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学习网 - www.lg9.cn 2024年05月15日 09:48 星期三
当前位置 首页 >人生感悟 >

着眼劣构领域,引导高级学习,构建有效课堂

发布时间:2019-04-15 06:33:22 浏览数:

  乔纳森将知识类型分为良构领域和劣构领域,斯皮罗则将学习分为低级学习和高级学习,要构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就必须研究如何在劣构领域帮助学生进行高级学习。文章将基于建构主义及其分支弹性认知理论,对构建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乔纳森等人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新知识类型划分标准,将知识划分为三类: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即以概念和技能为基础的知识)、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以相互联系为基础的知识)、精细结构领域的知识(图式化的模式知识)。从教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和工具软件的使用、具体问题的解决联系在一起,前者可以算是良构领域,而后者则可以认为是结构不良领域。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斯皮罗等人则在他们的弹性认知理论中将人类的学习分为低级学习和高级学习,低级学习是还原倾向的学习,只要求学生能简单再生所学的东西,高级学习则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性,能运用所获取的概念去分析、思考问题以及在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这些概念。因此,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对于基本概念和技能掌握的学习应属于低级学习,而灵活运用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则属于高级学习。相对来说,目前大多数的信息技术课堂还是在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授,重复着演示与模仿的活动,教师的目标定位在良构领域,学生的活动停留在低级学习。显然,要使信息技术课堂变得有效甚至高效,要使学生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在结构不良领域帮助学生进行高级学习。
  1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目标定位重解决
  问题
  众所周知,技术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目前教授信息技术的目标之一也是希望学生能以此为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乔纳森指出:专家之所以比新手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是因为他们能比新手建构出关于问题的更丰富、更符合实际的心理表征,善于把自己所学知识与需要的解决问题相结合。信息教材给我们提供了需要教学的内容,我们教学时应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将各种知识和技能进行科学分类,并设法使之与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相对应,用具体而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做到以需带教、为用而学,将教学内容融于实际应用及问题解决中。
  如信息的文本处理(Word)教学中,可以创设教师编制试卷的情境。假设教师已经选好了材料(如语文试卷中的加点字改错、病句修改、句段重排),问题:教师需要怎么做(将原来正确的材料修改成题目所需的格式)?这样就将格式设置、查找替换、复制移动等操作和实际的运用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产生确实有如此操作的需求,进而选择所学技能来解决对应问题。而信息的表格处理(Excel)教学中,教材中关于超市进货表的情境,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讨论部门经理、售货员、顾客各需要怎样的数据表,其中就暗含了行、列、记录、工作表等的多种操作在里面。这些内容都贴近学生学习生活,都能够将学过和将要学的知识技能和具体情境联系在一起,形成背景性知识,并揭示知识技能的多种关联以及对情境的依赖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技能的记忆,也更便于他们在实际解决问题时的检索与调用。
  2 合理选择方法手段,多方合力
  提课堂效率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这些方法都以创设情境为先导,自主学习为基础,通过问题引导来完成教学。
  抛锚式教学比较适合于能立即学以致用技能的学习,现在信息技术课堂常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即可认为脱胎于抛锚式教学,通过情境、任务产生问题锚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最终现学现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各类应用软件的基本技能学习均可采用此方法,Office系列软件教学中运用尤为突出;支架式教学比较适合于大型复杂案例的分析求解,通过情境创设、分析问题、搭设支架,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来完成任务,在综合运用练习如Word综合设计,PPT完整作品制作等均比较适合运用此教学方法。而随机进入教学则比较适合那些相对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如Excel中函数的运用(函数多且格式复杂,应用广泛),图表的制作(操作相对复杂,并涉及选用数据及图表类型),此时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来达到对该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可以使得学习过程更顺畅有效。
  而除了教学方法的选用以外,为了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效组织教学、顺利突破难点,教学手段的选用也非常重要。而教学内容游戏化和网络软件技术则是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考虑的教学手段。
  如程序语言的教学中,FOR循环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很多教师采用的黑板表格推演也相当繁琐,此时合理利用游戏教学手段就可以有效的突破难点。
  FOR循环游戏:
  S=0
  FOR I=1 to 10 学生甲:负责判断I,并将其传递给代表循环体的学生乙
  S=S+I 学生乙:负责接收I,并完成循环体语句的运算
  Next I 学生丙:负责I的递增并将其传回给学生甲进行判断
  游戏手段在课堂中运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而上述游戏在课堂中进行下来,FOR循环的执行过程,已经不言而喻,教学的难点就此得到顺利的突破。
  信息技术授课主要在机房,而合理利用机房的网络环境,充分挖掘电子教室软件的功能可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利用联机讨论构建人数不等的小型讨论组,组织头脑风暴;利用电子抢答组织课堂竞赛与小组间竞赛等;利用分组教学的观察功能、共享屏幕功能、传递文件功能、远程指导功能,实现小组内真正的分工合作,共享交流;利用在线测试进行当堂训练、及时反馈和问卷调查,掌握学生动态和教学进程。
  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灵活运用这些游戏和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我们构建一个与众不同的课堂,一个充满技术特色的课堂。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运用得当,才能在课堂上形成多方合力,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才能更好地展示信息技术课堂的魅力。
  3 尝试翻转教学模式,基于问题促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由个体自主完成的、或是在学习共同体中通过社会协商完成的关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而目前信息技术课堂上呈现更多的只是知识技能建构,教师往往将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层层分解,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完成对工具技能常规使用方法的建构。但信息技术课时有限,如果学生将课上时间大量花费在常规技能使用的建构上,那么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就只能到课后去体悟了,而课后学生会在信息技术上花费自己的学习时间吗?因此通过对翻转课堂和基于问题式教学(PBL)的学习,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将课堂进行如图1所示翻转。
  在上述课堂模式的变化中,技能的初级学习和灵活运用进行了翻转,学生在课堂上基于不同的真实问题情境进行自主学习和建构,带着不同角度的问题去浏览结构不良知识领域,通过重复多次问题求解的过程,达到见多识广的境界,并最终完成对各类知识技能的意义建构。并以此体现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有效性和提高学生信息意识的目标。
  故此,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唯教材、教教材,不能用单一的模式和方法进行教学,只有发挥教师的智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巧妙利用技术手段,立足问题解决,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艺,钟柏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三元本质说[J].课程·教材·教法,2011(2):74-79.
  [2]曹贤中,何仁生,王锋,等.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1):80-84.
  [3]曹贤钟,王海霞,王润华.认知弹性理论与结构不良知识领域的课件设计[J].教育技术导刊,2005(11):10-12.
  [4]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

推荐访问:着眼 构建 课堂 引导

相关文章:

Top