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4日 14:46 星期六
当前位置 首页 >诗词歌赋 >

HSK阅读理解教学之我见|思修课教学创新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9-05-30 06:38:39 浏览数: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阅读是获取知识、了解新信息的重要途径。对需要掌握阅读能力的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必须通过专门的阅读训练来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书面外语的阅读能力,即懂得按照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关键词:汉语阅读教学;阅读能力;HSK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125-02
  少数民族汉语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阅读是获取知识、了解新信息的重要途径。阅读理解能力是指读懂所读材料的能力,也就是掌握所读材料的意思的能力,包括对字、词、段落、篇章的理解能力。阅读是知识、了解新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有关的书刊资料,以便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因此,对需要掌握阅读能力的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必须通过专门的阅读训练来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书面外语的阅读能力:即懂得按照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进而提高阅读的速度。
  提高学生对书面外语的理解能力:即获取具体信息的能力,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推理与判断的能力以及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的能力。分析、推理与判断的能力以及对阅读内容进行评价的能力。阅读的目的是理解,阅读能力直接为理解服务。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演化。这就是阅读与理解的辩证关系。
  HSK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是HSK考试四部分中题量最大的部分。这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阅读理解共50道题组成,要求考生在60分钟内完成。其中第一部分20道题为词汇,第二部分30道题为短文阅读。
  笔者的实验对象是新疆巴州卫生学校毕业班学生,该班共54人,所学专业为双语幼师,这些学生年龄在16~20岁,均为民考民学生,主要来自喀什、和田、克州等地农村,很少接触汉语,入学时的汉语水平大多在三级以下,因为是毕业班的缘故,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普遍较高。当然,有个别汉语水平不高的学生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不积极配合实验,不认真学习。实验中使用的试卷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模拟试卷。计划用时四周,第一周:词汇(多义词、同义词、习用语、语境义);第二周:培养阅读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第三周: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第四周:培养整体把握力。
  在进行阅读理解部分实验之前先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并对试卷进行了分析,按照HSK考试阅读理解部分的评分标准及等级划分,06-7班共54人参加考试,其中6级(66~74分) 6人,5级(57~65分)8 人,4级 (48~56分)9人,3级 (39~47分)10人,3级以下 (39分以下)21人,其中第一部分(1~20题)平均正确率为37.59%。第二部分(21~50题)平均正确率为40.56%。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摸底考试分析以及平时教学观察发现主要问题是:
  1. 缺乏自信,过分依赖字典。这一类学生遇到稍难的题就边看题边,根本不动脑筋去思考,只是一味借助工具书,还有学生每做一题就举手问老师,还没有仔细思考就说不会,不愿意自己动脑去思考。
  2. 抓不住材料的关键词句。这类问题非常普遍,学生找不到一句话中的关键词,不理解句子到底要干什么,所以误解句子的本意。
  3. 不会跳跃障碍。这是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在短文阅读中,有的学生用手指着卷子上的字,逐字逐句地阅读。用手指着单词一字一字,一行一行地读。这既减慢了阅读的速度,又不能准确理解全文而只停留在某个单词、短语或句子上,使获得的信息支离破碎,最终导致理解上的偏差。
  4. 读不懂材料。这类问题主要出现在科技短文中,其实这一类短文的出现并不是让考生以自己所了解的科学常识对短文内容进行评判或要求必须要知道多少科学常识。当然,考生有一定量的科学常识对做题是有帮助的。即使不知道也没有关系,只要读懂短文中所说事物的关系能做题就可以了。
  二、解决措施
  1. 结合具体的语言情境进行词语教学尤其是同义词的教学。阅读理解第一部分选词填空20题20分,学生要边读短文边进行同义词辨析,要选择正确的答案至少要20分钟。所以平时课堂教学时一定要将词语代入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进行学习,并快速、准确地分析同义词的异同,找出适合本句的词语。了解汉语的文化风俗,熟悉汉语的表达方式,正确领会汉语句子的意思。
  2.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阅读能力不但包括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也包括快速阅读能力。仅仅掌握阅读理解能力并不意味着完全具备了阅读能力,至少不能说必然具备了阅读能力。HSK阅读部分在考试中,不仅考察考生的理解大意的能力,而且考察考生捕捉细节的能力,看考生是不是真正读透了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带着问题去读材料,做题之前先看一遍问题,直接带着问题浏览(也称扫读)、快速阅读课文,跳过不需要的内容(跳读),抛开不会的字词、不理解的词语,只要求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不要见生词就、问老师,这样中断了阅读,打乱了思路,而且文章中某个词语的含义并不是在词典里某个义项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词义。
  3. 培养学生“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阅读前先让学生看问题,带着问题的关键词句和主要意思,跳过不理解或不完全理解的非关键性的词语,将问题的答案用粗线条划出来。快读语言材料的题目、各部分标题、第一段与最后一段、每段第一句与最后一句就能回答“这篇材料的主题是什么”等题目。经常做这样的限定时间的默读理解练习,学生就会养成“抓关键、跳障碍”的习惯,并逐渐形成快速阅读的能力。
  一个月的阅读培训后,对该班学生进行了第二次考试,这次考试挑选的试卷结构和第一次试卷类似,考试后对试卷进行分析发现,54名考生均在规定时间完成答卷,其中 8级 1人,7级 5人,6级4 人,5级 10人,4级 10人,3级 7人,3级以下 17人。其中第一部分(1~20题)平均正确率57.59%,第二部分(21~50题)平均正确率53.15%。对比两次成绩这些学生的成绩明显上升,特别是第一部分(1~20题)的正确率上升了20个百分点。说明这次实验基本达到预期效果,学生词汇量扩大,阅读速度提高,能够基本掌握阅读技巧准确率上升。
  通过这次实验,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继续扩大词汇量,掌握阅读技巧,了解汉语文化风俗,熟悉汉语的表达方式外,还要熟练掌握表示逻辑关系和结构层次的语言标志:“首先……其次……再次”、“先……再……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其一……其二”、“之所以……是因为”、“一是……二是……”“不但……而且”、“……不仅如此”等;表示概括归纳的语言标志:“总之”、“总而言之”、“一言以蔽之”、“综上所述”,这些词语后面往往表明作者的观点;表示作者态度倾向的词:“事实上”、“实际上”、“客观地说”、“我以为”、“事实证明”等; 表示跟上下文相同或相反的语意标志:“换句话说”、“即”、“也就是说”、“其实”、“与此相反”、“反而”、“表面上看”等。
  参考文献:
  [1]鞠文雁.汉语水平考试——新疆少数民族教育改革的突破口[Z].新疆汉语水平考试办公室,2004.
  [2]梁云.从HSK考试看汉语教学改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7,(10).
  [3]郭卫东,梁云.新疆师范大学汉语水平模拟考试(初、中等)的调查与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6,(2).

推荐访问:我见 阅读理解 教学 HSK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