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6日 16:49 星期四
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日记 >

寻找中国改革的内生力量 中国女网 改革开放巾帼力量

发布时间:2019-02-06 06:19:35 浏览数: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这句话,也许既适于描述今天的世界,也适于描述今天的中国。   在去年11月15日上海召开的FT(《金融时报》)2011年度中国高峰论坛上,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在一开始便开宗明义地说,今年似乎比任何一年过得都快,原因是,在全球发生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挫折。全球范围内,人们对于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测,已经降到20年来的最低水平。的确,一年来的中外形势都令人忧喜交加、观感复杂。
  变革的需求开始席卷全球。张力奋分析说,2011年,全球似乎告别了增长年代,不论在政治、金融还是社会方面,都进入了一个动荡期。中国要应对经济增长的转型,西方也在面临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的一场新挑战,人类的政治经济制度正面临一些共通的问题,结构性变革将成为全球的主题。
  那么,变革的力量应该从何处寻找呢?我们精选和总结了与会嘉宾对于中国转型的一些精彩分析与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也许是对目前的形势提出最严峻警告的人。据蔡�分析,其实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并不是那么高,大概只有10%左右,充其量有几千万人在从事与出口直接相关的工作,这与7亿劳动就业人群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中国的问题现在主要还是在内部转变增长方式。而中国的一个误区是把结构性问题当成周期性问题来治,而短期内的刺激政策无法修补长期的问题。
  在他的专业研究领域――人口政策上,蔡�也发出了“盛世危言”。“所谓中国的‘人口红利’在丧失,这还是一种客气的说法。”蔡�警告。拿“人口抚养比”(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这个指标来看,虽然该指标目前还在下降,但最晚到2013年,下降就会见底。而且见底之后,不会像有些发达国家那样长期停留在低点,而是会迅速反弹。届时不仅中国“人口红利”不保,反而会背上“人口负债”,这使“未富先老”成为一个现实的风险――中国的人均GDP还远低于发达国家,但老龄化程度却比西方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来自中国企业界的代表则对中国经济给出了较为乐观的判断。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认为,应该区分中国在短期和长期面临的不同局面。就短期而言,确实是挑战很多,不确定性很强,例如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企业的高利贷危机与倒闭潮,都令人忧虑,但中长期来看,存在两个战略机遇:中国其实已经从一个制造大国变成了消费大国,而且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资本市场。“中国人没有理由悲观,企业家要学会如何利用这些机遇。”这一判断背后的哲学是,经济转型是逼不来、盼不来的,有时,它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被视为中国“新左派”先锋人物之一的崔之元,则对中国前途给出了更乐观的判断。他引用并认同美国彼得森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结论,即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21年超越美国。而且,他认为重庆的一些实践,例如户籍改革,对于中国如何扩大内需很有启发意义。
   对于一年来得到中外媒体广泛关注的中国地方债问题,国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黎维斌表示,11万亿的地方债风险是可控的,因为其占GDP的比例远远低于别国的债务水平,而且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所投资的资产是有价值的,可以带来现金流的。目前的重点是规范地方融资平台,让其向着企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一种“政府+企业+市场”的平台。
  恰好在这个问题上,蔡�的观点似乎针锋相对。他把当前的地方债挑战总结为四句话:目前地方债问题并不是现金流的问题,它掩盖了中央和地方财权事权不对应的体制问题,地方债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介质,反映了一种用刺激政策来替代正常经济增长的做法。总之,“不是什么好事”。
  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则重点评价了在去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之后引发热议的“文化”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如此大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有些方面是前所未有的好,有些方面是前所未有的坏。”这句话引起了全场的笑声。
  葛剑雄说,对于“文化是新的增长点”的说法,他不是很乐观,发展文化,也许首先要以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为前提。他还认为,靠所谓的“软实力”来扩展世界影响力,效果是有限的――“软实力”的重点还是“实力”,“中国文化只能起润滑剂的作用,不能成为动力。”如果不能转化成经济、产业方面的硬实力,也许能发挥的作用有限。
  当前的改革困境也引起了讨论。中国前驻印度大使华君铎把今天中国转型的意义提到了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的同等高度。他认为,“十二五”规划期间的中国转型也是一场大改革,大家要形成共识,不能像20年前那样,对于是否发展市场经济还存有争议,而目前转型的关键是资源和利益的再分配。这也印证了中国政府去年以来不断强调的观点,即“十二五”规划要实现“包容性增长”。
  在悲观与乐观两股潮流交织、碰撞的情况下,应该对今年的中国形势如何判断呢?也许蔡�的总结之言值得引用――“我想在各位嘉宾说的基础上,把所有乐观的成分减10分,所有挑战的成分加10分,就将是2012年。”
  
  (摘自《台港澳报刊参阅》)

推荐访问:中国 内生 力量 寻找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