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6日 14:42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联合国讲台照片_站在联合国讲台上的中国书法家

发布时间:2019-05-17 06:37:56 浏览数:

  从来没有一个名字像庞中华那样,在中国硬笔书法的舞台上大放异彩、人尽皆知。  他的字帖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历代中国中小学生习字的课本,他的硬笔书法讲座曾掀起中国硬笔书法热潮。庞中华这三个字,和那张印在各种字帖封面意气风发的庞中华一样,总闪耀着一个“光环”。
  然而,在采访时,我却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庞中华——这位趿着拖鞋、穿着随意的书法家,并没有为我们的到来做太多准备,只说,我们简简单单,喝喝茶、随意聊聊天就好。就这样,庞中华三十年的书法人生在这初冬下午的时光中展开了。
  向世界推广中华文化
  2011年11月18日,庞中华应邀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发表演讲,推广并教授中国书法艺术。在演讲中,他向中国留学生和美国听众介绍了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的历史,展示了甲骨文、秦代小篆以及王羲之、颜真卿等人的书法精品,并现场用手风琴演奏介绍书法与音乐的关系。之后,庞中华又受邀到耶鲁、哈佛等美国知名学府推广中国书法文化。
  令庞中华想不到的是,讲座之后,美国竟然掀起了一股“中国书法旋风”:他所演讲的大学纷纷成立了书法协会,美国书法家发起成立“美国国际硬笔书法家联盟”,并推举庞中华担任联盟主席……
  更令他想不到的是——今年3月底,联合国总部也向他发出了邀请——到联合国开办书法班,为联合国官员及工作人员教授汉字。
  联合国总部大楼屹立在纽约的东河侧畔,是各国首脑开会议事的地方,庞中华说,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站在国际讲台上,近距离地用横、竖、撇、捺让联合国官员及工作人员了解中国的文化。
  然而,事情并不像看起来这样美好。庞中华的学员虽然只有20多个,但却来自十多个国家,基本上都不会说中文。“一个完全不懂英文的中国人,去教一群完全不懂中文的外国人,学习中国的传统书法,实在是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庞中华苦笑。
  对于做事认真负责的庞中华来说,事情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最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怎样用最短的时间和最简捷的方法,把这群不懂中文的外国学员引领到书法的坦途呢?庞中华苦苦思忖。
  结果是,庞中华又一次打破了常规。除了准备教案,当天,他还特意带去了一份报纸——上面登载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9年中国农历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亲笔用汉字书写的对中国人民的新年祝福贺词:祝中国人民和全世界所有华人,新年快乐!
  “潘基文的实践证明‘书法传播大爱’这句话不是无中生有的。书法传播大爱,也传递了中国人的友好。”庞中华向学员们解释说,从潘基文的贺词中,他读懂了三点:首先,潘基文热爱中国文化,练习过书法;其次,潘基文了解中国民俗文化,他选择了中国人最注重的传统节日春节;第三,潘基文懂得花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效果。仅仅用了笔和纸,却摸到了十多亿中国人的心。
  庞中华的开场白赢得了全场的掌声和笑声。但庞中华说,自始至终,他都充满着危机感。他知道,如果没有好的呈现方式,即使讲完课效果也是白费,而且,在陌生的环境里,一切只能自己动手。
  庞中华备课认真而又特殊,他决定先教学员用粗头记号笔练习基本功,学习楷书的基本笔画。“这种粗头笔写出的字近似毛笔字风格,以后会比较容易地过渡到毛笔的书写。”庞中华告诉记者。
  为了让外国人有兴趣、有成就感,庞中华对教学细节做了改进。在中国教点画,顺序是:点、横、竖、撇、捺。在联合国,庞中华则改作:横、竖、点、撇、捺。因为学会一个横,举一反三就可以写一、二、三,再学一个竖,就可以组合成:十、工、土、上、王、丰等多个字。庞中华像激励孩子一样激励学员说:瞧,你多棒啊,刚学会两个笔画,就组成这么多字了,写字多好玩呀!加上中国的汉字结构多是左右对称的,稍加指点,学员就会写了,兴趣也跟上来了。
  更能吸引学员兴趣的是,庞中华在书写每一个点画时,都用音乐来伴奏。他用左手演奏手风琴,右手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书写各种点画线条,将书法中的每一根线条,都用音乐的符号来解释。让学员心畅神驰,愉快地学会书写。除此以外,他还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听众而选择曲子,把快乐和中华书法一起传播给了世界。
  书法与音乐的结合,使学员们的热情不断升温,庞中华的激情也被点燃,说到高兴的地方,他开始采用“肢体语言”。写一竖画,他就做立正姿势,再大喊一声“立正”,告诉学员,竖画要像立正一样直立。就这样,教室里充满了欢笑和友情,学员们的进步非常快,庞中华虽然大汗淋漓,心中却有说不出的快慰。
  在联合国的讲台上,庞中华以他的责任心和令人称赞的表现,成为中国书法界的传奇。然而,在庞中华眼中,让中华文化融入世界主流社会,远远不是几场热情的演讲能做到的。他说,一个人办书法班,力薄身单,希望能有更多年轻朋友和社会团体共同努力,一步步、一点点的做。让书法、汉字逐步进入外国人的课堂。
  台下十年功
  不是书法科班出身,也不存在什么特别的秘笈,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这位曾经的地质勘探队员走向联合国的讲坛?与其说他的今日有几分是天时与贵人相助,不如说是因为其自身的善学、勤学。
  忆起往事,67岁的庞中华满是感慨:“我从未受过书法的熏陶和洗礼,既无家承,也没有师教,在我二十岁之前,基本没临写过一本字帖。30年来,每当我出席各种书法活动,登上讲台或电视屏幕,心里总涌动着一种莫名的情怀,一面是兴奋激动,一面是自怜自叹:这莫非是一场误会,把我推上书法舞台的聚光灯下。”
  学生时代的庞中华曾梦想做个诗人,18岁时,他曾在《重庆日报》发表诗歌作品。“那是一个极左的年代,当诗人的愿望受到批判。有前辈告诉我,写诗会犯路线错误,弄不好一生都完了。于是我选择学习写字,因为写字不涉及意识形态,没有当诗人那么危险。”庞中华回忆道。
  从此,庞中华走上了书法之路。“文革”十年,庞中华作为地质勘探队的一员在深山中度过,但他的行装里,总少不了书本和笔,还有一部当年重庆生产的“长江”牌手风琴。他想尽办法,从朋友和同事们那里借来各种各样的书,读后再用钢笔将书中精辟的思想、名言和警句摘抄在小本里,一本又一本。读书、临帖、拉琴,地质勘探工作之余,这些庞中华所谓的“小事”陪伴他度过了青年时代许多孤寂的日子,同时也成为庞中华早期的硬笔书法实践。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8年,庞中华写出了他的第一本小书《谈谈学写钢笔字》。满怀热情的庞中华把一腔心血写成的书稿寄给上海、北京等地的出版社,结果却是处处碰壁。
  除了退稿信,庞中华没有得到任何回应。“退稿信上写着:庞中华同志,来稿收到,经研究不拟采用,请自行处理。”庞中华感慨道,信上只有‘庞中华’3个字是手写填上去的,“铅印的退稿信像铅一样沉重、像铅一样冰冷,深深冷落了我这颗火热的心。在那个万马齐喑,百花凋零的年代,没有人会去关注一个深山地质队员那微弱的呼唤。”
  毕竟,是金子总会闪光。1980年7月,在文化界前辈江丰、文怀沙的关怀与提携下,坐了十二年“冷板凳”的庞中华终于出版了《谈谈学写钢笔字》。不到两个月,20万册销售一空,出版社印了一版接一版,仍然供不
  应求。
  硬笔书法字帖风靡全国,慕名请庞中华演讲的人也越来越多。从地质队出来的人要在大学里演讲,庞中华感到非常紧张。但聪明的他想到了自己的手风琴——陪伴自己多年的手风琴居然派上了用场!就这样,庞中华把他的书法和音乐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创造出后来红遍全国的“快乐教学法”。庞中华的教育生涯也从河南大学的第一场演讲起拉开了帷幕。
  同时,全国各地寄来的信件像雪片一样飞到庞中华手中,有提问题质疑、商讨的,有鼓励、赞扬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的关注,庞中华既兴奋又惶恐,并意识到自己必须重新充电。“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刚走出森林里的黑猩猩,突然抱着一面镜子,看见自己的面容惊慌可笑。”他告诫自己,“我只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地质队员,只有不断努力,否则将很快被时代遗弃。于是,他开始读书法史、美学、哲学、人才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书籍,并着手给国内报刊写稿,宣传硬笔书法。
  1985年4月,庞中华辞去地质队的工作,专心做书法教育工作。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他编写系统的教材,到全国各地面授,参加各省的硬笔书法活动,并开始编写各种版本的学生字帖、青年字帖、老年字帖、幼儿字帖,甚至一些地区、省市的专用习字课本、海外华文习字课本、写字模具等等。据统计,到2010年已出版418种。
  “80年代,有人劝我去做期货、房地产。这事情我一点都不熟悉,我觉得我做不来,”庞中华自嘲“不识时务”,他对记者说,“我只做自己的小事情,做我熟悉的事情。”
  日复一日,几十年过去了。据非正式统计,庞氏字帖正规以及盗印的出版总量仅次于毛主席语录,是新中国印刷史上排名第二的出版物。
  庞中华仍然在自己的田地里默默耕耘。做他所谓的“小事情”——读书、写字、抄笔记、拉手风琴。虽是小事,庞中华却做得认真,做得自得其乐。他说,就是这些简单的小事,让他能够保持着一颗宁静的心,即便是如此忙碌的今日,只要他坐在书桌前,心必定会沉下来。他感激在深山中的那段日子,那是最艰难的一段岁月,也是他一生最值得铭记的时光。
  “其实,我就像一个乡下老农民,经营那一亩三分地。在那里耕耘,播种,默默地观察与试验,改造自己的思路与方法。起初,我认为那里是一片沙漠;后来才发现,那里有一片待开发的沃土。”庞中华笑着对记者说。
  平凡生活见真情
  什么样的方法是庞中华式的?恐怕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庞中华从不循规蹈矩,不断有新的点子涌现。
  这也许得益于鲁迅先生。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庞中华是一个彻底的“鲁迅迷”。像鲁迅先生一样,庞中华喜欢走自己的路。他说,模仿是学习书法的途径,但一味模仿却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家。如果你只知道模仿颜真卿、欧阳洵,就算临摹的惟妙惟肖,顶多也只能算个临摹高手,永远也不能成为优秀的书法家。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独创性。
  对于庞中华来说,读书最深的感悟是不当模仿者,庞中华说:“我如果没有成为书法家,就算是个做大饼的,我也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大饼。约束少,反而更好成长,只要群众喜欢,又经得起市场的检验,有什么不可呢。”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书写汉字的方式和态度已然发生了改变,但年过花甲的庞中华依然执著于他的硬笔书法事业,依然对文学情有独钟。
  闲来,庞中常以打油诗与朋友往来,表现出他和友人之间淋漓畅快的友情。其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的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三十年前临庞贴,手上老茧硬如铁,枯枝当笔沙上练,至今想起心中热。庞中华一看,乐了,打趣回复道:笑说莫言红高粱,中华聊发少年狂。明朝我开拖拉机,高密城郊耕农场。播得高梁红万顷,定教莫言笔头忙。
  “那是一个‘大老农民’,他不爱说话,但是对人非常好。”提到莫言,庞中华笑得更灿烂了。(庞中华向记者透露,最近,他们准备合作,将莫言写的《小说九段》写成钢笔字贴。)
  手风琴依然是庞中华的伙伴。庞中华告诉记者,最近他参加了前副总理李岚清组织的“三高”爱乐之友交响乐团,并在北戴河、无锡两地进行了两次集训汇报演出。“我们这个‘三高’可不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啊。”庞中华笑着说。
  从少年的意气风发,到中年后的平静,睿智的庞中华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我很欣赏美国人做事的风格,直接,而且有效率。我想,人生应当有更多的体验、激情和创造性,对待新事物应该有好奇心,不要墨守陈规。年轻人就是要上天入地,像孙悟空那样,体验新的事物、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还有,要做比生命更长久的事情。”庞中华笑着对记者说。
  直到现在,庞中华依然不常使用电脑和手机。他希望自己能够不被外界的喧嚣和琐碎打扰,专心做好眼前的事情。“追求热闹是我少年时代的事啦!那时候重庆最高的楼是九层,人们没见过这么高的楼,都凑着看,我也想上去看看,这九层楼到底是什么样子。现在呢,我喜欢安静,我觉得与朋友在房间聊聊天,清茶一杯,像现在这样,就很好。”
  几十年书法人生,庞中华最感谢自己的夫人。他说,“歌词里说,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到了我们家,是三七开的啦!整理书稿、回复邮件、安排活动,都是昌芝在帮我,所以,七分是昌芝,那三分才是我的。”
  不论是当年那个爱写诗、充满激情的庞中华,还是在深山中看书、写字,度过静静时光的庞中华,是演讲时热情满怀、富有感染力的庞中华,抑或如今吟诵着“老夫聊发少年狂,中华犹似小儿郎”的庞中华,不曾改变的,是他对人生的认真,对心底某种信仰的坚持——“我们既然来到人间,面对熙熙攘攘的世界,就做点简单事,说说简单的话,过个简单的生活吧!”

推荐访问:联合国 站在 台上 中国书法家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