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9日 19:43 星期日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地方财经类院校大类培养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_财经类院校

发布时间:2019-04-11 06:46:52 浏览数:

  摘要:大类培养教学改革涉及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系统性教学改革项目。由于地方财经类高校受到专业结构、办学规模、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制约,必须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量力而行,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关键词:地方 财经院校 大类培养 实践
  大类培养教学改革起源于综合性大学,是近年来地方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热点。由于地方财经类高校实施大类培养教学改革受到专业结构、办学规模、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制约,必须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量力而行,切实做好专业大类设置、课程体系构建、专业分流、教学运行等主要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大类培养教学改革的模式
  大类培养教学改革是将高校人才培养的进程分为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两个阶段。大类培养教学改革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由很多综合性大学首先推行。其具体做法是高校改变传统按专业招生的做法,而是采用按专业大类(学科大类或一级学科)制定招生计划并进行招生录取,对学生在进校后先暂时不分专业,按专业大类组织教学,学生学完学校通识教育课程和有关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后,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始,学校结合各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专业分流,然后按专业实施后续人才培养活动。
  二、大类培养教学改革的特点
  1.大类培养教学改革强化通识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教育,促使高校重新审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有利于扩大专业口径,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专业”“多样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从而使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迁移的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和社会竞争的需要。
  2.大类培养教学改革要求学生在二、三年级进行专业分流,选择确定专业,缩短学校、学生对人才市场需求的预测期,提高学生对专业选择的认同感,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3.大类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分流时,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专业,对学校各专业的生源结构、教师队伍等造成一定的压力,有利于形成校内教学单位和各专业的竞争机制,提高办学效益。
  三、地方财经院校大类培养教学改革的实践
  2008年以来,西安财经学院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关于实施“2+2”大类培养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西安财经学院2009级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意见》精神,按照“大类招生,按类培养,专业分流,强化技能”的“2+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制定完成了大类培养方案,实现了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平衡地推进了专业分流。从近三年大类培养教学改革的实践来看,大类培养教学改革在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终身学习能力和扩展知识领域,增强学生适应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改革的总体思路。西安财经学院大类培养教学改革是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进程分为基础教学阶段(2年)和专业教学阶段(2年)。新生进校后前两年集中学习共同的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大类课程;第四学期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专业分流;第五学期开始进入专业教学阶段,实施专业教学。
  2.专业大类设置。合理的专业分类是实施大类培养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在综合考虑我校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的学科性质、二级学院专业布局、专业课程相关性及各专业在招生、就业中的社会认可度等方面的情况,全院将现有的29个本科专业中的14个专业暂设以下四个专业大类:(1)经济学类,包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四个专业;(2)工商管理类,包含“工商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六个专业;(3)公共管理类,包含“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4)数学类,包含“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其他专业保持现有的培养模式不变。
  3.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课程体系的重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推进大类培养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修订应遵循与我校学科专业现实相结合的原则,应科学、规范地确定学科大类,构建“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充分体现整体优化的原则,学校将各专业课堂教学总学时控制在2300学时,打通专业大类平台课,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每个专业大类开设25学分、450学时左右的学科大类基础课,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列入培养方案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应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类专业应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根据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要求,学校要把实验教学尽可能从理论课程中剥离出来,加大实验实训的教学课时,尽可能独立设置实验课程。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要求,学校要整合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4.专业分流。(1)专业分流的范围:专业分流在学生入学当年经学校批准进行大类招生的学科所涵盖的专业范围内进行。(2)专业分流的原则:专业分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和“成绩优先、尊重志愿、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的原则。(3)专业分流的依据:专业分流依据“志愿+成绩”的方式进行。专业分流的“志愿”:学生对自己所在大类内的专业进行排序填报志愿。总成绩为前三学期必修课总分。(4)专业分流的办法:学校根据志愿的填报情况和总成绩排序对各专业进行录取分流,第一志愿满额,则分流到第二志愿,依此类推。
  5.教学运行。稳定的教学运行秩序是大类培养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首先,专业分流时,大批量的学生将重新选择专业,存在传统意义上的学籍异动。这将对学校学籍管理和教学运行管理形成较大的压力,学校必须对学籍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系统两方面做好准备。其次,学校要理顺校、院、系三者关系,明确各自职责,做好专业分流对学生选课、班级重组、学生公寓管理等方面的冲击,确保专业分流有序实施。同时,学校应逐步建立导师制,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分流、专业学习等方面的指导,从而保证大类培养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蒋秀兰,郭娜.关于高等学校大类招生政策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22).
  [2] 刘拓.中美部分大学通识教育实践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3] 卢燕.论高等教育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必然性[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9(21).
  (责编 高伟)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大类 财经类 探索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