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7日 09:37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钱学森夫人蒋英是金庸表姐 蒋英钱学森故事

发布时间:2019-02-02 06:23:26 浏览数:

  蒋英,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却有着诸多不普通的身份。她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的夫人,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的三女儿。除此以外,她还是中国杰出的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著名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表姐。金庸与蒋英都是海宁人,金庸的一位堂姐嫁给了蒋百里的侄儿,查蒋两家是亲上攀亲
  
  2012年2月5日,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蒋英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九十三年不平凡的人生。
  1919年生于海宁的蒋英,是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女儿,是我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的夫人,她还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的表姐。
  姑父蒋百里“移情别恋”,金庸为之辩护
  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蒋百里十八岁时与查品珍订婚 ,查品珍的父亲查芸荪是金庸表哥徐志摩的塾师。查品珍是一个传统的大家闺秀,裹着小脚,且比蒋百里大了一岁。蒋百里出国留学后,两人的学识、身份和社会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对这门亲事很不满意。蒋百里的母亲杨太夫人曾经很委婉地对查家说:“恐怕他毕业须待数年,不妨解除婚约,以免误了你家姑娘的终身。”不料,查品珍很痴心地答复说:“他留学十年我等他十年,即使一百年,我也等,决不另嫁他人。”话已至此,杨太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此后蒋百里先后在日本、德国留学十年,查品珍也在家痴心等待了他十年。
   1910年蒋百里归国,在母亲的严命下,勉强与二十九岁的查品珍成了亲。对蒋百里来说,这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成了他心中极为苦闷的事情。
  与查品珍完婚后,蒋百里随即北上出任清廷的禁卫军标统。查品珍则侍奉婆婆在硖石过日子,终身没有生育,直至蒋百里1938年病逝后的翌年冬天,查品珍悄然离世,年五十九岁。
   1912年冬,袁世凯亲点蒋百里担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现代军官的院校。上任后,蒋百里锐意改革,建立新军,却遭到北洋旧派军人的阻挠。次年6月18日拂晓,两千多名师生集合在尚武堂前。蒋百里作完简短的训词后,突然拔出手枪朝自己的胸口开了一枪!
  蒋百里自杀获救后,护理他疗伤的是一名日本女护士,名叫佐藤屋登,二十三岁。一天,她在蒋百里的枕头下搜出一把安眠药――显然,蒋百里自杀的念头还没有打消,她对他说:“自杀不是勇敢而是逃避。您这样一位有热血、有志气的将军,如此不爱惜自己的生命,那么,您的国家将由谁来承担责任呢?”蒋百里心里很羞愧,向她表示说:“我听你的话,不再轻生了。可是,以后遇到生死关头,没有你在我身边,谁来鼓励我呢?”佐藤从他的眼神里发现一道异样的光芒,她脸红了。
   蒋百里痊愈了,佐藤屋登并没有接受蒋百里的示爱,她回了日本。然而,蒋百里的一封封情书彻底摧垮了佐藤屋登的情感壁垒,她终于回信,接受了蒋百里炽烈的感情。蒋百里生平最爱梅花,因而为妻子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左梅,并在故乡浙江海宁的东山西麓购置了几亩地,种植梅花二百多株,名为“梅园”,以纪念这段异国情缘。蒋百里和左梅育有蒋昭、蒋雍、蒋英、蒋华、蒋和五个漂亮的女儿。
   蒋百里的“移情别恋”,让金庸的姑姑查品珍独守空闺,此事受到一些旧观念人士的批评。20世纪80年代初,蒋百里的生前好友、名记者陶菊隐为撰写《蒋百里传》一书到香港采访金庸,金庸为姑父蒋百里辩护说:“蒋百里的故乡硖石还有查夫人,是蒋百里留学前奉父母之命订下的婚事,迎娶也是迫不得已的。就像鲁迅的元配夫人朱安、郭沫若的元配夫人张琼华一样,都是父亲攀交情,母亲讨媳妇,而不是丈夫讨妻子,所以这是不足以为百里病的。”
   金庸很可能与姑父蒋百里从来没有见过面,但他多次提到姑父的名字,引以为傲。他在1975年出版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后记中写道:“我是浙江海宁人……海宁在清朝时属于杭州府,是个滨海小县,只以海潮出名。近代的著名人物有王国维、蒋百里、徐志摩……海宁不出武人,即使是军事家蒋百里,也只会讲武,不会动武。”1974年,金庸访问台湾会见蒋经国时说:“我的姑父蒋百里是国民党陆军上将、军事委员会顾问兼陆军大学校长。作为陆军大学的毕业生,您的父亲蒋公很崇敬他,唤他‘蒋校长’。在抗战时期,他曾成功周旋于墨索里尼、希特勒、戈林之间,竟为中国从德国、意大利购得急需的军火,有功于抗日战场。”
  1995年11月,金庸与日本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对话,说到中国人的多元思考与历史观时,金庸说:“我们海宁是出俊才人物的地方,比如蒋百里,一个只讲武不动武的陆军上将,他的名气在日本比在中国还大,日本人至今还记得他的《国防论》……一个蒋百里就两次打败了整个日本陆军:第一次,蒋百里在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他轻松夺魁,在日本毕业生面前把日本天皇佩剑拿了回来,他的同学荒木贞夫之流后来是打太平洋战争的日军将领;第二次,中日八年血战,蒋百里为蒋介石制定抗日战争战略,日本军队正是按照蒋百里将军的指挥,老老实实自东向西,推进到湖南,其后陷入中国泥沼式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直到投降……”
   另外,金庸还有一位堂姐嫁给了蒋百里的侄儿,查蒋两家亲上攀亲。
   1978年,蒋英的母亲左梅病逝,骨灰与蒋百里的灵柩一起合葬在杭州南山公墓,墓碑上刻着她的名字:蒋左梅。墓碑不远处是一片日本友人栽种的樱花树,与“日中不再战”的纪念碑隔湖相望。1996年5月,金庸夫妇到杭州,由妹妹查良璇、妹夫曹时中陪同来到南山,在姑父蒋百里夫妇墓前献花祭奠。
  金庸为表姐蒋英回国首场演出助阵
   蒋英是蒋百里的三女儿,生于1919年,比金庸年长五岁,尽管不是金庸的姑姑所生,实际上没有血缘关系,但仍然按表姐弟相称。
   1936年,蒋百里以蒋介石的军事顾问的身份奉命赴欧洲考察,蒋英随父亲同往。蒋英自幼爱好音乐,喜欢唱歌和弹钢琴,她有一个愿望――到古典音乐的发源地去追寻她的音乐之梦。
   到欧洲以后,蒋百里特地请了一位专家听蒋英唱歌,专家说蒋英的嗓子很好,长相也漂亮,建议她学声乐,不要学钢琴。蒋英听从专家建议,到德国柏林音乐大学跟随一位意大利老师学习声乐。对于蒋英来说,德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让她的留学生活充满乐趣。
   离开中国那一年,蒋英只有十六岁,当时她根本没有想到,这一去不但离家万里,而且时间长达十年。她把她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欧洲。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蒋英曾在瑞士“鲁辰”万国音乐年会的女高音比赛中夺得第一名,开始引起欧洲声乐界的关注。
   1956年,金庸为《大公报》专栏《三剑楼随笔》撰文,回忆了一段往事:1946年的秋天,金庸在杭州做记者。表姐蒋英从上海到杭州来,这一天国民党空军军官学校一班毕业生举行毕业礼,她应邀为毕业生表演独唱。蒋英邀请金庸一起参加晚会,金庸就随表姐去了苋桥的空军军官学校。当时,空军军官学校里有许多高级军官是蒋百里的学生,所以金庸听到大家称蒋英为“师妹”。那晚,蒋英演唱了很多歌曲,其中有《卡门》、《曼依・郎摄戈》等歌剧中的曲子。这是金庸第一次听蒋英演唱,表姐美妙的歌声让他如痴如醉。
   蒋英告诉金庸,1941年她从德国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毕业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烧向了德国本土,她逃到了德国南部的慕尼黑,随后又去了中立国瑞士,转入瑞士卢塞恩音乐学院研究生班深造。“我就在瑞士一个音乐学院继续学习,拿到了文凭才回国,回到了上海的家里。”
   一年之后,金庸考入上海《大公报》当记者,他和蒋英见面的机会多了。
   1947年5月底,上海兰心大剧院。上穿印着梅花图案的丝绸衬衫、下着黑色百褶长裙的蒋英款款走上台来,用甜美圆润的嗓音演唱了几首德国歌曲,随后又演唱了几首法国歌曲,接着,她改用高八度的长音声调,连唱了三首弥撒曲。演唱完后,台下掌声雷动――这是蒋英归国后的首场独唱音乐会。当时金庸也在观众席上,为表姐捧场助阵。第二天,上海、北京的各大报纸都刊登了蒋英独唱音乐会的新闻和大幅照片。金庸撰文评论道:“她的歌唱音量很大,一发音声震屋瓦,完全是在歌剧院中唱大歌剧的派头,这在我国女高音中确是极为少有的。”
   就是这篇报道,让远在美国的钱学森获知了蒋英的音信,立即赶回国向蒋英求婚。婚后,钱蒋二人共赴美国波士顿。1950年,钱学森一家正准备离开美国之际,美国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了他们长达五年之久。艰难岁月,让金庸与表姐蒋英的再次见面延隔了多年。
   1955年9月17日,三十六岁的蒋英和夫君钱学森带着一子一女两个年幼的孩子乘坐“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由美国返回中国。他们于10月5日经过香港,然后抵达广州。金庸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当钱学森从美国回内地经过香港时,有些报上登了他们的照片。比之十年前,表姐蒋英是胖了好多,我想她的音量一定更加大了。”
  金庸称蒋英与钱学森的情缘为
  “科学家与艺术家的结合”
  金庸称表姐蒋英与钱学森的情缘为“科学家与艺术家的结合”。早在1956年10月31日,金庸在《钱学森夫妇的文章》一文中写道:“最近在内地的报纸上看到他们夫妇合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对发展音乐事业的一些意见》,署名是蒋英在前而钱学森在后。我想这倒不一定是‘女人第一’的关系,因为音乐究竟是蒋英的专长。这篇文章中谈的是怎样吸收西洋音乐的长处,和怎样继承我国民族音乐遗产的问题……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有趣味,正如他们这对夫妻是科学家与艺术家的结合一样,这篇文章中也包括了科学与艺术。”
   回国后的几十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要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把他身边的科技人员邀去欣赏。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把她的演唱录下来,放给他听。有好的交响乐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把这位科学家、“火箭迷”带到音乐艺术的海洋里。钱学森对文学艺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所著的《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出版时,正是蒋英给该书定了英译名。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蒋英编撰过无数教材,出版过《西欧声乐艺术发展史》等著作,还翻译过《肖邦传》和《舒曼传》,为我国的音乐事业作出了贡献。
  钱学森和蒋英工作之余喜欢读各种各样的书,尤其喜欢武侠,他们是金庸在内地最早的一批“粉丝”。20世纪70年代,当金庸小说在内地尚为禁书之时,钱学森就托人从境外买了一套金庸的武侠小说,他不仅在北京的家里经常看金庸小说,外出公干时也带着金庸的小说。笔者因跟蒋英是远亲,曾经采访过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钱永刚说,妈妈蒋英非常喜欢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她将小说拆成活页,外出时带几篇,抽暇捧读。她还对妹妹钱永真讲过她的读后感。她说,《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与黄蓉二人的爱情之所以受读者喜爱,是因为他俩――一个木讷,一个机敏;一个其貌不扬,憨厚本分,一个容颜美丽,但古灵精怪;一个淳朴少知,一个机变博学;一个豪迈大度,一个活泼俏皮……但是,只要他们在一起,就产生了互补,用今天的话说是达到了“双赢”:黄蓉的巧慧是郭靖质朴的补充,而郭靖的拙朴,有时候又能克制黄蓉的机巧。黄蓉有时候太过聪明,鬼主意太多,有时候还想使点坏,但郭靖是非常纯朴的,他有一个底线――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所以这两个人才肝胆相照,生死相依。“这是妈妈对金庸小说的评点,也是她和我父亲爱情生活的写照。”钱永刚说。
   1981年7月18日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金庸以后,蒋英曾让人传话给表弟:“可经常来北京,最好每年见一次面。”金庸的弟弟查良浩说:“此后哥哥常去看望蒋英表姐和学森姐夫,三年中总有两三次。学森姐夫喜读金庸小说,哥哥几次赠送小说给他。”
   2009年6月,香港凤凰卫视赴京拍摄《中国记忆》,节目组人员采访蒋英时,蒋英曾让他们带信问候金庸。金庸收到问候后,特意邮寄了自己新出版的作品集给表姐蒋英留念。
   蒋英去世的消息传到香港后,八十八岁的金庸感到非常惋惜和伤感――他心目中那个黄蓉一样俏丽活泼的美人儿,随着时光远去了。■
  (责任编辑/吕静)

推荐访问:表姐 夫人 钱学森 是金庸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