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07日 07:17 星期二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桑椹白果病综合防治效果研究] 桑葚白果病防治

发布时间:2019-03-19 06:34:22 浏览数:

  摘要 桑椹白果病综合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三唑酮和腈菌唑对桑菌核的发生均能起到抑制效果,以腈菌唑为最佳,防治效果好,果实未变小;第1次防治时间选择在初花期,配合百养醚菌酯和太抗几丁聚糖水剂间隔5~6 d连续喷树3次,均能起到良好效果。主产区在病菌防治时需要做到统一、同时喷药,以防止病菌相互间传播。
  关键词 桑椹白果病;综合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888.71;S48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170-02
  桑椹白果病在桑园广泛发生,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目前国内吉林、河南、江苏、四川、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浙江、甘肃、陕西、贵州、新疆、台湾等地均有发生[1]。白果病在蚕桑园果实上就广泛发生,因为桑园只需叶片,不需要果实,所以以往都只是把果实摘除了事,而20世纪90年代开始,宁波市引种个大、质优的果桑以来,桑椹种植成为当时农民发家致富的一大新兴产业,然而,随后出现的桑椹白果病,给果农带来毁灭性的灾害,大大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桑椹白果病防治技术研究成了技术部门的一大课题。
  观察病菌发生规律之后再针对性地实施防治是防治桑椹白果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2]。根据对地表菌核的观察,寻求菌核抽生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孢子传播途径及侵染规律,寻求最佳防治时间;再选择针对性的药剂进行重复性试验,找出有效药剂及合适浓度进行合理防治,做到安全、卫生、经济、有效。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2011年2月底至4月中旬,在奉化市尚田镇坂头村、九龙村,西坞街道河头村,八年生桑果园及鄞州区下应村进行试验,品种都为大十早生。奉化市农技中心设立病菌培养实验室。
  1.2 试验药剂
  供试药剂为:20%三唑酮乳油(江苏七洲绿色化工有限股份公司生产),正业巨搓12.5%腈菌唑(海南正业中农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百养醚菌酯30%悬浮剂,25%乙嘧酚水剂(江西禾益化工有限公司生产),0.5%太抗几丁聚糖水剂(成都特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选择较独立的果园3块,其中坂头村12 000 m2,九龙村6 670 m2,河头村3 335 m2;各观察点观察到菌核子囊盘后3~4 d用3 °Bé、5 °Bé石硫合剂喷地面,以不处理作对照(CK)。第1次芽前,全部用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市售)喷雾;药剂组合试验共设8个处理,分别为:20%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30%百养醚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A);20%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25%乙嘧酚水剂600倍液(B);20%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0.5%太抗几丁聚糖水剂500倍液(C);20%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清水(D);12.5%腈菌唑1 000倍液+30%百养醚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E);12.5%腈菌唑1 000倍液+25%乙嘧酚水剂600倍液(F);12.5%腈菌唑1 000倍液+0.5%太抗几丁聚糖水剂500倍液(G);12.5%腈菌唑1 000倍液+清水(H)。初花期全部进行喷雾,间隔5 d喷1次,连续处理3次,共4次。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分别在药前和药后3 d进行调查,每个处理随机调查3 335 m2,调查叶、花、果,分级记录,并计算防效,详细记录果实发育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果园菌核子囊盘的萌发情况
  对3块桑果园菌核子囊盘观察调查,西坞街道河头村及鄞州区下应村于3月15日发现子囊盘,3月22日孢子萌发;尚田镇坂头村、九龙村桑果园于3月16日发现子囊盘,3月23日孢子萌发。不同地块因气候、地形等原因,子囊盘出现时间不同,破孢时间也不同,破孢时间基本与花芽萌发时间同步[3-4]。菌核子囊盘呈小杯状,浅肉色至褐色,单个或几个从菌核上生出,直径0.5~1.0 cm,柄褐色细长,弯曲,长3~5 cm,向下渐细,与菌核相连。菌核形状多样,长3~15 μm。子囊圆柱形,大小为(120~140)μm×11 μm,孢子通常8个,单行排列,椭圆形,大小为(8~14)μm×(4~8)μm,侧丝细长,线形,无色,顶部较粗。
  2.2 对地表菌核子囊盘处理效果
  不同浓度的石硫合剂喷地面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根据大田观察和实验室培养可知,菌核子囊盘第7天开始破孢。
  从表1可以看出,以看见子囊盘后3~4 d为最佳防治时期,防治效果最好,刚出现子囊盘时,由于大部分子囊盘还未从地下长出,防治尚不能达到最大效果,而子囊盘出现6 d时防治,能杀死近90%的病菌,但没有出现3 d时防治彻底,其原因是个别的子囊盘已经破发,少量孢子已经上树,所以有少量危害,子囊盘出现9 d再防治,子囊盘已经破发,基本起不到防治效果。
  2.3 不同药剂组合处理后发病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20%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和12.5%腈菌唑1 000倍液防治桑白果病均有良效,防治效果均在80%左右,但是使用20%三唑酮会有15%~21%的小果现象,配合30%百养醚菌酯悬浮剂、25%乙嘧酚水剂、0.5%太抗几丁聚糖水剂基本能控制发病89%以上,以加30%百养醚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和0.5%太抗几丁聚糖水剂500倍液效果佳。
  3 结论与讨论
  桑椹白果病综合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三唑酮和腈菌唑对桑菌核发生均能起到抑制效果,以腈菌唑为最佳,防治效果好,果实未变小;第1次防治时间选择在初花期,配合百养醚菌酯和太抗几丁聚糖水剂间隔5~6 d连续喷树3次,均能起到良好效果。主产区在病菌防治时需要做到统一、同时喷药,以防止病菌相互间传播。
  据多年观察,核盘菌主要危害桑椹,以菌核越冬,菌核随桑椹落地,翌年3―4月上旬桑树开花时土中菌核抽生出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孢子随风传播侵染桑花,危害果实桑椹。子囊孢子侵入1个或多个雌小花或小核果,产生大量菌丝,果肉肿胀、腐烂,呈乳白色,捻破后可闻到腐烂臭气[5]。菌丝体不断扩大,吸干病果内的水分,围绕花轴形成黑色干硬的大菌核,整个病果质地坚硬,并不立即从枝干上脱落,随夏季雨水增多,病果才逐渐落地,一部分融入泥土,一部分存于表土,外表呈黑色,僵硬,至第2年春季桑树萌芽时,随气温升高,再次成为侵染源。防治桑椹白果病,主要以观察地下菌核发生时间为主要技术,以早春初花期为主要观察时间,在第1次看到菌核长出后3~4 d为最佳防治时期,可用3~5 °Bé石硫合剂全面喷地面,做到周密细致,不留死角[6]。
  4 参考文献
  [1] 罗太明,苏政荣.果桑菌核病的调查与防治[J].蚕学通讯,2005(1):43-44.
  [2] 胥忠坤.盐城地区桑疫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08,210.
  [3] 鲍善尧.大10果桑菌核病防治适期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186,189.
  [4] 吴振锋.几种药剂综合防治果桑菌核病的试验报告[J].河南农业,2011(4):27.
  [5] 官增勇.50%美派安对果桑菌核病的防治效果[J].浙江柑橘,2009(2):44-45.
  [6] 田秀铭.温室果桑菌核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北方蚕业,2009(3):61.

推荐访问:桑椹 综合防治 白果 效果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