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2日 06:59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铸就理想赋予思想_现实和理想的经典语句

发布时间:2019-05-20 06:45:03 浏览数:

  “口语交际”是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小学生来讲,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具有迫切的时代意义。我们山区的“口语交际”教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还处于探索阶段。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渠道,创设各种情境和条件,结合山区实际,循序渐进地克服方言的干扰,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重要性环境分析小学业生循序渐进一、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新大纲”这样讲,让小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我们广大山区经济还不发达,信息文化程度不高,但广大山区孩子将成为建设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对他们进行语言交际(特别是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就成了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山区口语交际教学的环境分析
  1.山区“口语交际”语言环境和社群环境特征
  笔者所处的山区,语言社群中大多数是农民,他们的文化程度不到初中水平,少数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中,不外乎中小学教师、政府公务员、信用社、邮局职员等。由于地域狭小、社群构成简单,语言交流不广泛,所以口语交际中村野俚语占了主流。因此对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就有了较大的难度。
  2.方言现象是山区口语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上述关于山区口语交际教学的语言环境特征分析和社群特征分析,归结到一点,其实就是方言问题。笔者所处的山区系现代汉语方言分区中的北方方言区中的一个分支,与同属北方方言区的北京语音有许多相近的地方,但在语音、语汇上还是有很多区别。在我们的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时常提到的“用普通话”说,其实只是运用了北京语音,我们说出的语句却有很多非“普通话”的内容。因此,方言问题,成了山区口语教学中的难题。
  三、结合山区实际,搞好山区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
  1.采取多种渠道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凭借教材,创设情境
  新教材中编排的交际内容,从内容、目标和形式上为小学生的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凭借的对象。山区的孩子从小就贴近自然,在新教材第三册“秋游”的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先组织一次秋游,让孩子们对秋游的时间、地点,要带些什么进行交流,最后由老师总结,秋游过程中让孩子们注意安全,并留心观察家乡秋天的美景。过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按一定的顺序写成一段话。山区的孩子对“打电话”这一交际主题也很感兴趣,因为有不少孩子的父母都到城里打工去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主要就是在电话里进行。让孩子找个时候跟爸爸妈妈通个电话,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听听亲人的叮咛和嘱咐。这样到了口语交际课上,孩子们有了交际的欲望,他们的发言也会发自内心,畅所欲言,这样于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当然,教材中并非只有特意安排的“口语交际”内容,其他很多图文并茂的课文也是很好的凭借。如新教材第三册《我要的是葫芦》中,对“治一治”这个词可让学生交流讨论,填补简洁谈话中的空白。课堂实践中,学生能够在讨论交流后说出“打农药”“捉蚜虫”等具体方法。又如,《狐狸和乌鸦》的结尾,我在指导孩子们讨论“乌鸦怎么想”“狐狸怎么想”时,他们也都能畅所欲言,有的孩子说道:“乌鸦想,‘我真后悔,早喂给儿女们多好了!’”有的孩子说狐狸想,“亲爱的乌鸦,别怪我,只怪你太笨!”可见,组织这样的交流讨论,不但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也发展了他们的个性。
  (2)日常交际提供情境
  日常交际是小学生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说教材内容是一种虚拟情境创设,那么日常交际就是一种自然情境提供。现在我们正在践行合作学习的理念。其实学校生活就是一个合作学习的大课堂。课堂上,孩子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同伴互助,讨论解决某一话题,如在指导孩子们诵读课文时,他们都很乐意成对的凑到一块儿,互相领读并作出评价。又如值日生在收发作业本时,老师鼓励他大胆地向每个小组长询问,了解同学们作业完成情况,并配合小组长帮助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同学,这样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也促进了孩子间的交往,锻炼了他们的协作能力。
  (3)开展活动,激励创新
  喜欢活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交际,从而交流思想,发展个性,培养人格。这样既达到语言积累和训练的目的,也达到了能力培养的目的。最近我组织了班上的部分同学参加了“重庆直辖十周年书信大赛”,在组稿的过程中,我鼓励孩子们回家向家长请教有关重庆直辖十周年有关的资料,并通过电话或书面联系家长,让他们配合孩子完成创作,结果好几个孩子的作品读来让人耳目一新。
  2.结合山区实际,循序渐进克服方言问题
  (1)开始阶段,适当利用方言培养交际能力。如前所述,山区小学生在口语交际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方言现象。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提出用规范的普通话的高要求,孩子势必无法适应,甚至可能产生畏难情绪。这一点,我们的很多老师也还未意识到。我在本校听到的一堂口语交际课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这是一堂活动课,主题是“讲一件事”。孩子们纷纷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件事,谈得热火朝天。在作独立发言时,他们的故事都有相当的长度、容量,而且几乎每个故事都是亲身经历的,其中不乏精彩闪亮的语段,最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一串串名副其实的口语词(其中既有普通话中没常用的方言词,也有已被变通话接受的方言词)。如“稀巴烂”“啷个”(重庆方言)、“其上”(重庆方言“赶快”)等。孩子们在互评中判断上列口语词为“用错”。其实上列词并为“用错”,因为它并不影响说话人与听话人的交际,老师如果指出,普通话中,这些词可以怎样说呢?孩子们会自然地去寻找答案。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开始时鼓励其大胆说话,不避俚俗,是一条必经之路。
  (2)形成阶段,引导转化,逐步规范。在前面,我提到本地区的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语汇等方面存在不少差别。在小学生的口语交际中,语音问题是第一大难关,由于地域限制,不少老师都感到头疼。其实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区别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我们重庆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区别表现在声调上,就是:阴平相近,阳平由35变为21,上声由241变为42,去声由51变为214;表现在韵母上,主要是前鼻韵母en、后鼻韵母eng两者在重庆方言中很多情况下合而为一,诸如此类。了解了这些规律,老师在指导口语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了。再加上地方电视台方言与普通话对照节目的帮助,在老师的积极指引下,孩子们普通话的语音和语汇积累也会日益丰富。当他们能较自如地用普通话发表意见,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就进入了一个较高的阶段。当然,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师生共同的语言实践。
  总之,“口语交际”是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小学生来讲,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具有迫切的时代意义。

推荐访问:铸就 赋予 理想 思想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