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3日 15:21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日记 >

重视“草稿本”,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表

发布时间:2019-05-08 06:33:28 浏览数:

摘 要: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转化“学困生”呢?笔者借助培养“学困生”有效使用“草稿本”,简要阐述了草稿本的价值及其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关键词:学困生;草稿本;小学数学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41-2“学困生”是相对而言,通常是指那些在品行或学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每个班集体中都有各方面相对落后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容易被大集体所遗忘,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失去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影响各方面的发展。因此,转化“学困生”是教学工作中既棘手又特别重要的环节,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与“学困生”转化工作息息相关。笔者试图从“草稿本”这一个小的细节着手,指导“学困生”学会正确使用“草稿本”,发挥“草稿本”应有的功效,这也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不容忽视的细节。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困生”合理使用“草稿本”的良好学习习惯呢?一、数学学科中草稿本使用现状通过对学生计算情况的关注,笔者发现了学生在草稿本使用方面很不规范,“学困生”的这种现象更为突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思想不重视多数学生对“草稿本”重要性的认识存有偏差。虽说“草稿本”使用习惯的培养受到许多教师以及家长的重视,然而在具体实施时,有的教师与家长并未对学生使用“草稿本”的行为提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甚至就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就会影响学生,使学生从心理上、行为上忽视“草稿本”的重要性,造成有些学生不注意正确使用“草稿本”,随意性太大,书写习惯差,把用“草稿本”当成是一件劳神的事,这样会直接影响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来说,大多数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使用“草稿本”时较为规范,而“学困生”在使用“草稿本”时往往表现出随意、马虎的行为。2.行为不规范(1)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是“草稿”少,“脑稿”多。低年级由于知识的难度性不大,大部分学生可根据心算就能够解答出数学问题。而到了高年级,随着知识体系的上升和难度的加大,思维层次的增加,大部分的题目已经不能够一眼看出答案或是通过心算得出结果。而有部分学生思维仍然停留在低年级阶段的方法上,觉得使用“草稿本”麻烦,随意地用脑子想一下子就写出答案,结果出现有些学生考虑问题总是顾此失彼、丢三落四,错误率居高不下。所以班级中会出现一些学习成绩总是徘徊不前的学生,或是做完试题时自己很满意,而实际成绩出来却让人跌破眼镜的情况。(2)学生使用“草稿本”时,缺乏有序性、条理性。多数学生没有一本专门的“草稿本”,见到什么就用什么:手上、课本上、作业本的封面上、课桌面上……只要是可以写字的地方,都会被用来当“草稿纸”。这种随意使用“草稿”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手、课本、作业本、课桌等的整洁性,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变得没有条理性,特别是在高年级,一道题不是一两步过程就能够解答出来的,步骤比较多,过程比较繁锁,可能中间的一个小的步骤考虑错了,就功亏一篑。在这个时候,条理清楚的“草稿本”就占了优势,学生可以通过“草稿”找到出错的地方,而东写一下西些一下的草稿就无从查找了,只能重新再考虑,这样就浪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同时那些随意的“草稿”,学生为了节省纸张等原因,一般都把字写得很小、很密、很乱,有时学生自己都难以认清刚写的字迹,更不要说回头找到出错的地方了。3.习惯未养成多数学生没有养成使用“草稿本”的良好习惯,除了上述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还表现在不重视“草稿本”的用后处理,缺乏一定的自我检查的习惯。许多学生都认为“草稿本”是不必上交的,习题解完之后也就随手一丢了事。如此则不便于教师对学生“草稿本”使用情况的检查。同时,许多学生利用“草稿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缺乏,不能充分利用“草稿本”进行思考与学习活动也是计算错误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二、指导“学困生”规范使用“草稿本”的尝试1.让“学困生”有一本像样的“草稿本”“学困生”平时不习惯使用“草稿本”,在答题中遇上计算难题,由于没有专门的“草稿本”,答题结果中出现的错误从他的“草稿本”中无从找起,检查不到出错的原因。笔者认为,学生是否有一本像样的“草稿本”也应该是课前检查准备工作的一项内容。只要我们老师经常检查,学生准备“草稿本”的习惯也会慢慢养成的。当学生有了“草稿本”,教师应该教学生让他的“草稿本”不能“离开”书本,每次上完数学课后或做完作业后,他的“草稿本”都应该夹在课本里,时刻准备着。上学期一开学,笔者专门发了一本数学本作为学生的“草稿本”,并要求他们夹在数学书里,每堂数学课之前笔者都要检查“草稿本”的准备情况,用完了笔者再发一本。这学期一开学,在上学期的使用基础上,笔者开始让学生自己准备像样的“草稿本”。2.让“学困生”有使用“草稿本”的习惯笔者认为,勤动笔“打草稿”有两大优点:一是快,二是准。大部分学生不爱使用“草稿本”,尤其是“学困生”。不管是做作业,还是考试,许多学生手中只有一支笔,答题时凭眼一看或根据心算写出结果,“学困生”更是算不出来就瞎写或不写。这对于知识难度性不大的低年级,学困生还能及格。而到了高年级,随着知识点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思维层次越来越深,许多题目的答案不能够一眼看出或根据心算写出结果。笔者认为平时的课堂教学是最好的培养阵地。在课堂练习中,笔者时刻提醒“学困生”勤动笔,随时检查“草稿本”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还在班上把使用最好的“草稿本”在全班进行展示并且交流使用经验。3.让“学困生”形成使用“草稿本”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困生”对使用“草稿本”的兴趣,才能使“学困生”达到养成习惯、提高能力的目的。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有意无意地创设简单的问题情境,激发“学困生”的求知欲,让“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使用“草稿本”的兴趣。例如:笔者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节内容时,出示了一道拓展题:“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分别是6厘米、8厘米和10厘米,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在不作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许多学生能够自觉地拿出“草稿本”进行画图分析,并很快求得了答案。而 “学困生”只是凭空想,并没有在“草稿本”上动笔分析,当然也就解决不了问题。见此情景,笔者充分把握时机,将优秀的草稿本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评析:“‘草稿本’是解决难题的中介物,如果我们在草稿本上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图形文字,那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如此的情境之中,兴趣教育随机而成,笔者通过运用学生身边自己的事来熏陶和感染那些不重视使用“草稿本”的“学困生”,起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笔者经常以黑板为一本大草稿本,示范讲清解题思路,将“草稿”过程规范地呈现在黑板上,以此激发“学困生”对使用“草稿本”的兴趣。三、反思1.“学困生”初步养成了规范使用“草稿本”的习惯通过一学期的尝试,全班学生都自己准备了一本像样的“草稿本”,并且能够合理的使用“草稿本”。“学困生”在使用“草稿本”方面虽然比其他同学稍微差一点,主要是影响他们学习情况的因素较多,比如家庭、环境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等。但是只要是他们在从事数学学习,都能自觉地拿出自己的“草稿本”,在“草稿本”上进行数学思维,这说明他们使用“草稿本”的习惯已经初步养成。2.“学困生”的成绩明显提高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是转化“学困生”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指导“学困生”规范使用“草稿本”也是为了让他们学会数学思维,减少错误率,学会自我检查,从而提高数学成绩。通过一学期的指导,笔者所带的五(4)班上的“学困生”数学成绩明显提高,每次数学阶段检测,班上70分以下的人数都不超过5个,其中不及格的不超过1个。3.教师教学效率明显提高规范使用“草稿本”以后,学生固然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教师也得到了回报。笔者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会用“草稿本”思考了,课堂进度明显加快,这样课堂的容量也增加了,课堂效率就提高了;作业批改中,学生会用“草稿本”答题了,作业错误率明显下降,作业批改效率就提高了;作业订正中,学生会用“草稿本”检查了,订正效率就提高了。这样一来,笔者获得了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从事更多的教育科学研究,说明在“草稿本”中教师也是受益者。

推荐访问:草稿 转化 重视 学困生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