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4月29日 00:54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社评 环球时报今日社评

发布时间:2019-02-03 06:30:57 浏览数:

  “大山临盆,天为之崩,地为之裂,日月星辰,为之无光。房倒屋坍,烟尘滚滚,天下生灵,死伤无数……最后生下了一只耗子。”《拉封丹寓言》中这句话,用来形容韩寒和方舟子之争,大概也是恰当的。
  时间跨度长,从春节前一直延续至今,连过年都没歇着;卷入人数多,单就两人的“粉丝”,一是千万级,一是百万级,其他帮腔助拳打酱油的还有无数;来往的回合多,先是微博、博客回应,现在分别接受媒体采访,可预见的未来或许还有公堂辩论。如果您要去详细了解,恐怕得看上一整天,最后留下的印象多半是满屏口水,一地鸡毛(详见本刊“万象”栏目)。
  即便很多人已经感到无聊,但这仍然不失为一件大事――至少在公共言论空间是一件大事。如果声势如此浩大的一场争论,对于改善我们身处的这个社会没啥帮助,这一定是出了一些问题。找到问题出在哪里,吸取其中的教训,也许是我们面对一场混乱争论的最佳态度。
  最新进展是韩寒将起诉方舟子,一般说来,我们会说结论留待法院判决。但对于韩方之争来说,法院判决解决不了问题。如果方舟子败诉,我们会担心言论自由受到损害,方舟子也说了,即便败诉他仍然会继续质疑下去;如果韩寒败诉,这同样意味着司法无法给这场争论划上句号。原因很简单,法律保障的只是一个社会的底线:它只能保证打人者将受到惩罚,但无法保证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它只能保证恶语谩骂者将被禁止,但无法保证人们都温文有礼。而一个社会,仅仅守住底线是不够的,在底线之上,还应该有所要求。
  法律无济于事,就应该诉诸道德伦理。那么,一场好的对话应该是怎样的?哈维尔的《对话守则》在这场争论中也被屡屡提起,有8条:“1、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真理,不是为了斗争;2、不做人身攻击;3、保持主题;4、辩论时要用证据;5、不要坚持错误不改;6、要分清对话与只准自己讲话的区别;7、对话要有记录;8、尽量理解对方。”以此对照,无论方舟子还是韩寒,都未必符合这8条要求。比如方舟子有“先定罪再找材料”之嫌,而韩寒某些言辞则近于人身攻击。更让人遗憾的是,在两人之间,很难看到善意和理解。
  也许对于方舟子和韩寒来说,这都是惯性使然。方舟子十年打假,自然会对他的行事待人打下深刻烙印,只不过他以前往往是发现有假再揭露造假者,而这一次则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草率出手。而韩寒这几年对公共生活介入越来越深,对权力嬉笑怒骂是其长处,当他碰到别人对自己的质疑,难免以同样的风格回应,而这就不恰当了。两人胸中都不乏“正义的火气”,而缺乏对“温良恭俭让”的追求。我们能理解方舟子对于造假的愤怒,也能理解韩寒对个人名誉的珍视,但对于“粉丝”无数的成名人物,当有更高的期许。
  这不完全是方舟子和韩寒的责任。在中国互联网的世界,从来就不是中正平和的人的天下,人们喜爱的是犀利、幽默、俏皮的语言,在这一次混战中,为双方助阵的人们,制造了不少这样的段子,现在仍源源不断地被制造出来――讽刺的是,这样的人又被嘲笑为“猪一样的队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当事双方都能保持理性、冷静和克制,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样一场混战自然难有收获,因为它本质上和村妇对骂并无太大区别,只不过借助互联网工具,规模放大了无数倍而已。
  然而现代社会毕竟不是乡野村落,对话变得无比重要,甚至可以说,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流正是现代社会有别于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学不会对话就难以建设健康的社会,有人把网上的辩论视为民主的演练场,这并不是过度诠释。这一方面需要我们了解一些对话的原则,比如上面提到的哈维尔的《对话守则》,再比如《罗伯特议事规则》;更重要的则是我们要有自觉遵守规则的精神,即便没有人维护秩序,胸中也有道德的约束。这需要一个过程,实际上这次混战也并非一无所获,除了口水之外,同样有认真的人从逻辑、心理、法律等角度细致分析原因,总结教训,这些文章虽然传播不广,但具有真正的价值。
  关于“正义的火气”,胡适是这么说的:“‘正义的火气’就是自己认定的主张是绝对的是,而一切与我不同的见解都是错的。一切专断、武断、不容忍、摧残异己,往往都是从‘正义的火气’出发的。”韩寒和方舟子,都该冷静冷静,我们这些旁观者,亦当如是。

推荐访问:社评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