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3日 02:40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日记 >

【货币政策为何主观松客观紧】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发布时间:2019-02-04 06:15:42 浏览数:

  没有生产扩张的“补涨行情”,只有靠坚定的货币收缩,比如让房地产价格、租金价格、能源成本价格下跌到理性水平,这时候人们才形成正确的预期,使得正常的生产扩张能够完成   中国经济从2009年至今仍然处于非常艰难的局面,这已经成为共识。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近期接受《爱尔兰时报》书面采访时表示,从今年起,中国将“适当调低经济增长速度预期目标”,这有利于缓解物价、能源资源、环境等方面压力,也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而在经济下滑的过程中,“快速微调”派的思想已经发挥作用。去年第四季度央行就开始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今年2月18日,央行又再次降低存款准备金,市场认为这已经表明货币政策将会继续在稳健中适度保持“宽松”。
  在通货膨胀率的威胁渐渐解除之际,货币政策的适度宽松,会给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和市场各方一个预期,那就是,今年的货币政策,可能不再像去年那样适度偏紧,而是有可能开点闸,放点水,给实体经济带来活力。但是可能需要担心的一点是,现在的货币微调式宽松,有可能不仅很难阻止经济下滑,反而会强化通胀预期,得不偿失。也就是说,出现了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的“魔咒”:货币是根绳子,可以拉却不可以推。在某种情况下,货币收缩是可以遏制住经济过热,但是货币放松却不一定能推动经济扩张。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要从货币运行的机理来讨论。可以举个股市中价格上涨的例子来说明。2009年中国用4万亿财政撬动数十亿信贷“大救市”,打比方股市突然受到大的资金冲击,资金首先炒高的是有色能源,然后会炒高房地产,然后是农产品,最后人力密集型产业。这个“轮转原则”跟中国通胀所谓“结构性上涨”是相似的。当房地产炒高,农产品就是价值洼地,即后者有补涨行情。
  但是,假设政府不想让农产品股票上涨,在资金炒高房地产之后,正准备进军农产品,政府突然实施了货币收缩,意思是“这个目标你别碰,收手吧”。那么结果会如何?结果不是农产品不涨,价格还是继续涨,但成交量会大幅度下降,即出现窄量上涨。
  这个比方“还原”到经济上,会是怎样的故事呢?当政府的大救市政策让矿产、能源和房地产达到了很高的景气指数,这时发现农产品价格也开始飙升的时候,管制者想控制局势,于是开始收缩――这就是2011年实际发生的情形。但是,农产品价格依然在飙升,并且飙升了30个月,货币收缩是让房地产价格停滞了,但是农产品并没有。因为农产品的上涨形态类似于股市的“窄量上涨”,即“萎缩生产式上涨”,农产品的生产是不断萎缩的,价格上涨是挽留它继续生产的必要条件。
  主流的宏观经济学无法解释“通胀会产生对某个产业的供应抑制”,很多经济学家说,“猪是有生长周期的,农作物也是一样,只要1年,供应会立马跟上”,但是农产品作为通胀推手已经持续了近30个月,主流经济学家根本解释不了。农业部发布各种丰收数据也没人信。
  也就是说,货币泛滥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价格波动和体系混乱,使得人们只知道补涨,不提供生产扩张。农民知道肥料要涨成本要涨,粮食当然会涨,但怕卖得不好,所以走一步看一步,降低生产;做保姆的阿姨知道物价要涨所以工资必须要经常涨,所以干几个月就要加薪,不满足宁可辞工……最后我们知道,这种没有生产扩张的“补涨行情”,只有靠坚定的货币收缩,比如让房地产价格、租金价格、能源成本价格下跌到理性水平,这时候人们才形成正确的预期,使得正常的生产扩张能够完成。
  如果这时候实行货币放松,那么,这将强化过去的错误预期,即“不带来供应扩张的上涨”将会继续。不带来供应,首先就体现在信贷量的不振。人们已经看到,货币放松最近几个月并没有带来信贷量的上升,相反,信贷量反而不断下降――这意味着生产开始萎缩,货币宽松仅仅强化价格心理,而没有鼓励产出。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放松货币政策的意义就是非常有限的。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定调也是“稳”,既然是稳为主,平滑移动,那么随着经济缓慢下行,即使有意不断下调准备金,实体经济的融资意愿也会下降,这反而客观上造成了信贷量的下降,使得货币政策“主观”想松“客观”还是从紧。而如何刺激实体经济的真实需求,不但需要了解危机情况下走出危机的货币原理,同时更需要居民实际收入的不断增长和公平增长,企业税负的减免与调整等一系列的改革。而危机时刻,也许正是改革的时刻。

推荐访问:货币政策 主观 客观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