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6日 18:43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让民俗文化浸润小学语文课堂】 中国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1-21 06:31:35 浏览数:

  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理应成为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然而,民俗所具备的教育功能,长期以来却被忽视。下面就此问题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民俗文化的含义
  民俗就是人们在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或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和惯例、规矩。民俗文化则是人类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凝聚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核心点,它体现的是各民族的价值观、信仰和理想,也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民在长期生活中逐步形成的风俗、习惯等的总和。有人称民俗为“人类文化的母源”。民俗文化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对社会和民众的行为起着巨大的规范作用。
  让民俗文化浸润小学语文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
  二、充分发挥民俗文化的教育功效
  我们不能放弃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时间去实施,如何实施也值得斟酌和研究。在教学中,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可以将民俗文化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结合并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效。
  1.充分利用并拓展文本资源,让学生感受浓浓的民俗情味
  国家督学成尚荣说:“语文是一种文化,是应创造和发展着文化,提炼和提升着文化,语文教学改革就是充分体现语文的文化属性,丰富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使学生浸润在文化之中。”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知识点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有一定的文化眼光,随处可见文化现象、文化知识。假如我们能在每个字与词中注入一粒民俗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因子,无形中会让学生接受到德育与美育教育。而如何找准切入文化的核心要素,将学生有效地领入宽阔的文化殿堂是关键。我在教学《元日》一诗时是这样做的:
  师:同学们,寒假快到了,你知道寒假中最愉快、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吗?
  生:春节。
  师:是啊,我们向往已久的春节仿佛已向我们招手了,哪位小朋友说一说这个节日里你的家人会做些什么呢?
  生1:放鞭炮、贴春联、拜年、长辈给我们压岁钱……
  师:《元日》这首诗向我们大家介绍了古代人们过年的情景,你从诗中读到了哪些风俗习惯?
  (学生认真读诗,交流感受。)
  (春节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会联想到如放爆竹、团圆等生活场景,这首古诗让学生很快感受到了那份欢乐,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加深了孩子们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生:老师,过年时的风俗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呢?
  师:问得好。同学们,你们课前所了解的关于过年的传说,能向我们介绍吗?
  ……
  为什么过年时人们要贴对联、放爆竹?为什么要守岁?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激发小孩子的好奇心,他们都想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消化掉这些有关民俗的知识。在教学中,还可就压岁钱这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了解压岁钱的变化来感受祖国的变化和时代的变迁,但无论如何改变,这一民俗的内涵――长辈对晚辈的爱和祝福都没有改变,这一民俗传递出来的浓浓的民俗情味,可以让学生在体味民俗的同时懂得感恩。
  2.开发地域资源,从传统节日中感受民俗文化的韵味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五千年历史长河孕育出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诸如: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其中蕴含了中华民族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共建和谐、爱国爱民等优良品德。然而,地域是多样的,生活是五彩的,所以我们的语文课程资源也应是五彩缤纷的。
  小学生最容易对自己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中的民俗产生兴趣,从民俗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非常轻松。语文教学中如果注意这些所处的场合、情境以及出现的背景,进而探索其折射出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就会让学生充分享受民俗文化的韵味。
  比如端午节,我们当地除了吃粽子外,还有在门前插菖蒲、挂艾草的习俗,看似迷信,但在我国药书中有记载,这些都是治病的药草,因此这一习俗体现了人们对卫生和健康的追求,应该提倡。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感受节日,同时渐次对这一传统节日进行解读,对话中发现这一节日的风俗习惯,体味这一传统节日所包含的民俗文化的韵味。
  3.借助民俗,让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浓厚,不仅涉及文学艺术,更体现在历史、地域、算学、科学创新中,对民俗事象不能片面地、孤立地理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把民俗知识渗透到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上。比如:在读了老舍的《草原》之后,我便引导开展对草原民情风俗的欣赏与研究,然后用歌舞、文学等形式来表现草原人民的淳朴、豁达、丰实……
  民俗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民俗文化的保护,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这也是新课标中提倡的“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生成的资源”。而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方式及手段,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应对民俗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和热爱。只有这样,他们的“营养”才会全面。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北校区)

推荐访问:浸润 民俗文化 语文课堂 小学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