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8:14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慎组词 慎用对比

发布时间:2019-05-24 06:46:04 浏览数:

  我们喜欢笑,却绝对不能没有哭,我们因为恶的存在,而更趋向于善,似乎世间所有的情感与意向都产生于对比。  对比,显然是对一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的比较,这“比”,可能出于同一起点,也可能是不同层次间的差异,然而,“比”这个一长一短的匕首,却是一把双刃剑。
  在教育上,我们喜欢用“对比”来对待我们的学生。例如某同学学习好,品质好,大奖状一张;某同学调皮捣蛋,学习不认真,扣10分。对于这些,我们经常冠以“竞争”“评价”等冠冕堂皇的装饰,让标签名正言顺地位列教学策略之首,让学生在最需要建立人格的时期,却拥有了自卑,在最需要拥有尊严的时候,反而生出了脆弱。
  在家庭中,家长也对“对比”情有独钟。例如,朋友家的小明考了100分,自家的孩子只考了98分,接下来的便是对小明的高声褒扬,和对自己亲生骨肉的批评、挖苦、贬低,有时还要附加指手画脚或拳打脚踢的肢体语言。这不但在心理上加重了孩子的负罪感,而且使孩子对小明由初始的赞许变为嫉妒和憎恨。有时家长还会直截了当地说:“你怎么一点都不像我,我小时候学习可认真了!”这种对比显然带有自我表扬的嫌疑,如果孩子反应够快,就会马上反问:“那你怎么没考上大学,你就不能像小明的爸爸那样有钱有势吗?”结果呢,父母哑口无言,只能甩孩子一个大大的嘴巴,以确保自己家长的威仪。
  孩子之中也经常“对比”,当然他们比的是谁的书包漂亮,谁的运动鞋贵,当他们过分的虚荣不能得到满足时,就死皮赖脸地打滚,乃至离家出走,招招切中要害,很是聪明。
  我想,这些“对比”有一个通病,就是没有把自己很好地定位,即不知道自己对比的真正目的。我们在“对比”前要谨慎地好好思考,切不要陷入省时省力的陷阱,更不能怀着一副“都是为你好”的“菩萨心肠”自愿自觉地跳进去。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和方式,将“对比”调整为不断的加法。例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换为鼓励而非人格的诋毁;家长在对孩子比较前,可以先转换角度假设孩子的想法,如果“对比”起不到积极作用,还会造成心理自卑等问题,那就不妨放弃它。孩子由于年龄的原因暂时还未建立牢固的是非观念,他们的言行很大一部分来自家庭和周边环境的影响。社会是一个大染缸,水质不清会造成群体性的污染,我们在想方设法换水的同时也要想方设法地保持自清。
  总而言之,“对比”能够起什么作用,达成怎样的效果,关键在正确的动机与方法。用好了,将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产生意想不到的正面效应;用不好,则会伤人害己,产生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摘自《中国教师报》)

推荐访问:慎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