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7日 04:39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发布时间:2019-01-24 06:30:56 浏览数:

  【摘 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作为一种工具,地图对于地理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笔者以七年级上册“地图”一节中一个知识点“比例尺”为例,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深入剖析比例尺的含义、运用,初步探讨地理来自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
  【关键词】地理教学 生活 有用 比例尺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这次地理课程改革中最强调的理念之一,它表明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程将从纯粹的“科学世界”重新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无论是学习还是研究,作为一种工具,地图对于地理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现代公民会越来越多的与地图打交道,而在学校课程中,只有地理课程讲授有关地图的知识,以及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因此地图也是地理学习的另一基础。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被称为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缺一不可。接下来我将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书中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比例尺”教学为例,通过分析比例尺的含义、运用,初步探讨地理是来自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对生活是非常有用的。
  首先,我通过两个问题,复习学过的“图例”“方向”的内容:①在书本P13查找台北、高雄两个城市;②高雄在台北的什么方向。
  其次,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问:③台北到高雄的直线距离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很多学生会运用小学的知识得出结论,但得出的数据往往有差异。对他们回答及时加以点评:a都使用了比例尺,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进一步强调比例尺的含义――图上的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b都通过量算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利用图上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来的。注意强调方法: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c得出的数据有微小差异,应告诉学生测量中存在误差是正常的,但不应该相差太大。存在误差,说明大家都自己动手做了,值得表扬!
  第三,让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10第5题,让学生自己推导和说出比例尺的不同表示方式:数字(比例)式、文字(表达)式和线段式。然后,我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使学生体验自学成功的喜悦。并且,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和计算过程往往发现比例尺有大小之分,但往往不会或想不到总结归纳。这时我提示他们观察:不同大小的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大小、表示的内容详略是否相同?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和讨论基本上都能得出结论:在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这一结论的得出,说明学生的理论层次有所提高,对其以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随后通过填充图册P10第4题加强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第四,请同学分组讨论并完成填充图P9第3题(绘制校园平面图)。这一题,涉及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如怎样确定图幅的大小和比例尺,如何确定图幅的方向,采用什么样的图例,如何标注记,怎样步测两点间的距离等。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难,而通过讨论不仅可以培养其动手的能力,还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在学生完成其作品后,我针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点评和指导,以讨论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画校园平面图的一些基本技能,提高其理论层次。
  第五,我展示一幅“盐城地图”,请学生看图并思考:①在图上找到盐城市明达中学、人民商场;②从盐城市明达中学去人民商场,应往什么方向走?③如果沿直线从盐城市明达中学到人民商场,实际距离是多少?学生通过已学知识,可以迅速完成①②两个问题,但是,他无法在图上找出比例尺,第③个问题就完成不了。这时候,我就提醒他们,这是这幅地图的缺陷――没有比例尺!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其质疑的精神,并提醒同学们在绘图时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这样,我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直接通过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学生阅读地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让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在使用地图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方法和体会,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边用边学,以学促用,让其自己发现地理课上的内容,是和实际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对自己的生活是非常有用的,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让其明白地理在培养“善于生活的公民”上是有所作为的,能帮助学生认识现代社会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增强“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从而学会与创造健康向上的生活。
  以上是我个人在教学工作中一点心得,有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推荐访问:生活 中去 中来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