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05:05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独特的魅力的英文_如何让语文课堂焕发人文魅力

发布时间:2019-05-08 06:41:40 浏览数: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语文学科“工具性”的误读。语文教学是仪式主义的,沉闷的,充满了焦虑和烦躁。诚然,字、词、句、语法、修辞、逻辑、文字常识等基础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永恒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应该着意引导学生于语言习得过程中确立主体意识,应多为他们提供、创造多来源的语言信息,让学生充分地倾听与阅读,以弘扬人性、重塑人的尊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为己任。”
  【关键词】语文课堂;魅力
  一、营造平等氛围 体现人文关怀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要放下架子,打破课堂中的“权威主义”和“话语霸权”,与学生平等对话,真正蹲下身来以学生的身份引导学生学习,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使语文课堂充满民主、宽容、和谐的氛围,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乐于合作、主动探究,使学生在充满生机的课堂上全面发展,快乐成长。如有位教师在教完《荔枝》这一课后问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大部分学生都摇了摇头。这时发现角落里有个平时较胆小的学生似乎想举手,但看见没有人举手,又悄悄地把手放下,我便微笑着向他投去鼓励的目光,说道:“你还有什么疑问?大胆说不要紧!”他才红着脸慢慢站起来指着书本说:“书中说‘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到我家做客。’可插图上画的却是白天。插图中的窗户外的天空很白,树叶的形状看得一清二楚。而晚上的夜空不是这个颜色,即使有月亮的时候,树叶的样子也不可能看得那么清楚。”听他这么一说,再看看插图,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不禁对他细致的观察能力感到佩服。全班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这个同学也能经常举手发言了。如果当初没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创设平等的氛围,没有以真诚的爱关注每一位学生,也许就听不到这位学生的精彩发言了。这样的教学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正确解读教材 引领价值导向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重视文本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目的都在于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完善学生的语言系统,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如有位老师上《丑小鸭》这课,在课文讲解即将结束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扩写训练:《丑小鸭的遭遇》,要求写出哥哥、姐姐是如何欺负丑小鸭的,它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然后再加上自己想对丑小鸭或它的妈妈、哥哥、姐姐以及公鸡、养鸭的小女孩说些什么。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可以强化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使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统一。
  三、指导品读感悟 弘扬民族精神
  当前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取材真实,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有描写战争年代浴血奋战、不畏牺牲、可歌可泣的英雄的文章,像《小英雄雨来》《飞夺泸定桥》《金色的鱼钩》《十六年前的回忆》等;有描写和平时期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的普通人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的文章,如《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等;还有诗歌、议论文、通讯等文体,如《长征》《为人民服务》……这类课文教学应当如何引领学生在传统与现代的交叉点上融洽汇集,在接受思想熏陶、受到心灵震撼的同时,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习得语言的表达方式,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呢?1.教师要善于搭梯架桥,激发阅读兴趣。2.品析重点语句,积累语言。
  四、注重知行并举 完善自我人生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则谆谆教导我们: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才能一辈子也用不尽。因此,我们就必须在每一门学科、每一节课、每一个教育细节中体现我们关爱生命,塑造完美人生这一教育理念。要善于利用特定时间营造特定氛围,让学生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至整个生命不断与文本的语言、思想、情感及表现出来的种种生命形态发生“力的作用”,自我感受,自我调适,自我感悟,自我实现,从而塑造健全的人格,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例如《失物招领》一文的教学,文中的唐老师通过让小同学领回自己的“失物”,小同学们红着脸把它们放回了果皮箱。学完课文后让学生纷纷畅谈自己读完这篇课文后的感想:我以前经常边走边吃零食,果皮纸屑随手乱丢,今后再也不会这样做了。”……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教室里响起了一次次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孩子们真的改变了许多:懂得环保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种情感感悟,使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为人的意识、精神的培育过程,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人文价值,达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
  总之,语文教材中表达好思想、好行为、好习惯、好品德的文章比比皆是,语文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同时,也要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从“人文”特点出发,站在“人本”的立场上,最终塑造学生完美人格,这才是语文教育中“文”与“人”的真正高度统一和“教”与“学”的真正有机结合。正如《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说的话:“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有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有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有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有命运的收获。

推荐访问:焕发 人文 语文课堂 魅力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