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1:46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跨界成功的企业分享【跨界――“分享主义”大声展】

发布时间:2019-03-16 06:20:17 浏览数:

  从2005年开始发起的“大声展”作为以青年先锋创作者为主体的艺术节,每隔2或3年一届以流动性的方式在北京、上海等地持续发声。2010大声展是第三届,在原有的基础上浓墨重彩的增加了艺术与文学。大声展可能是最早强调跨界呈现的展览,艺术、设计、文学、电影、声音不同版块的作品前所未有的如此接近,在展厅中,一个关于尿样数据统计的绝对理性设计的隔壁可能就是当代艺术版的山寨MTV“爱情买卖”,Shift小组各显其能的从三层楼顶人肉跳下的“跳楼计划”对面就是库哈斯女儿的社会学方法的城中村调查采样,或知识理性或冲动直觉,总有一部分会触动观众所熟悉的认知经验,作为一个撕开的裂口,进入到思索和探索的状态中来。贯穿不同的知识门类的各项实验或多或少有些藕断丝连的穿越,需要调动日常生存的经验去感受,启用非专业的茫然去体验,用道听途说的信息去阅读。大声展借助微博、豆瓣、在哪儿等薪火相传的网络媒介去发动群众,使北京上海的小资白领和文艺小青年成为观展的主体。一向持左派立场的创办者欧宁说,“我并不愿意只是邀请圈子里面的大牌来。”大声展试图抹平知识界限和阶层差别,它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在没有美术史和权威的导引或压迫下,普通民众更多的使用觉悟力来开放性的观看作品,面对空白,直接遭遇作品本身。
  大声展北京站在三里屯SOHO没有开放的2层商铺举行,Shopping mall是公共空间,非传统美术馆的白盒子,也非录像艺术的黑盒子,每一个店铺成为一个独立的展示空间,艺术家把“商业空间”作为创作材料来进行使用,进行了一系列反美术馆体系的创作。赵赵搜集了20多个80年代的老衣橱,组装成弧形的方阵,把它们租借给其他年轻艺术家,每人在里面完成一个特殊意义的填充。拉开柜门的时候,你可以发现,有人在里面贴满了招租和办证的广告,也有人暗藏了一只史前时代的泥塑恐龙。雄黄社的房间里的地面多出了一层,它们挖掘了自己环铁黑桥工作室里的2吨多的水泥地面,运到市中心来,平铺到灯红酒绿的三里屯SOHO的展厅中。展览结束之后,他们还要把这些水泥地面铺回到原处。“我们就是要反对这种商业化的现实。”雄黄社的何迟这样说。来自上海的“未知博物馆”组合更多的知识分子趣味,他们合作的一个“乌托邦房间”,在屋顶一个巨大的白色“水滴”下,围着每个成员来自自己专业门类的对乌托邦的理解,这里面有如同巫术祭祀般的不祥的音乐,一部幻想小说,方形地球仪,永远上升无止境的气球,冰筑的巴别塔,被做出实体倒影的白宫……。杭州的双飞小组则建立了一个“双飞特许品牌专场”,8个年轻的男性艺术家集体给盗版CK拍灯箱广告,对于一种充满男性青春涌动着荷尔蒙身体的观望,成为他们对这个虚假而奢华社会的充满闷骚的嘲讽。大声展除个体的参展创作者之外,还有8个艺术家自我组织的群体项目,他们整体呈现了这样的气质:非精英主义,把经典文化通俗化,把通俗文化经典化,把不合法的作品合法化,颠覆符号支配性的权利体系,新旧交替的政治动能造成的巨大的生机与活力,为草根的政治文化参与提供契机。这是一个主流强制性话语开始松动的契机,文化表征的变动成为某种形式的主流话语,是一个充满了文化上的颠覆与取代的可能性的时代。在后经济危机时代,艺术家“自我组织”成为了一个活跃现象。
  伴随展览,也同时高密度的举办了大量的讲座、创作研讨会、放映见面的活动。其中艺术讨论有关于死亡、神圣、性的欲望与巴塔耶(George Bataille)的写作;玩乐主义;日常生活体验的诗意;品牌帝国与权利、经济政治体系的反思等。来自天南地北的很多年轻而失声的创作者,在单一领域里都有深入和丰富的实践探索,以及个人化系统的建立。在多个迥然不同的系统的意外碰撞之中,有擦枪走火,也有触类旁通,怎么听都是新鲜意外,鲜有陈词滥调,倒多是引人深省,又有谁知这里面是否会有日后改变世界风潮的萌芽呢?在上海举办的“分享主义”主题论坛中,则集合了互联网技术精英,媒体理论研究者,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不同领域工作的人来讨论关于知识的分享和重混,召唤社会大脑和集体智慧的到来。分享主义在艺术创作上则更表现为:具有创造生产力的,有效的,实用的价值观;平民性,与日常生活和日常物品有关,具有最基本的人类需求;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连接关系,新集体主义;具有开放性和公共性,公平性,可被公开的广泛的传播的;还有就是关于盗版和山寨,不是关于版权,而是借尸还魂,反对知识权威和独占资源,对经典的解构和调侃。
  
  
  付晓东: 独立策展人,青年批评家,《美术文献》执行主编
  责任编辑:李 雷

推荐访问:大声 主义 分享 跨界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