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19:51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大漠雄关,石蕴风情]大漠雄关图画

发布时间:2019-03-16 06:22:14 浏览数:

  这是一座因酒钢兴建的城市,可想而知,浩瀚戈壁建成一座城市的艰辛。也可能是由于这样的背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热情,在这里执着追寻属于他们的梦想。   千百年来人迹罕至的大漠、巍巍的祁连山,赐予了他们最好的宝物――奇石。如今,奇石作为一项产业在这里正风生水起。“以石兴市”,正成为嘉峪关的城市理念。这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更离不开像李忠、盛爱萍、李守义等这样一群爱石人。
  人物篇
  对于嘉峪关的人们来说,捡石头、藏石头的过程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在过程中能更好地发展奇石文化,才是他们的唯一目的。
  李守义:嘉峪关奇石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像李守义一样的一批奇石组的老同志们的带动。“每次下戈壁,都要捡上一天。对脚下的每一块石头都要认真地看,惟恐落下一块宝贝。”这位八旬老人谈起石头滔滔不绝,“对于我们退休的老同志来说,捡石头动静结合,又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大家都非常有热情。”就是这样的热情,感染了许多人加入到赏石的队伍。
  1999年,他选送的八方嘉峪关奇石被作为世博会奇石精品展出,其中一块名为“雄鹰”的风凌石由于当时组委会的工作不慎,最传神的嘴部不小心被磕掉,组委会当即要赔偿损失。李老却坚持谢绝。他说:“石头是我捡的,没有价。”好石头的损坏是令人遗憾的,但嘉峪关人的质朴也令人动容。
  盛爱萍:盛爱萍的爱石之情是嘉峪关人所共知的。在她心里,石头有自己的神态和语言。2004年,她的大漠风雨雕石艺馆成立,并取得国家专利,将“风雨雕”作为一项产业开发,更是她为之尽心尽力的事业,成批量销售的风雨雕画,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与其说她是位女强人,不如说她是让石头开花的女人。一块块棱角分明的石头,经过她的创作变幻成美丽的画作,这里浸透的正是她的心血和忘我的热情。盛爱萍不仅自己创作,还培养了很多风雨雕贴画的人才,大家一起拣石头一起创作。还带动了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很多来到嘉峪关的人都会来到这里,亲手粘贴风雨雕。现在,风雨雕已经成为嘉峪关极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
  李忠:嘉峪关早期的玩石人之一,从企业退休后就一直将奇石收藏作为最大的爱好。除了是一名藏石家,他更是致力于推广嘉峪关奇石文化的主力军之一。作为《中华奇石》杂志通联站站长,工作中尽心尽力,因此深得民心。嘉峪关之行的这几天,能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这是我们协会最敬业的老领导”。很多石友也是得益于他的指点,从而与石结缘,甚至发家致富,所以他也被称为“指路人”。在赏玩的过程中,除了自身的满足,还做了很多的实事,留下良好的口碑,这是任何东西都买不来的。
  肖军:在嘉峪关第一个开起石店的人,对嘉峪关藏馆式的经营方式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除了经营石头,他还有着独特的思路。2007年7月,他的嘉峪关彩石“搏”在“中国观赏石赏石博览会・2007‘走进奥运’北京邀请展”中荣获了铜奖,这块石头类似运动员的背影,契合了当时的社会热点。8月,他为这块石头申请注册“雄关奇石・搏”的商标。这在当时看来,乃是“时髦”的举动。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通过形式审查后,于10月15日,颁发了“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2010年9月7日,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雄关奇石・搏”商标的注册申请。这是近年来甘肃在藏石艺术品项目上申请并成功的首件“石头商标”。
  刘俊:2003年,刘俊下岗了。偶然的机会,在李忠的指导下,他开始接触石头,当时仅仅为了养家糊口。同年,他花两百块钱买回的一块形似宇航员的嘉峪关彩石,引起了本地爱石人的注意,并出价一万元,当时,对石头并不了解的他哪里知道石头竟能卖这么多钱,欣然出售。一个月后,这块石头转手就买了三万元;再后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这块石头的价值猛增,在2004年南京展会上。有人看到了这块石头。据说卖了14万,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块石头的价格翻了近百倍。后来,他就一门心思做起了石头生意,还带动了更多的人捡石,卖石,之后到周围城市交流,从一个下岗职工到现在的收藏店铺老板,他说:“感谢石头赐予的一切。”
  他们,只是嘉峪关众多石友的代表,在这个城市,还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爱石人。
  刘保杰,404核工业基地退休干部,藏石量颇丰,尤以风凌石和葡萄玛瑙著称;李萍芬,热情,能吃苦,老干局奇石组的代表人物;刘恩友,石文化推动的先行者,先后著有《远方的呼唤》综合文集和《祁连石韵》一书,为嘉峪关奇石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郝卫东,陈萍,嘉峪关市奇石销售代表,因其灵活的头脑在石市如鱼得水……
  协会篇
  随着关注奇石的人越来越多,2005年6月,嘉峪关市奇石收藏家协会正式成立,盛爱萍当选为会长。莫振邦为副会长,李守一,谭延林为名誉会长,李忠为秘书长。同时,奇石协会还举办了首届嘉峪关奇石展,引起广泛的关注。协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嘉峪关市奇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预示着嘉峪关市奇石文化将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个协会办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协会成员间的和谐程度。全国大大小小的奇石协会不计其数,协会里会员众多,众口难调,有时难免出现矛盾纷争。但在嘉峪关,你看不到这样的情况。协会里有企业老总、普通职工、有退休干部、自由职业者……身份背景不同,但所有的人都和谐共处,其乐融融。嘉峪关奇石收藏家协会氛围的良好属石界少见,这是我们此次嘉峪关之行最大的感受。
  2006年,石店生意不好做,许多石馆都被迫关闭了,协会领导带头想办法,帮石商寻找出路,很多经历过那个时期的商家现在谈起来,都赞不绝口。这也成为嘉峪关石界的一段佳话。今后,协会还有计划选送一些代表参加中国观赏石协会举办的鉴评师培训,提高石商、石友自身素质的同时,为嘉峪关奇石发展铺路。
  协会在组织奇石爱好者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还在积极吸纳周边城市奇石收藏爱好者、发展嘉峪关市的奇石文化艺术事业,充实赏石内容。(“嘉峪关市奇石收藏家协会”将更名为“嘉峪关市观赏石协会”,直属于嘉峪关国土资源局,并被纳入甘肃省观赏石协会会员单位。)
  目前,嘉峪关喜爱和赏玩奇石的人越来越多,奇石爱好者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几十人,发展到了现在的五千多人。今日的嘉峪关,石馆随处可见,既有奇石专营店也有兼营店,还有大大小小的家庭奇石馆,初步统计共百余家,藏品非常丰富。对于一个只有二十几万人口的小型城市来说,赏石人口的比例相当可观。各种与石相关的配套服务,如打磨、加工、配座等店铺也开了五十几家。
  2011年9月10日,嘉峪关市“中国西部祁连玉奇石市场”开业,该市场占地面积为16000平方米,可容纳200多家商户进行营业。同时,也为广大奇石爱好者和奇石经营者提供了一个集中、大规模的奇石展销区域,位于城楼旅游景区的良好地理位置,也是旅游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   一些思考
  目前,当地政府对嘉峪关奇石产业非常重视,正力争把奇石文化艺术转化为一种规模经济产业。但是,嘉峪关彩石的对外知名度还有所欠缺。在百度上搜索“嘉峪关奇石”或“嘉峪关彩石”,显示的条目寥寥无几,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嘉峪关石产业在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嘉峪关彩石”没有一个明确的命名,这个名称是当地人随意叫的,也会叫做“讨赖河石”,在市场上销售有时候也会和黄河石混为一谈。就像每个人都有一个特别的具有代表性的名字,如果想要扩大嘉峪关奇石的对外知名度,协会领导、石商应在明确嘉峪关奇石命名上做一些文章。
  其次,比起内蒙、新疆、宁夏等地,嘉峪关的石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尽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发现了奇石,八十年代即对奇石有所利用,但基本是在2004年前后才开始大兴石产业。从1999年老干局奇石组成立以后,嘉峪关几乎每年都有规模不等的石展,但由于缺少官方参与、与外来人员的交流甚少等因素,导致嘉峪关市奇石产业链较为短小,三级市场成为现在石市的主要定位。这里拥有质色良好的奇石、一定的市场基础。也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但是奇石收藏在相当程度上仍未摆脱内热外冷的现象。每年,全国各地都会有若干大小不一的展会,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奇石行业的发展,嘉峪关可以仿效其中成功的展会方式,奇石协会也可以帮助石商联系参加各类的展览展销,鼓励当地奇石走出去。
  再者,嘉峪关奇石经营者为数不少,但经营方式较为简单,市场上奇石高、中、低端层次不很明显。其实,这缘于嘉峪关奇石产业正在起步阶段,一方面,嘉峪关有广阔的并可挖掘的市场,有良好的消费能力作为支撑,一方面,如何完善并延长奇石产业链条,鼓励如配座、加工等奇石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应是当地值得思考和共同努力的。
  结语
  嘉峪关的奇石爱好者们对于石头的痴迷和热爱是共同的,石头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无论男女老少,都将石头看做一项事业。如何让这个城市人民的共同事业良好并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是需要好好斟酌的。嘉峪关有厚重的文化背景,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有支撑石产业发展的良好经济购买能力。这些都是推动奇石产业发展的优势,并且可以为奇石市场发展开辟新思路和新方向创造条件。
  在资源匮乏的今天,所有人都在寻找新的出路,而河南、广东、福建等地的人陆续选择来这里开店,就是看准了嘉峪关石市的无限潜力。

推荐访问:大漠 雄关 风情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