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9日 20:03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我强调的是寂静:寂静之地

发布时间:2019-01-18 06:30:44 浏览数:

  《青春》杂志将刊发我的三个短篇,并叫我谈谈这几个小说的写作或对小说的认识。就我的认识,写作者最初的意愿就是想对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虽然这个外界是个很笼统的词语,但就文体而言,我还是认为可以说上几句。小说与社会生活最为接近,说是接近,因为写作者的意旨是寻求理想中的世界,而并非对现实的再复制。因此,我大致地把小说分为两类,其一是将人物、事件、时间及空间以现实生活中的逻辑为基础并加以创造,其二就是只着重人物与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强调时间及空间对它们的影响及束缚。前者让我觉得可以把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作为参照,后者就不大好说,毕竟浪漫主义及现实主义之后有许多流派,我个人的写作趋向于梦幻、表现及超现实主义――这样表达又脱离了我意愿中的写作方向,因为我固执地认为,任何一种流派都只是附属品,通过写作最后获得的只是情感的需求。
  当然,在这情感需求并不完满之前,我还是逃不开对写作技巧的喜好与选择;我的小说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让人联想到卡夫卡或者与其相近风格的作家,我不否认,但也并不认同,我骨子里认为自己继承着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且我尊为自己小说创作的启蒙者是庄子和蒲松龄,只不过比较讽刺的是,这样的结论是我读了卡夫卡的小说之后才联想到的。所以,当我提到小说及写作观,我便得反复提到卡夫卡这个名字,加以扩散,于是就出现了部分的卡夫卡,他们是舒尔茨、博尔赫斯,甚至乔伊斯,我能够清楚地意识到这样的感觉大部分缘于自己的臆想,但当寂静这个词出现,我又觉得他们其实没有多大区别。我要声明的是,我强调的是寂静,而不是寂寞。
  我认为寂静者趋向于物像、寂寞者趋向于事理。作一个这样的比喻,假设寂静者与寂寞者的命运一样,他们在通往归宿的途中(因为路途遥远而且又没有方向)产生了分歧,这时他们的本质就能显现,寂静者会思考为什么最终的物会导致中途的事出现、寂寞者则思考中途的事为什么会导致最终的物丢失。而超越这两种命题,到达理论的终点,也就是逻辑上的归宿,我想能够解释它的关键就是它原本不用解释――先天而有之,是为道,这也就是我在冥想中期望自己回到我们古思想根源。但是退而言之,寂静的写作者首先是做为人而生存在自己的创作之中,他有人的精神和生理需求,分开来谈:精神层面的,他的创作超越时空,与将来的同一类的写作者对话和交流;生理方面的,也许他会抱着最初的意愿,和别的创作者(包括其他类型的艺术)一样,想让自己理想的世界早些地出现,或者称之为寂静者与寂寞者会在某个交叉点短暂地妥协与融合――他们的习性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特征,那就是孤独。
  孤独者回到他们内心的情感世界,像给自己和类似自己的人建造房子,他们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陌生、无需言语的人。我想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写作者,他们在自己的屋子里呆得久了,都会希望有人路过他们的世界,如果有人能够敲敲门甚至是突然的闯入,这对他们而言都是件值得欣喜的事,这也是我要对小说写作说些联想到的、自己也感觉含混不清的话语的原因。

推荐访问:的是 寂静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