1:27-19=8算上车比下车的少几个人,那么车上的人就会少8人,所以56-8=48人。
  生(顿悟):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
  师:你们觉得他的办法好吗?
  生(异口同声):好。
  师:还有不明白的吗?我们还可以请教他。
  生2:可是如果上车的人数比下车的人数多的话该怎么办呢?
  师:真是一个好问题,那让我们不妨将刚才的两个条件交换一下。(板书:上车27人,下车19人)这个题目该怎么做呢?
  生(大多):我会我会。上车的27人就是56+27=83人,下车的19人,就是83-19=64人。
  生2(不死心追问):可是用生1的办法就不能做了。
  生3(急得站了起来):可以做。用27-19=8人,算上车的比下车的多8人,再算56+8=64人,就是所有人数总共多了8人。
  生2(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真可以做呀,我也会了。
  ……
  课堂在紧张热烈的氛围中进行,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收获比我最初预设的多了不少。
  面对我们多变的课堂,面对我们随时可能产生的种种教学生成资源,我们当如何充分挖掘与利用呢?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善于听辩生成的价值性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让你措手无策,有一些可能跟主题相差甚远,而有一些可能会隐含很大可探索的价值性。这些隐含价值的问题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并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由于教师捕捉到的信息“价值不菲”,从而也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迸发了智慧的火花。
  二、懂得尊重学生 尊重是为人处事的道德根本,课堂上的尊重也照样如此。尊重学生的想法和看法,学生才得以畅所欲言。教师应该为动态生成的课堂提供适宜的环境。在教学中,教师不要以自身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思维,而应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个孩子的发现,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从而让他们在学习中更为自信和主动。
  三、及时调整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知的是教材,面对的永远是学生未知的答案。我们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通过分析、比较,筛选可用资源,及时调整课堂。让课堂学习在学生的及时生成中不断深入再深入。
  总之,当我们在面对平时课堂中偶尔产生的生成超越预设时,我们不能一味地只顾我们的预设不断向前。而应更多地兼顾学生的生成,适当停下来,倾听他们的声音,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见解和认识,课堂上出现不同的声音,发生争论,并进一步引发思考,通常会出现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高见”。这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它在更多时候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真乃“预设是空间,生成是维度”。

推荐访问:维度 预设 生成 空间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