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4日 22:46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心情日记 >

历史新课程的教法与学法变革探索|新课程不同体育教法

发布时间:2019-06-02 06:36:16 浏览数:

  《学记》中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善学与不善学,主要有什么区别?我想,学生有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善不善于主动学习,是其主要差别。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与学生自身的智力水平有一定关系,但与非智力因素关系重大。因此,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占了很大的成分,而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否得当、有效,也是影响因素之一。以下是我对历史教法和学法变革的几点认识。
  一、更新教学方法,在创新教育中渗透新课程理念
  教学的方法很多,讲授法、提问法、谈话法。近年来,新课改在一些学校开始试行,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得到尝试,如讨论法、表演法等。新课改提倡的合作性学习、愉快学习等理念,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中得到体现。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也试着采用了这些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授关于“古希腊雅典文明”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编导一些小型剧,让同学们去自由表演。学生非常感兴趣,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而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具体做法是:选用“民主选举班长”的场景。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自由发挥,选举活动在热闹而严肃的气氛中进行着。选举结束之后,当选者、落选者、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都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大家都谈完了,对雅典民主制的评价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在教授关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专题,我们就可以放开手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事先认识中国古代的衣、食、住、行等内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在对秦朝政治制度的教学中,我尝试着由学生去扮演历史角色,用演课本剧的方式,去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理解了知识,享受了学习的乐趣,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还应及时为学生的出色的表现喝彩。在教学中,我们对学生多给一些鼓励,多给一些掌声,少给一些批评。这样就能更好地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加到教学中来,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讨论法、表演等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时,一定要选用一些可讨论的问题或可表演的课题,假如纯粹是为了讨论而进行讨论,为了表演而进行表演,就会出现讨论的时候要不哑雀无声,要不很热闹但没有任何结果这样的尴尬局面。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学到知识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当单调繁杂的历史知识与学生们的好奇与求知紧密相连时,更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欲望。如《贞观之治》一课,精讲前,我首先问:“古代皇帝的儿子里面,一般是谁继承皇位?”“太子!”“太子,指大儿子,但唐朝有位名君其实排行老二,却当上了皇帝,甚至还有一位女性,也当上了皇帝,大家想知道缘由吗?”同学们兴趣大增,齐声说:“想。”带着这个疑问,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进入了课堂,诱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对本课内容有了兴趣,自觉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到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一直强调的。课堂的主人应该是我们的学生。作为教师,他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一些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氛围一定要自由、轻松、和谐,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而主要的途径,就是鼓励每一位学生质疑。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解放思想,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对其质疑要加以合理地引导,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思考,及时给学生正确的反馈。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在质疑中学到了要掌握的知识,也培养了价值观,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如在学习有关汉武帝的部分时,我让学生尝试评价汉武帝,由于课文中都是正面叙述其“功”,所以学生千篇一律都是说他的功劳。正当我打算对其“功”进行小结时,意外地有个学生问:“老师,汉武帝没有过错吗?”“你认为呢?”“尽管书上没有说,但我认为有。”“你认为他的过是什么呢?”,学生立刻说:“他开发边疆,连年的战争会给人民带来了灾难,算不算?” “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
  学生通过质疑、思考与教师的反馈,不但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更清晰了,还学到了辩证地评价人和事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渗透学法指导的目的自然也达到了。
  总之,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新课程从起步到成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完善新课程教学还有待各位教师孜孜不倦地探索。一定要领会实质、深入学习、认真实践、虚心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成长,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靖安县仁首初级中学)

推荐访问:教法 新课程 变革 学法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