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24日 04:14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无可救药by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19-01-19 06:30:39 浏览数:

     摘要: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再加上受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尚未成熟,这就要求我们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该对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如何对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呢?我们认为,授课教师自身应持有一个正确的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正面引导。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教学;价值观;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15-02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关市场经济的理论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在此背景下,作为研究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用的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地位也逐渐突显。国家教委把西方经济学确定为普通高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之一。与此同时,一些非财经类专业也纷纷把西方经济学作为其选修课对学生进行介绍。作为一门介绍西方经济理论的学科,其内容对那些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学生们来说是否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果存在负面影响的话,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又该如何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本文就此问题做一些探讨,希望能引起同仁及理论工作者对此问题的重视。
  1价值观引导的必要性
  1.1 从客观上来看,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同其它大部分社会科学一样也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或自然界,因而研究对象具有相对客观性和稳定性;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即社会关系),因而研究对象具有主观能动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得社会科学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历史、制度和利益趋向的制约。
  虽然我们并不否认西方经济学中有许多内容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以及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经验总结,对这些经济规律和经验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借鉴。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西方经济学作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为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辩护的。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属性,我们就可能成为西方经济学的虔诚信徒。对一种理论顶礼膜拜往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们的思想,不论他们是在对的时候还是在错的时候,都比一般所设想的更有力量。的确,世界就是由他们统治着”。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属性要求我们应该对其理论进行批判地吸收,而不是全面接受,这也就要求我们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必要的引导。
  1.2 从主观上来看,受教育对象的思想认识尚未成熟。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思想比较活跃、比较开放,对新事物比较好奇,且容易接受。但是,他们的思想认识还在形成之中,其价值观、世界观等并未真正确立,很容易受到一些理论或思想的左右与影响,特别是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更是这样。所以,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大学生来说会感到很新鲜,其体系结构、逻辑思维、分析视角以及观点和理论都与他们接受的传统经济理论(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着巨大的差别,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被价值观还未确立的学生们接受。
  受教育对象价值观的不成熟性也要求我们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相应地引导,而不能一味的只讲授理论知识。我们知道,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教书育人。这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教书,即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另一方面,当然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是育人,即把我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两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中前者是教育的低层次目的,而后者是教育的高层次要求。我们大学教育,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显然更应体现我们教育的宗旨,应该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把“教书”与“育人”进行有机结合。所以,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如何进行价值观引导
  2.1 授课教师自身先要持有一个正确的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正确的对待西方经济的态度需要防止两种片面性:一是“全盘肯定、盲目推崇”;二是“全盘否定、盲目批判”。前者对西方经济学不做任何分析和评价,认为西方经济学就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它研究的是市场经济下的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所以这种理论在任何市场经济条件下都是适用的,当然也适用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后者认为西方经济学渗透着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为确保我们的思想不受其侵蚀,应该持抵制、批判的态度。事实上,这两种倾向都有极大的危害,对于“全盘肯定、盲目推崇”的倾向,如果任其自由泛滥,将“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邓小平);对于“全盘否定、盲目批判”的倾向,如果任其持续,将使我们重新走上闭关锁国、固步自封的老路。授课教师只有自己立场正确,才可能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相反,授课老师自己的立场都不正确,将会误导学生走入歧途。
  2.2 根据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是必要的,但是在进行价值观引导时应讲究方法、策略,应根据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忌讳采用直接说教式的方法。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或策略。
  2.2.1 抓住时机,顺手牵羊。例如,在西方经济学收入分配理论中,西方各国调节收入分配通常都会采用的一种税收政策是累进所得税制。累进所得税制就是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对高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我国目前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制也是累进所得税制,所以,学生对这种所得税制容易理解,当然也就不会认为这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此时我们再向学生介绍个人所得税制还有累退税制,这种税制也是根据收入的高低确定不同的税率,但对高收入者按低税率征税,对低收入者按高税率征税。当学生听到这种税制时会感觉不可思议,此时,抓住时机进一步向学生说明累退税制实际上是高收入者或大资产阶级意志的一种表现。这样,学生也就不难理解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属性或价值倾向。
  2.2.2 以西方经济理论之“矛”攻西方经济理论之“盾”。一般而言,经济理论决定着经济政策,经济政策影响着经济行为,经济行为改变着经济主体的收入分配。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一些前后矛盾的经济理论及政策的分析,揭示这种变化实质上是利益调整的需要。例如,在古典经济学中,人们信奉的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认为每个人的行为动机主要在于利已,“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看不见的手”理论主张自由放任,政府对经济的运行干预越少越好。但是,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看不见的手”的信仰,随之产生的是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国家干预理论认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会“失灵”,所以主张国家应该对经济进行干预。经济理论及政策的变化,将改变各经济主体的行为,而行为的变化又将引起收入分配的变化,当然,收入的变化反过来又将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以此循环往复。从中不难看出,前后不同(甚至矛盾)的政策只不过是经济活动的一次重新洗牌和收入的重新分配。这种重新洗牌与重新分配难道不是价值倾向的变化吗?只不过西方的经济学家赋予这种理论及政策变化一个“非常充分”的理由――为了促进社会效率而已。
  2.2.3 注重运用逻辑推理。任何学科、任何理论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如果逻辑论证严密,理论的说服力就强;相反,则理论的说服务力就弱,甚至不堪一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一些内在逻辑,对其展开质疑或反驳,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西方经济学认为厂商雇佣最优劳动量的原则是:劳动的边际收益产品(MRPL)等于边际成本(即工资,W0)。此时,劳动报酬与其贡献相等,厂商不存在对工人的剥削,如图1所示。但是,按其逻辑,即使第L0个工人MRPL=W0,没有受剥削,而第L0个工人之前的其他工人还是受到了剥削,因为其他工人的MRPL>W0。可见,厂商的利润仍然来自所有工人的所得低于他们的贡献。通过类似的一些逻辑分析,就可向学生解释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其实也存在价值倾向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西方学者回避谈论,而且也没有被我们注意到而已。
  2.3 根据研究方法,进行正面引导。每门学科都有其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研究方法,直接得出西方经济学存在价值倾向的结论,并以此对学生价值观进行正面引导。例如,西方经济学通常使用一种研究方法是规范分析法。规范分析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和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本身就具有价值倾向,它不同于实证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要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由于研究方法本身就具有价值倾向,其结论(即经济理论或政策)自然也就打上了价值倾向的烙印。具体而言,以“大炮与黄油的矛盾”为例,对于大炮产量的增长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不同价值判断的人对此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3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在我国高校受到重视和喜爱本为一件好事,无可厚非。因为它说明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我们的文化是一个开放的文化、有包容的文化。但是,在我们接受世界上一些先进的、科学的知识的同时,难免出现鱼龙混杂,一些不良的东西也会趁虚而入。这就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种使命和责任――引导学生鉴别真伪、去伪存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中,由于课程本身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所以,教师在讲课中应该对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当然,要对学生价值观进行引导,我们认为,授课教师首先自身应持有一个正确的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防止 “全盘肯定、盲目推崇”和“全盘否定、盲目批判”两种片面性;其次,应根据教学内容,因势利导;再次,应根据研究方法,进行正面引导。
  参考文献:
  [1]赵磊.关于现代经济学的几个误读[J].当代经济科学,2006(5).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3]胡乐明.“西方经济学教学工作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8).
  [4]孙辛勤等.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5]蔡秀玲、邓春宁.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论坛,2007(6).
  [6]尹伯成.关于西方经济学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当代财经,2007(9).

推荐访问:价值观 西方经济学 引导 探讨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